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分析
——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庙下村生态田园综合体为例

2019-05-28 07:37何丽霞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民俗文化

曲 倩,唐 红,何丽霞

1.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省牡丹工程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46

一、田园综合体概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1]。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振兴为最高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前提[2],将休闲旅游、民俗文化、农耕活动、养生度假、农业技术、特色农产品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和产品种类多样化,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创新型、复合型的综合发展模式[3]。田园综合体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支点,是农村农业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庙下村田园综合体为例,讨论探究了田园综合体的收益模式,如何增加园区收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的建设。

二、实践案例

(一)项目概况

庙下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项目位于陇南市成县城西32km,西临西和县。219省道祁成公路跨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在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庙下村所在的纸坊镇全镇幅员面积78.4km2,现有耕地31 176亩,农作物面积22 000亩,退耕还林面积9 241.5亩,林草地面积56 224亩,平均海拔1 300多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约600mm,无霜期240多d,适合粮食作物的生长,是成县西部农业大镇,也是成县西部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中心。

(二)规划与设计

陇南成县纸坊镇田园综合体区以陇南市地理地势区位条件为背景,以生态绿色农业生产为主体,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为宗旨,在规划中进行基地的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进而展开园区的功能布局和结构规划,并且同时考虑基地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

依托项目区资源环境条件优势以及产业基础,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项目内农事体验采摘、花海观赏摄影、农作物栽培示范、果树种植、牲畜养殖等的发展,实现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及农民增收致富的总目标,应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技术设施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建设成“陇南美丽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依靠这个平台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精准扶贫致富的目标。发扬地方特色、繁荣地方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成县庙下村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将成为成县首家立足于精品化、规模化、两栖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区,以新型产业化经营方式,推动“基地+农户+公司”的农业合作经营制度,提升农业经营质量和效率,通过有机蔬菜、牲禽养殖、乡村生态旅游等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提升,打造集高新农业、文化观光、生态旅游为一身的现代农业园区[4],大力推动成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三、田园综合体收益模式分析

田园综合体的销售方式主要以游客在园区内进行农业观光为主题,辅以果树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餐饮等,同时以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方式占领市场[5],以科技优势稳定市场,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以强大的销售网络拓展市场,扩大宣传,确保服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利用新闻媒体、报纸杂志、专业性会议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设立网站,以网络平台开展营销;加强与老客户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不断扩大市场占有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园区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经济林果种植、药材种植、畜牧养殖、果蔬采摘和旅游收入。项目前期依托优质环境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撬动区域价值。后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综合服务等多元业态,以休闲度假功能、景观体验、多主题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本项目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的产品功能[6],通过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复合功能。

田园综合体核心在经营,经营到位,项目才会拥有无限前景,因此通过该项目总结出如下经营模式:

(一)产业带动,品牌增长盈利模式

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蔬菜水果的品质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因此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在园区首先建造加工厂,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举办节日或网络来宣传,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在项目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可以带走特色农产品。在运营过程中,重视品牌的价值,打造高质量的地方产品来推广自身品牌,塑造品牌形象,延长品牌的产品线[7],让品牌的影响不断扩大,然后依靠品牌形象以及价值等方面来促进盈利。

(二)民俗旅游模式

民俗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人文风情、生活文化和信仰文化等内容,是民俗旅游模式的基础[8]。民俗旅游模式是利用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吸引游客,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同时开发农耕文化展示、民间技艺表演、节庆活动、民俗物品手工坊等休闲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村民盈利。

民俗旅游是深层次的文化旅游,游客只有深入参与其中,在欣赏当地风景的同时才能体验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和新鲜趣事,通过村民和游客双方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使游客在精神和文化素养上领略其魅力,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这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替代的。

民俗旅游模式要尊重本当地民俗文化,坚持乡土特色,积极发挥民俗文化和乡土特色在旅游中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布局,合理开发当地特色,完善民俗旅游的管理方式和营销理念,减少旅游开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休闲农场模式

如今,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对乡村田园生活越来越向往,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休闲农场的发展,休闲农场成了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首要选择[9]。休闲农场模式的目标人群不仅是年轻人和儿童,还包括老人,通过满足目标人群对生态旅游和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以休闲农业为主题,以特色构筑物为核心,再辅以花田、果园、菜地、牧场等农业生态环境[10],为游客提供亲子互动、康体养生,文化养老、采摘体验、农耕文化学习等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活动,实现休闲农场模式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休闲农场模式是田园综合体项目获取最大利润的核心,休闲农场应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和建筑物的基础上,挖掘其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乡土性,塑造休闲农场独一无二的特色,设计具有趣味性、人性化的休闲娱乐活动,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营造特色的产品,并兼顾教育科普与知识传播等功能,提升农场游赏价值和文化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游客的参与度,让游客感受到乡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农场体验生活。

(四)客源共享盈利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区内周边旅游景点的优势,与周边旅游景点进行合作,优化景区资源的配置,合理调节各景区之间的关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行门票联合优惠制度,共享景区之间的客源,延伸景区产业链,满足景区之间互惠互利,实现景区最大化、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利用所在区域内所有的休闲旅游资源,进行联合销售,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和利润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11]。”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12]。田园综合体将促进农业转型、产业融合、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态环境,在增加农民就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乡村韵味、民俗文化和山水肌理,是农村发展的最佳选择,实现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之间的良性互动。

田园综合体项目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组织引导农民入股,参与建设管理,成为企业员工获取劳动报酬,并且通过创意农业、采摘体验、文化活动保留乡村的韵味和特点,将特色农产品、精品民宿、生态旅游作为乡村的长期发展的产业支撑,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生活配套,吸引资本、人才回流乡村,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农村农业发展中,我们仍需考虑如何做好农业的转型,如何做好各部分利益的平衡,如何做好产业链,提高产品延伸价值,保障农民的利益,让农民成为真正的主体并因此获益,还存在很大的挑战。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民俗文化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