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清白之年的最美模样
——漳县大草滩镇三友村驻村纪事

2019-05-28 07:37赵怀霞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友洋芋农家乐

本刊记者 赵怀霞 文/图

三友村村貌

一垄田一段泥泞路,一排屋一行南归燕;一沟渠一个大烟袋,一憨笑一满口乡音便是我想象中乡村的模样。小孩子们在门前玩着泥巴,劳作回来的大人们在厨房做着柴火饭,不一会儿,整个乡村炊烟袅袅,鸟儿在四月枝头的春风里叽叽喳喳,像一幅画,美好祥和。

漳县大草滩镇三友村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和想象中一样,是传统的乡村样子,泥土路,小河流,空气中夹杂着些许干涩的风和淡淡花香,门口有圈养的小鸡和看门的小狗。距离漳县火车站只有6公里的三友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里的人们热情且带着善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村风、村貌、村民是最亲

从大草滩镇到三友村差不多十分钟的车程距离,一路上随眼望去的便是大概的村貌,还是四月,西北的小村早晚温差大,中午风不大太阳很毒,紫外线强烈,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四周围都是山,很意外的是这里的山上树很多、草刚刚有了绿意。

种洋芋的村民

村墙上的标语

村里老人在聊天

进村的路是一段泥土石子路,村头有一条小河,潺潺流淌。村头的标志因为修路的原因暂时拆掉了,但是显赫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道路两旁就是这里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地,小麦等农作物刚刚从土里探出头不久,是这个村最美的“风景”也是这里人们的“食粮”。

三友村是群山环绕式,四周围都是山,正值四月份山上的树还没有完全苍绿,村道上的桃树、杏树、樱桃全已经开花,站在村子的小道上,闭上眼睛全是蛙鸣鸟叫的声音,这个村子是深度贫困村,村民们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每一个人老人甚至小孩脸蛋都红红的,说起话来满口的乡音,语速很快,小孩见到我们这些生面孔很羞涩但还是很有礼貌的叫我们“姨姨”。

三马子、小货车已经是村民们的代步工具和农作工具,过去的“二牛抬杠”式传统耕作方式已经很少了,虽然这里的人们还是靠天吃饭的旱地作业,但是因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村民们主要以种植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还有马铃薯为主,其他少量的种植杂粮类。三四月份,正当农忙时节,村民们一大早就上山栽药种马铃薯,忙起来连中午饭也不回家吃,就在地里吃口干粮接着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乐此不疲。

村风淳朴,村道干净,村民热情是我对三友村的第一印象。

刚到这个村的时候,陌生与好奇心并存,村里人的房子长得都差不多,大多是坐北朝南的砖瓦房样式,只有几户人家是二层楼,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会养着看门的小狗还有马和牛。村民们白天到地里劳作,中午有空闲的时候就坐在村小卖铺的门口拉拉家常、嗑嗑瓜子,晚上会到村委们的广场上带着孩子遛遛弯,打打乒乓球。这里的人们常年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质朴憨厚,每个人的脸蛋黑黑的红红的,脸上的皱纹沟壑里甚至还残留着未来得及洗干净的黄土,笑起来满脸的真诚,干过农活的双手很粗糙,老一点的人甚至手还是皴的,那是拿过大烟袋的手也是扛过锄头顶起希望的双手。

碰见种洋芋的大哥也是很偶然的机会,村妇联主席说带我们去地里转转,结果正好碰上大哥一家人正在种洋芋,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一点都不意外。“来,你试试,你种上一垄体验一下,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血有肉,才会有人看呢。”大哥热情地把他的铁锨递给我,于是开始了我们的种洋芋体验。种洋芋是个互相配合的技术活,铁锨在地膜上扎个四方形的洞,把第二个洞里的土添到第一个洞里,把洋芋种子撒进去,再填土就可以了,种了一垄,大哥热情的让我10月份来背自己种的洋芋。种了洋芋,接触了淳朴的村民,陌生的紧张感开始消除。

等习惯了走在村里,已经没有了刚见面打招呼的不好意思,相互问着好,村民也都会热情的邀请说:“走,去家里坐坐,喝点水。”满口的乡音会让你倍感温暖,坐在村委会的门口,面对着层峦叠嶂的大山,想象着马上会葱葱郁郁的树林,听着鸟叫声,看着墙壁上“最美庭院”的宣传标语,还有“今天,你微笑了吗?你努力了吗?你收获了吗”的温暖话语,时间久了,你会爱上这个小村。

人们辛勤劳作,努力创造幸福生活;评比“最美庭院”,鼓励人们清洁卫生,创建美丽村庄;人人尊老爱幼,传承最美家风;植绿增收,提高精神风貌,向文明前进,三友村在努力。三友村也不再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样貌,此时的三友村,天蓝水清,草绿牛羊叫,人勤产业多,正在向幸福生活一步步靠近。

农业、产业、富业是支撑

在三友村的几天驻村生活,最后总结出来一句话——人们的“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盼头”,三友村的日子正一天天的红火起来。

就像所有西北的农村一样,三友村发展的是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旱地作业,干旱少雨也是农业发展中会面临的困境,人们择优而种,主要种植适于这片土地生长的党参、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然后在成熟期以当地的市场价卖给商贩,马铃薯也是当地的一大农作物,除了自家预留的其余的都卖掉。走访了几家农户,发现这里的人们除了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副业”,继而发展成“富业”,有另外养牛养羊养兔子的,也有发展农家乐的,当地的妇女们也积极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既能照顾到家里还能赚取到贴补家用的零用钱,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条件的变好,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是容光焕发。

高秀丽在手工坊

高尕芳和她的孩子

扶贫车间

李成福是这个村里所见不多的年轻人,没有外出打工选择回家创业是这个年轻人的选择,见面的时候很腼腆匆匆打了招呼就去山上赶他的羊了,用之前打工攒的钱和家里支持的几万块买了3头牛26只羊便是这个年轻人开始的第一步,创办了“福祥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开始摸索着养蜂养兔子,开网店卖蜂蜜,销售业绩也渐入佳境。问到以后的发展,李成福的母亲说就想办好合作社,养好牛羊,本来很反对儿子干这个,看他铁定心也看到了他的努力,还是会支持他。

35岁的高秀丽是我在这个村子很喜欢的一位女性,独立自强,带领同村的女性在扶贫车间做鞋子赚钱,也是这个村里女性的学习榜样。“我以前是开小卖铺的,2015年开始做布鞋,自己纳鞋底找人帮忙做鞋帮,鞋子做好了就放在小卖铺门口卖,卖的多了名声也就传开了,乡亲们都说我做的鞋子样子好看还结实,好多人找我做给新娘子当嫁妆的鞋子,订单越来越多,也赚了点钱,但我同村的姐妹们除了干家务没有一点经济收入,于是我便在村里雅路人手工坊带领大家一起做鞋子,光是纳麻鞋底,收入好一点的一个月能赚800-900元,都是同村的姐妹,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大家积极性就高了。”说这些话的时候高秀丽的脸上挂着自信又自豪的笑容。这个车间现在做布鞋的有8人,纳麻鞋鞋底的有16人,订单都是以快递的形式邮寄到全国各地。而高秀丽本人在县上也开了自家的店,网上直播做鞋子,一双鞋子50元,光是6月份的订单就已经定了十几双,“一个人赚钱不算赚,大家一起赚钱才算是真的富起来了”,这是这个村子里榜样性的女性说的话。

三友村的明天,是爱、是暖、是希望。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高,村里也没闲着,村里在省妇联的帮助下,开设了整个漳县第一家“积分超市”,这个叫做“巾帼家美”的积分超市,在村里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方面起了大作用。积分超市建档立卡户均可参加,争取到的其他资金、物资非建档立卡户参与,以妇女为主体,实现村民全覆盖。建设积分评比制度,通过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主动参与积分评比,将积分光荣榜在村阵地公开张贴,用积分兑换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物质奖励,用积分光荣榜精神激励,提升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提高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的主动性,改变生活,提高文明程度。

植绿增收行动

这个积分超市就在村委会,平常会有专门人员看管和登记积分,里面的物资是村民们平常能用到的生活必需品,暖水壶、电饭锅、卫生纸、毛线、小孩子们的小毛衣、洗洁精、洗衣粉等。村里一个季度大评比,一个月小评比,根据村民们参加村里会议的积极性,参加村里活动的主动性,打扫自己家和村里卫生的觉悟性来进行评分,村民在自己原有的10分基础分上可根据任务量加10分、5分、3分、2分、1分,可以直接在超市兑换也可以积攒,例如15个积分就可以换一袋洗衣粉。

去的时候刚好碰见抱着孩子来积分超市的高尕芳,看起来瘦小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三友村参加村里活动比较积极的村民。

三友村村委会

“我自己的8积分已经换了一瓶洗洁精,还剩下十几个积分打算积攒到年底换个150积分的电饭锅。”高尕芳抱着孩子高兴的告诉记者。

她的积分主要是自己家里的卫生干净,还帮村里搞卫生捡垃圾,积极参加村民会议获取的。

除了积分超市的鼓励,村上还根据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鼓励部分村民养牛养羊,搞农家乐,外出务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农业是根本,产业是支撑,富裕是目的,美丽乡村,三友村在行动。

政府、干部、百姓是一家

三友村村委会上方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句话一直在我脑海回旋。

是口头行动、面子工程还是稳扎稳打,妥实推进呢?和这里的干部、村民第一天一起上山种树,约了做采访的干部们只有晚上有时间,几天的接触与共事,才发现政府、干部、百姓是一家,三友村的扶贫工作在扎实推进,三友村的脱贫攻坚战打得强有力。

三友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分别为后老社、高山社、红崖社、东坪社、梁庄社、大滩社,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几个社都在半山腰上,最远的一个社离三友村四公里,第一天上山植绿也被称之为“四公里”绿化。此次绿化就是要通到最远的高山社,让整个三友村都绿起来,成为美丽乡村。

植绿增收带队的是大草滩镇副镇长张军,1985年出生的他看起来和实际年龄有点不符,做基层工作风里来雨里去,作为三友村驻村组长的他俨然一副三友村村民的样子。聊天的过程中,他说,三友村一共是305户1255人,享受一类低保3户7人,二类低保14户49人,五保户13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43户631人,2017年底已脱贫72户360人,贫困发生率为21.5%,今年计划脱贫10户53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7.4%,贫困人口还剩61户217人。政府支持,干部和村民一起在努力,早日实现脱贫致富。驻村干部白天带领村干部走访农户,给建档立卡户报项目,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晚上组织村干部开会学习,互相交流,他说:“村干部自己要了解政策、所干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代表政府,只有调动了干部们的积极性,才能发动人民的力量干大事。”

“走访五保户、调节邻里矛盾、给家家户户通自来水、危房改造……都是我们这些领导班子亲力亲为干的事,还要配合省妇联在全村搞‘最美庭院’奖励制,在全村提倡尊老爱幼、最美家风;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作用,带动全村人加入到村里集体活动、集体会议的队伍中来,这是我们这些带头人的责任。”接了好几个工作电话的张军,耐心地向记者讲述着。

“辛苦却值得,既然干了就要把他干好”“村民再小的事也是我们最大的事”“给百姓干事能得到村民的肯定,是满满的成就感,也是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方式”是这些干部们自己的心得,这些话却在村民马改云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刚进马改云家,先是被一阵阵电钻声音震到,看到我们的到来,这个满口乡音的西北汉子还有点不好意思,干活的手在衣服上蹭了蹭跟我们握手,招呼我们进屋喝茶,还没来得及寒暄客套,马改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家是村上第一家农家乐,2018年6月开始营业的,办这个农家乐还是因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长聂伟军的指导和鼓励,要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的我信心十足,你看我们正在修建的就是二层的阳光瓦房,想让农家乐看起来更正规一点规模也再大一点。办农家乐之前我还专门跟着学习队伍去了陕西袁家村、白银顾家善村观摩学习了几天,被他们的观光旅游模式震撼到了,见识了农家乐的新发展,学习了新理念,所以决定办自己的农家乐,因为我们家的位置也是高速公路出口处,是个很好的商机,我女儿马小娟也是餐饮行业出身,天时地利人和农家乐也就这么办了起来,效益在农村算起来也可以呢,光是开业的第一个月就净赚了5000多元呢。”

村民马改云

正在翻修的农家乐

马小娟做的小鞋子

马改云家是建档立卡户,在帮扶干部聂伟军的帮助下去年已脱贫,也是去年三友村唯一一家脱贫户,现在除了打算继续办好农家乐,马改云也没打算放弃自己的老本行,他还有18头牦牛要养殖繁殖,扩大规模,然后发展牦牛火锅在自己的农家乐推广。“我刚开始养的牦牛还是因为‘精准扶贫’的政策,2105年我贷款买了10头牦牛,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自己也学习正规的养殖方法,现在也养得好着呢,除了养牛和农家乐,我想在家门口办一个自助洗车场,农家乐和洗车场就是标配,你们说我这想法可行不?”聊着聊着这个看起来憨厚内心充满想法的男人倒反问起来。

马改云家算是三友村脱贫比较典型的例子了,在对话的下午里,马改云不止一次说还是政策好,帮扶使农户对生活更有信心了,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现在就是要赶紧把停歇了的农家乐张罗起来,这附近施工的工程队不少已经在他这订了餐呢。“过去我们家小土房,三个娃日子紧张的很,现在你看我们家有了农家乐,房子洋气不,还是咱们的政策好,干部们帮了大忙了。”送我们出来的时候,他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管村里党建工作的郎富明,村里最年轻的干部高清明,还有那些不知道名字默默无闻的人,都在为这个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走过的每一条小道是每一个村民守护的地方,踏过的每一段泥泞都有帮扶干部的足迹,是热爱也是奉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是追求也是信念。阳光正好,微风和煦,闲了的人们在广场上拉家常,扶贫车间的女工们手上忙个不停,农田地里的劳动者们流着汗快乐着,而此刻村委会上方的几个大字在四月春风里更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鲜艳夺目。

猜你喜欢
三友洋芋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大将军搬砖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自大的马谡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农家乐
关于诗界“三友”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