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拜一枚烤烟

2019-05-28 07:43:26师正伟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烤烟农民母亲

师正伟

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但今天,我却要对一枚烤烟顶礼膜拜。对我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农作物比烤烟更值得感恩和敬重的了!确切地说,我是和烤烟一起成长的,它是构成我生命的骨骼和血液。

烤烟,当这两个字从正宁人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如果烤烟能听懂,它应该是感动的,也是自豪的。因为正宁人每每谈及烤烟的时候,就像谈到自己的父母或孩子,敬仰、感激,骄傲、期冀的心情都浸染在一片浓浓的乡音里。人们对于任何一种农作物都没有像烤烟这样亲切过,自豪过,感恩过。在正宁人心目中,烤烟和先人一样值得怀念和敬重!以我跳出农门二十多年了,还对烤烟念念不忘为证;以本地民谚:“正宁烤烟甲天下,西北五省独一家”为证。

总之,无论现在生活在农村,还是从正宁农村走出的城里人,对烤烟的感情,那是不锈钢的感情,杠杠的!

一种作物的儿时记忆,为什么可以终生不忘?从祖父算起,我算个农三代,作为一个流着农民血液的游子,我对烤烟深深的情意,源于一颗虔诚的感恩的心。烤烟充实了我的童年,滋养了我和我的家庭。那些布满烟草的岁月,就是立体的乡愁,回想起来甜甜的暖暖的,不时在心底泛起一片湿润,碎了心境,醉了心田。

烤烟是正宁随处可见的农作物,每至秋夏季节,满坳的、遍野的,一片连着一片的烤烟,夹着青草的芳香四处弥漫,丰富和润泽了一代又一代正宁人的生活。这里的烟田,是以辽阔的大地为纸,以光亮的犁铧为笔,春雨、烈日、酷暑、秋风,糅合烟农的汗水和微笑作为颜料,一天天一月月用一寸寸光阴精心细致描绘而成的。正是有了烤烟的碧绿,才有了庄稼人茁壮的力量;有了烤烟的芳香,才有了孩子闪亮的明眸;有了烤烟的金黄,才有了老人微笑的脸庞。

“不种烟吃风叭屁起都没有”,农村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口头禅,听起来有点粗俗,却应了“话丑理端”的道理。在经济匮乏年代。农民生活就像是一把生锈的枪栓,怎么拉都拉不开。那种困窘,用“举步维艰”形容绝不为过。这时候,烤烟就成了农民的希望和念想,这种希望和念想,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母亲经常念叨:“只要有烟种,我就有了心劲和盼头”,“心劲”“盼头”母亲连用了两个在农村人心中分量极重的词,每一个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自信,可见欣喜之中难掩内心的激动。父亲也常说:“种下了烤烟就种下了收成和光景”,“收成”“光景”与“心劲”“盼头”意思相近,不过,父亲表达的更含蓄,更文雅些。看来,在对生活的憧憬上,他们完全想到一块了。记得那时,多数农村家庭秋季开学和播种时,几乎都要去贷款,村上的信贷员只要在谁家烟田里一站,不需要任何抵押,就能根据长势爽快地给他放出一定数额的贷款。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姊妹四个相继考上了大学和中专,随后又陆续结婚成家,集资楼房,家里来钱的路子少得可怜,对钱的需求程度只能用“迫切”来形容。母亲经常为手头不宽展愁眉不展,父亲就会安慰说:“不了愁,有十几亩烤烟挡着呢。”母亲随即满怀信心的附和:“就是,不怕!只要年年种烤烟咱就有盼头。”把儿女的前途,婚姻和生活寄托在一枚烤烟上,足以说明烤烟当年在农民心中的分量,那是期望和梦想,也是光明和力量。事实证明,幸亏有十几亩烤烟撑起日子,父母亲才带领我们一家走出了人生最困苦的时期。

在正宁农村,人人都是务作烤烟的行家内手,一亩地种多少株烤烟,一株烤烟上留多少个叶子,一个成熟的叶子定什么等级,值多少身价,男女老少都心中有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亩好烤烟足足顶出一个干部一年的收入。因而,那时在农村,谁家烤烟务得好,谁就是村里的王,被烤烟拥戴而成的王。作为一个繁荣了几代人的支柱产业,不光农村,城镇也是如此:“财政收入的7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来自于烤烟”这句话曾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一度是政府和官员的骄傲!

身为农家的孩子,我深深知道农民一年四季在烤烟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以估量的,他们头顶烈日,在烟田抛洒汗水的辛勤耕耘中孕育着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烤烟要经过育苗、移栽、采摘、烘烤、分捡十几个环节才能由“黄金叶”变成“金元宝”。一片叶子从育苗到缴售,农民至少要经手不下30遍,期间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管理并付出一定的劳动强度。首先,育苗就像绣花一样是个非常讲究的细密活。早春二月,风还在被窝里钻着,田间地头就一个接一个地搭起了小拱棚,农民整天爬在一畦畦田垅里,像小学生做填空题一样在田字格里点种育苗,还犹如照顾婴儿一样随时通风、浇水,并像给孩子检查作业一样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拔草取苗。无论三月的起垅覆膜,还是五月的大田移栽,都要起早贪黑和老天爷争时间,抢墒情。开始,一家地绿了,接着,一坳地绿了,只有三五天的功夫就蔓延成一片,一村一舍的地都绿了。很快,厚实沉稳的烤烟就在黄土里扎根,生长成房屋,生长成村庄,然后再长出日子,长出欢笑,给生活锦上添花。

这些,仅是拉开农忙帷幕的序曲,真正的大忙是掰、系,烘烤和分捡。烘烤是烟农一年里头最忙最辛苦的节骨眼儿。那时,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什么都可以耽搁,唯独烤烟不能耽搁,耽搁一楼烟犹如耽搁土地一料子前程一样令人惋惜和愧疚。每年烘烤伊始,母亲既发愁又期待。发愁赶不上好年景难有好收成,期待“春种十亩烟,秋收几万元”。母亲那种矛盾、复杂的表情,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记忆里,一生都无法抹去。

八月,烤烟进入采摘烘烤期,那是乡村最繁忙,也是最热闹的季节,七天一个循环,一楼接着一楼,炉火不灭,人不停歇。而且还要两天一打药,三天一打杈。于是,整个家庭,整个村庄,都忙起来了,都变成了烤烟的臣民。这时,必须与老天争阳光,与光阴赛跑,就怕冰雹突袭,就怕阴雨连绵,导致烤烟腐烂和黑曝。那个季节,庄稼人的精力永远是充沛的,大田里的烤烟一直是幸福的!我家每年种着十几亩烤烟,父亲在外教书,我们兄妹都在上学,每逢星期天掰烟、系烟雷打不动。每次烤烟掰完、系好,装进烤房的时候,都到凌晨两三点钟了。这时候,月光洒满小院,树影婆娑,一家人才能深深的喘口气。虽然很累,但心理舒坦,脸上也洋溢出爽朗的笑颜和丰收的喜悦。现在回想,那时的劳动,像是烟田里生长的童话,瘦弱的身体从没觉得累,反而和成熟的烤烟一样,心情是碧绿的,快乐是金黄的,常常一边劳动还一边说笑。

烤烟就是土地结出的茧,包裹着乡间生活的蛹。它始终带着大地持久的芬芳,温润地把身子贴在乡间,只要有一把泥土,一滴雨水,一束阳光,就能在岁月的大田里站成一尊佛,滋养着乡村的躯体和灵魂,而父辈们则是它虔诚的信徒。记忆中,年迈的祖父经常以拥抱的姿势搂着烤烟,以苍老的手掌抚摩亲近着烤烟,宛如翻阅着一本无字之书。父亲常常一个人在烟田里行走,像一个将军正在检阅自己的一队队列兵。那一行行烤烟,就像大地上一行行的文字,写着父亲酸甜苦辣的昼夜,写成了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母亲也会有事没事就站在地头凝望着碧绿的烟田,目光慈祥,就像凝望着快乐成长的儿女。微风轻轻一吹,整个烟田就掀起一片碧绿的波浪,母亲也会随着波浪露出会心的微笑。那笑,是最甜的。情,是最深的。

缴售烤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乡间的大路上满载黄金叶的大小车辆黑明昼夜络绎不绝。收购站内技术员的叫号声、库房里的打包声汇集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最动人的交响曲。一个个烟农用干瘦的手指捏着一沓沓钞票,喜上眉梢,高兴的犹如儿女考上了大学。

正宁烤烟曾经无数次在新闻媒体上抛头露面,面积最多的时候超过10万亩,烟农在实践中摸索创造的切块育苗、划行器、小推车、系烟车还被《陇东报》以《正宁烟农的“四大发明”》为题,在头版头条做过重点报道。如今,受国家政策限制,烤烟面积虽然大幅减少,但随着嘉峪川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随着智能烤房、飘浮育苗等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少,收入却成倍增长。

岁月倥偬,时光翩跹。正宁烤烟,县以其闻名,地以其兴盛,村以其改颜,人以其荣华,一片烤烟撑起了一片新蓝天,托起了一个新梦想,永远温暖着农人的心!

我是一个十分怀旧的人,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儿时忙碌的烤烟季节,怀念那随风摇摆的绿色波浪,怀念那激动人心的收购场面,那沁人心脾的缕缕烟香至今让人倍感亲切和舒畅。现在,我在父母辛辛苦苦栽种的烟田里长大成人,并在县城有了自己的工作,已经多年没种烟了。今年前季,我在两个闲置的花盘栽了两棵烤烟。母亲看见后想拔掉它,我忙阻拦说:“妈,那是我种下的两篇散文”。

对我而言,烤烟,已经成为一种乡愁的符号,如同我的乳名,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猜你喜欢
烤烟农民母亲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48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04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烤烟漂浮育苗和移栽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烤烟漂浮育苗不同育苗盘筛选研究
悲惨世界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02: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