姚田岭 ,张春静 ,吴琼 ,高鸾 ,陈晨
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急诊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急诊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阻塞或者狭窄,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1]。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心肌损伤,进而引发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泵血或者心室充盈功能减弱。而慢性心力衰竭则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装填,可能表现为稳定、恶化或者失代偿。
在临床治疗中,除了一般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介入治疗作为临床上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受到不少因素的影响[2]。而他汀类药物常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治疗和二级预防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效果[3]。故而该文采用瑞舒伐他汀对2016年7月—2017年8月选择的100例介入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并分析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的血脂、左心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的影响。报道如下。
在该院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该次研究已通过相关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10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年龄均在45~75岁之间;②经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且接受了介入治疗;③患者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已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于3个月内服用过降脂药物或者抑制炎症的药物的患者;②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③患有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疾病或者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为(60.25±7.5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有 41例,合并糖尿病的有9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48岁到75岁,平均为(60.19±7.4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有42例,合并糖尿病的有8例。两组患者对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之前,口服300 mg的阿司匹林(国药准字为H35020739)和300 mg的氯吡格雷(国药准字为H20000542);按照标准方式进行介入治疗,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同时,可给予患者硝酸酯类药物和ACEI类药物[4]。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国药准字为20080482),口服,每晚5 mg,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每晚20 mg,连续治疗6个月[5]。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左心功能(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
其中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Vivid7型,左心功能正常标准为≥50%。
两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检测,于治疗后抽取患者3 mL的空腹肘静脉血,注入装有0.2 mL的3.8%枸橼酸纳的抗凝管中,采集好标本后在1 h内进行10 min的3 000 r/min离心措施,提取标本内的血清或者血浆,分别装进0.5 mL的EP管内,保存在-30℃的环境内,在1个月内完成检测。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放免法进行检测;而高敏C反应蛋白采取免疫比独法检测;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采用美国ADL公司生产的试剂盒,以及ELISA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选用CliniBio-128酶标仪进行测定。
该次研究所采用的核算软件为SPSS 22.0统计学软件,其中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LVEF、hs-CRP和 NT-proBNP水平均采用(±s)的形式来表示,进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而HDL-C则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s),mmol/L]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s),mmol/L]
注:*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TC TG HDL-C LDL-C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3.21±0.51)*4.87±0.72 13.30 0.01(1.03±0.21)*1.49±0.32 8.49 0.01(2.34±0.34)*1.75±0.26 9.75 0.01(2.16±0.54)*3.49±0.41 13.87 0.01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hs-CRP和NT-proBNP水平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LVEF、hs-CRP和NT-proBNP水平(±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LVEF、hs-CRP和NT-proBNP水平(±s)
注:* 与对照组的比较,P<0.05。
组别 LVEF(%) hs-CRP(mg/L) NT-proBNP(mg/L)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53.71±5.26)*47.21±7.19 5.16 0.01(2.15±0.24)*3.59±1.21 8.25 0.01(0.53±0.11)*0.79±0.15 9.88 0.01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冠心病患者多表现出胸痛、猝死等,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6]。而目前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可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介入治疗后,由于球囊扩张和置入支架,患者有可能出现血管内皮损伤现象,免疫激活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7]。而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抑制炎症反应[8-9]。
在该文的研究中,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3.21±0.51)、(1.03±0.21)、(2.16±0.54)mmol/L,均要低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P<0.05)。而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为(2.34±0.34)mmol/L,明显高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P<0.05)。这表明,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的左心功能为(53.71±5.26)%,明显高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而高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水平分别为(2.15±0.24)、(0.53±0.11)mg/L,要比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低(P<0.05)。这表明,采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hs-CRP和NT-proBNP水平。在冯健等[10]学者所著的《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后,hs-CRP 水平为 (15.03±5.02)ng/L,而LVEF为(49.90±6.26)%,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着显著差异,并得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并能够促进心功能改善”这一结论,和该文研究有着相似的结论。
综上所述,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hs-CRP和NT-proBNP水平,改善血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