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摘 要] 地方省属高校肩负着师资教育事业的传承,需要兼顾和传承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层次性、差异性和特色。这种治学传统的传承是对学科传统、学科专业的传承和发扬;是对一种高校的科研精神和求真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为人师表的解读和传承。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对自己从事事业的认同和尊重,以及对学校的认同和传承。树立一种母校意识和观念,将高师院校的治学传统发展好、传承好。
[关键词] 地方省属高师院校;治学传统;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5-0004-04
地方省属高师院校的定位与发展区别于教育部直属的高师院校。这是与国家的宏观定位、布局和时代的主题等直接相关,也与高校的师资水平、能力直接相对接。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而言,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因此,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和产品,既能满足现实不同群体、不同策略的需求,又能具有战略性的前瞻眼光,承接已有的教育传统又能兼顾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未来。同时地方高师院校的定位和发展也是由不同地区生源的数量、质量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 为什么要传承地方省属高师院校的治学传统
地方省属高师院校既担负着高师院校的师资教育事业的传承,又要兼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师院校不再具有分配工作的就业优势;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口结构不完全合理,招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一定数量的家庭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明确的教育期望;更多具有社会好评的国际学校的涌现;教师的素质和质量不断出现负面新闻等等,高师院校已经失去原有的与同层次省属院校相对优势的竞争力。因此,更明确的定位、更准确的培养方案、更优秀的毕业生成了可以争取更优秀的生源、更好的学科建设、更良性的学校发展愿景,以及各院校进行对比和衡量各项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
地方省属高师院校的准确定位是基于对学校已有教学资源、治学传统、教学理念等的传承和延续。一方面是传承高等教育事业的共性、一般性的特质。以特殊的个体形式对接和延续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是以开放的形式吸纳和丰富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将高等教育事业地方化、特色化。传承地域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地域间对教学产品多元化的需求,同时能够丰富和保存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产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社会的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地域性的生活条件、民俗民风必然生成其独有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其特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以其特有的教学风格保持其独有的教育资源延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多一种的可能性和可选择性。
因此,对地方省属高师院校的治学传统应有其更宽泛的理解。所谓的传统就是特色、就是优势。这种优势和特色就建立在其已有广泛教学经验基础的基础学科领域,就在其特有的地域生活的差异性。进而带来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更细致更差异性的生存体验和生活信念。按着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在中国具有最广泛,差异性变化性最全面,以及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什么还会有广大的中国公民去境外旅游?主要是由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充分,以至于不能同时满足多層次不同方面群体的旅游和休闲的需要,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还是要体验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和氛围。胡塞尔就曾明确表述过“欧洲病了”。这里的“欧洲”不是泛指地域上的欧洲地理位置的概念。而是特指欧洲所代表的自由理性精神。欧洲的经济问题、欧洲的政治问题,欧洲的社会出现问题都是因为缺失了源自希腊的为了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理性精神。这也成为广大西方学者关注孔子学院、关注东方文明这一理论资源的重要理由。理念的差异性、异质性是理论得以前进的重要动力。绝对的同一性带来的是缺乏生命力和死亡。对于地方高师院校而言,这种办学的特殊和传统就凝练地体现在其准确的办学理念和校训之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和信息不再遥不可及。大学教育也应该有其新时代的治学风格、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单纯地将“互联网+高等教育”,理解为更充分的网课教育、更多的通识选修课资源。在沟通和交流无障碍的前提下,交流的真诚性和纯朴性反而具有更真实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将高等教育仅仅理解为知识的总汇,那么高校无非是一座图书馆。如果将高校仅仅理解为共同居住的地域场所,那么高校无非是一所旅馆。地方省属高师院校所传承的教育不仅是可感知的教法、精心设计的教案,不仅是教育技术、教学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育事业的教育理念、科研精神。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能够清晰思考、清晰表达,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意识的一种教学能力。这些鲜明地体现在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鲜活地表现在师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这也正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的现实的本质,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恰恰是通过共同的教育学习生活,才会培养出大学生独立生活的社会经验,发现社会的问题,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科研的精神。
同时,地方高师院校的治学传统还具有延续性。这种知识性的延续性是双重性的。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延续。立足自己的岗位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有效传递。另一方面是通过自己教学的载体,广大的师范类学生继续二次传递。同时也是一种生活规范的延续性。与省属其他高校相比,地方高师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规范和纪律性等方面都具有一贯的严格性。从而为其赢得较好的社会口碑和较好的生源。按照黑格尔对劳动的理解,人的劳动不仅是直观的,还是久远的,延迟的满足。这种劳动不仅是可以当下感知,而且具有滞后性,需要一定时间的延迟,得以显现。高师院校的教学成果不仅是通过学生的在校成绩得到直观的反馈,而且是通过广大师范类学生坚守自己的教师岗位或是待岗实习等方面将其教学效果显现。这可能需要几年或是更久的时间验证。因此,高师院校的延续性也是一种职业规范、职业教育的延续性。真正将人之为人的教育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