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扬
甘肃省卓尼县气象局 ,甘肃 卓尼 747600
选取2015-2018年卓尼站风杯冻结总次数30次数据。
概率统计方法包括条件概率,气象要素物理分析方法,气温、湿度、风速要素风杯冻结后不正常记录处理方法。
月变化特征明显,风杯冻结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出现频率占总数的87%,其中1月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次数的27%,12月占总次数的20%,3月占总次数的17%,11月占总次数的13%,2月占总次数的10%,4月、5月、10月偶尔出现,6-9月无冻结。风杯冻结主要伴随的天气现象:雪、雨夹雪,降雪致使风杯冻结占总次数的77%,雨夹雪致使风杯冻结占总次数的23%。降雪致使风杯冻结的月份有1-3月、11-12月,其中1-2月、12月占满全月,3月、11月是部分。雨夹雪致使风杯冻结主要月份有:4-5月、10月,其中3月、11月也偶尔出现。
对卓尼站2015-2018年风杯冻结个例分析得出,冻结时间主要出现在02时至06时之间,10时至20时之间。冻结前降雪、雨夹雪持续时间长达4h以上或雪、雨夹雪停止后1h之内。
根据卓尼地面观测站A、J文件(A文件为地面月报文件、J文件为地面月分钟数据文件),对比较典型的2次风杯冻结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列于表2、表3、图1、图2。
表1 自动站风杯冻结时的气象条件分析
表2 卓尼站2015年4月6日02时01分至06时00分风杯被冻结前1小时、半小时气象要素统计表
表3 卓尼站2016年1月31日10时26分至19时57分风杯被冻结前1小时、半小时气象要素统计表
图1 2015年4月6日02时01分至06时00分风杯冻结前1小时气温、风速变化情况
图2 2016年1月31日10时26分至19时57分风杯冻结前1小时气温、风速变化情况
卓尼站2015年4月5日19时34分开始降雨,持续到6日夜间由雨转化为雨夹雪,从表2得知,6日夜间冻前1h、0.5h平均气温均为0.6℃,因气温较高,湿度减小,部分融化的液态水会流到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缝隙里,从A文件资料得知,02h冻结时的气温为-0.3℃,气温在-1.0~1.0℃之间变化,促成了融化和冻结两个过程交替持续[1],液态水就会发生冻结,从图1得知冻前1h、0.5h二分钟风速在0~1.0m/s之间,转子与定子有相对静止的时刻,从而冻在一起。
2016年1月31日10时26分至19时57分,从表3得知,冻结前1h气温最低值为-10.7℃,冻结时气温-7.5℃,1h内气温上升3.2℃,从图2曲线反映出随后气温逐渐上升,小时内相对湿度减小,从记录的天气现象来看,降雪从31日09时44分停止后1h之内,在风速小于1.0m/s时,发生了冻结。
综上所述:风杯冻结气温起了关键性作用。若气温较高,液态水就不能冻结成冰,风杯也就无法冻住;若气温较低,雪就不能融化成水,风杯也就无法冻住。这两次风杯冻结的关键在于当时气温变化,促成了融化和冻结两个过程交替持续,在风速小于1.0m/s并且有一段时间静风,风杯静止不动,天气、温度、湿度、风速巧妙结合,促使风杯被冻住[2]。
实现自动观测的台站,并且有备份自动站,在风杯冻结后,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钟(51-00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代替,以14时为例:用13时51-00分的数据代替,若正点前10分钟数据不正常或缺测,就按正点后10分钟(01-10分)接近正点的数据代替。用14时01-10分的数据代替。
若正点前后10分钟数据均异常或缺测,就用备份自动站对应时次记录代替。例如14时,13时51-00分、14时01-10分的数据异常或缺测,就用备份自动站相对应的时次14时00分的数据代替。
风杯冻结时段的风向、风速的分钟数据及瞬时风向、风速均按缺测处理划“-”该时段的二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十分钟的风向风速、最大风向风速及出现时间全部用备份自动站对应时次的记录代替。
若备份自动站也被冻住,该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按规定撤除或超过正点后10分钟,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按缺测处理划“-”[3]。
对风杯冻结后的不正常记录处理,按照规定在24h内通过MDOS系统备注提交。
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卓尼自动站风杯冻结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3月,4-5月、10月偶尔出现,6-9月无冻结。自动站风杯冻结主要是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天气现象等气象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风杯被冻时比较适宜的气象条件是:冬季降雪天气,气温在0℃以下,当小时内气温上升≥2.0℃,春季降雨夹雪,气温在-1.0~1.0℃时,相对湿度≥74%、风速≤1.0m/s或静风时,观测员要密切监视风速数据,注意观察风杯转动情况,若发现风速较长时间为零或风杯长时间不转,则可判断风杯被冻住,首先应放倒风杆采取人工除冰直至风杯转动记录恢复正常为止,其次对故障期间的记录按照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在24h内通过MDOS系统备注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