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积平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甘肃 武威 7330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总抓手和总纲领。对于农村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因此,当前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武威而言,如何依托国家和全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武威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课题。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以下简称 《规划》),“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农业是我们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乡村最原始的本业。建设美丽乡村,农业生产一定要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大自然的底色。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绿色发展,就不可能有美丽乡村的基础和底色。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不仅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本质要求,更是农业生产向自然规律的回归,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最直观的体现。按照《意见》和《规划》要求,“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地膜、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类物质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科学规划农业发展格局等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可以说,农村人居环境到底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按照《意见》和《规划》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要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长效管护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
生活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的生活模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然要求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的生活方式就是绿色、低碳、循环、简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只有让群众自己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才能在农村的生产中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按照《意见》和《规划》要求,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绿色理念的认可度、践行度;生活中反对铺张浪费,营造绿色生态文化氛围;开展绿色乡镇、绿色村庄、绿色家庭建设等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武威是传统的农业城市,产业整体上是以农业为主,导致整个乡村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风险系数偏高。武威全市可用水资源总量为15亿m3,人均仅为550m3,不足全省的1/2、全国的1/4,耕地亩均量仅为220m3,为全省的1/3、全国的1/9。农业生产受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极大,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单位耕地面积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过大。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武威作为农业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极度困难,农村公共服务多由基层组织自行解决。目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运营维护及运行管理费用占其建设费用的20%计算,需要地方财政支付,而地方财力难以全额承担垃圾收运处理费用支出,制约了垃圾处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转。农民缺乏环保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大部分村庄通过“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村民自治方式收取卫生保洁费用难度较大。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最终要靠群众自己去实现,群众才是关键,特别是年轻一代。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紧缺。留守在农村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较弱,思想比较保守,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接受新事物、新理念较困难,不愿意过多关注当代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有部分人思想中还停留在“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年代,要想将他们动员起来开展农村环保工作,难度较大。
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晚、发展慢、标准低,明显滞后于城区。农村垃圾收集清运等环卫基础设施配备不足,还没有完全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一整套有效体系,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污水“无去处”问题比突出。垃圾回收利用率低,源头减量成效不明显。2018年,全市各县区计划建设乡镇及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共26座、污水处理设施25处,仅开工建设垃圾处理设施6座、竣工1座,开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处。天祝县大部分乡镇地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受自然保护区条例限制,申请建设垃圾池、垃圾转运站、垃圾定点处理场等环卫设施困难较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不是政府的“独角戏”,更没有“主角”和“配角”之分。调研中发现,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楚,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主人翁”意识欠缺。绝大多数村民认为,政府应该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带头人,这也是政府的职责任务,“等、靠、要”思想严重。
从全国范围看,地方财力实力雄厚的城镇,可以在短期内建设美丽乡村,但这样“金元”扶持的模式,很难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模仿和复制。对于武威而言,一要发挥政策集聚效应。目前中央和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经出台,各领域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这次政策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垃圾处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方方面面,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强抓中央和全省政策红利,科学整合、科学利用、科学实施,制定本地对接方案和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原则,切实发挥政策红利的集聚效应。二要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例如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积极探索建设适合武威的美丽乡村模式。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品质,不急功近利,不寅吃卯粮,不竭泽而渔。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是主体,依靠外力去建设是不可能长久的,关键在于要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因此宣传教育就是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一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特别要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多的情况,多采用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例如播放流动电影、图片展览、快板、小品、三句半等形式,直观地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全力引导农民群众因地因作物施肥,采用科学配方测土施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建设对农药、化肥、地膜的使用。二要进一步丰富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农村夜校、农民讲习所等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知识培训。还要以农村中小学校为突破口,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引导提升成人的绿色发展意识。三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近年来该市美丽乡村建设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例如凉州区康宁庄园、普康田园综合体一期、高坝镇蜻蜓村开心农场等等典型,应该大力宣传教育,组织农民群众实地考察观摩,实地感受,实地体验。
绿色化生产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就不可能有农业产品的绿色化。一要切实抓好源头管控。组织人力,全面清理清查农业市场上不合规定的农药、化肥、地膜等产品;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的机动抽查,对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强制销毁,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安全。二要大力发展循环产业。以农业废弃物为重点,积极探索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有机肥料化、饲料化,做大、做强农业农村循环经济。三要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做好水文章,大幅度降低农业对水的消耗,大力推广暖棚养殖和温室大棚等产业模式。鼓励农民群众依法依规进行土地流转,使农业从根本上摆脱弱势产业,实行集约经营,以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四要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实现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开发,提高附加值。五要加大激励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内农业绿色生产的激励制度,按照本地实际,出台相关落实意见,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为了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不是为城市人群提供娱乐、休闲、养生的场所,因此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要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内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力度,加大对排污管网和垃圾清运处理设施建设。二要加快厕所革命。按照《武威市“厕所革命”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巷道畅通、农村社区建设、移民搬迁等民生工程,加快厕所改造建设,同步抓好农户改厕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粪污收集运转处理、冬季防冻等关键性问题,确保改造和新建的处所发挥效益。三要逐步配备农村户用垃圾桶、分类垃圾箱、垃圾收集斗、垃圾收集车等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处理设施,做到乡村全覆盖。四要推进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发展规模化养殖,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对畜禽粪便污染物和病死动物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坚强保证。一要明确职责。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书记的重要任务。二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资金和政策政策力度,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村任职,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农业职教中心加大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依托田间学校、乡村建设示范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四要完善制度考核。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评价基层党政干部的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绿色考核的“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