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和积累

2019-05-27 20:17左轶凡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防线论据事例

左轶凡

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对一篇议论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同学们拿到一道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列出提纲之后,就要考虑选取论据来谋篇布局了。下面将结合学生作文范例,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的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

在考场上,如果一篇议论文只是单纯说理,而没有任何论据支撑,即使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难拿到高分。若想提高议论文水平,使用多种形式的论据很有必要。这也与中国长期的写作传统相关———我们回望课本中先秦诸子的文章,如《劝学》《逍遥游》《寡人之于国也》等,皆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文章观点鲜明,具备丰沛的感染力和极强的说服力。

论据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是事实论据,二是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则包括俗语、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二、论据的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

需要注意的是,列出论据的各种类型,并非对考生求全责备,要求其在写作中顾及所有论据的运用,而是希望起到提醒考生的作用———充实每个分论点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搜寻论据。

选好论据后,如何将其合理运用在作文中是关键。有些同学平时涉猎广泛积淀深厚,可就是不能将日常积累顺利转化为自己的作文素材,问题正出在论据剪裁及与说理的结合上,这方面,使用事实论据时尤其需要注意。

下面,我们结合一道考场作文题目,谈一谈议论文中论据使用时常见的三个问题,以及针對它们的改进办法。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字会让你开心,那就是“买”;如果是三个字,那就一定是“买买买”。“买买买”让你狂热而富有激情,愉悦而无限满足。“双十一”过了,你买的东西都收到了吗?它们是你真正需要的,还是只是为了满足你膨胀的欲望?我们的祖母用来挽发髻的那几个发夹用了30年从没换过;而我们无论是在网上还是在街上,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欲望就像鼓起的帆,出门前明明列好清单,回到家中却发现该买的忘记买,不该买的买了一堆……我们不禁感慨:我们想要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真正需要的却很少。

如何看待自己的“需要”与“想要”,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譹訛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譺訛不少于800字;譻訛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论据与说理脱节

学生A: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战”时,法国有坚不可摧的马其诺防线,想要攻破这道防线,德国需要一种超重型火炮。造这种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当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占领法国时,这门炮还没有造完。但是德军还想要造完它用于其他战役,结果它笨重的身躯使它发挥不出任何作用,这就是需要的变成了想要的。

A同学的论点是“有时候,需要的与想要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更具体一点是“需要可转化为想要”,这一论点在这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表达得很清楚。但是中间使用的德国超重型火炮的例子,读来却叫人摸不着头脑。这个例子似乎是在说原本需要的变成了不切实际的、无用的,很难看出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

经过与A同学沟通,我明白在他的构思中,这个论据本来是贴合分论点的———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原本是出于进攻马其诺防线的需要,但当防线已破,需要不存在了,坚持制造火炮就是出于想要了———需要可以转化为想要。本来挺清楚的事实论证,可由于他在叙述中加入了许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比如法国的防线如何坚不可摧、笨重的火炮发挥不出作用……导致论证跑偏了。

修改时,可以删去所有与论点“需要可转化为想要”无关的细节,强化“超重型火炮”这一事例中代表“需要”和“想要”的内容,并突出关键词。

修改文如下:

想要与需要之间有时可以互相转化。德军制造超重型火炮,本来是出于攻破马其诺防线的需要,可当这道防线不再构成阻碍时,德军依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制这种火炮———此时它已变成了人们对强大武器的“想要”。

修改后不仅语言简洁明了,事例与论点的结合也更紧密了,贴合题目要求。

2.文字啰唆,说理不自然

学生B:那么为什么要分辨“想要”和“需要”呢?我认为分辨这一点的过程就是在了解自己,有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无谓消耗。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兵法大师申甫,他如同许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一样,在高人指点下习得兵法秘籍,却在实战中失败了,何也?我认为就是因为他没有明白“想要”与“需要”的关系。在得到皇帝赏识后,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打造一支虎狼之师,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他手下的士兵并非经过长期训练、经验丰富的士兵,而是刚刚招募来的新兵。申甫的高级兵法理论,对他们来说难以理解。所以当时申甫真正需要的只是一支可以上阵打仗的军队,而非一支能够熟悉兵法的军队。最终申甫的选择也导致了他战死沙场的惨痛结局。所以辨别“想要”和“需要”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做出错误选择的可能性,并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B同学使用申甫的事例作为论据,论证“分辨‘想要和‘需要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和牺牲”这一论点,是合适的。可他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仅这一段就用了三百多字,几乎占了八百字作文的一半,太啰唆了,这会导致要么挤压其他内容表达的空间,要么使文章冗长,需要更多写作时间。其次,在叙述上,他把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也写了进去,这个毛病与前面A同学的例子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文中画线的词句便会发现,B同学每次都要用“我认为”“所以”这类词引出自己的论证内容。这样一来,说理和论据不能自然紧密地结合,缺乏说服力。在写作中,大家要尽量避免使用“我认为”这样主观性词语和有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前者会削弱观点的普遍性和说服力,后者使用不当会使表达生硬不自然。比如这段中第一个“所以”,其前后内容逻辑上并无因果关系,这已经构成强加因果的问题了。

经过分析,修改文如下:

分辨“想要”和“需要”,可以减少无谓的消耗和牺牲。明代军事家申甫,精通兵法,一心想打造一支虎狼之师,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需要的是将新兵训练成一支可以上阵打仗的军队。一味的好高骛远最终导致他损兵折将,自己战死沙场。只有清楚“想要”和“需要”,并在实践中做出取舍,才能帮助我们减少悔恨的可能性。

修改后的字数不到原来的一半,这个长度嵌入整篇文章中是恰当的;删去不必要的内容,有助于整合证明论点的内容,同时突出了关键词;说理与论据之间少了那些带有强烈主观性和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衔接更加紧密自然。

3.点题不清,结构欠工整

学生C:李白经过审视,放弃了“摧眉折腰事权贵”后换来的“玉盘珍馐”,而选择了千金散尽,一醉方休;苏轼放弃玉冠博带,而安于竹杖芒鞋。他们最终换来了文采风流,璀璨文章,名垂千古。王阳明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代圣贤,因此他抛却了在官场中苟且,抛去了香车宝马、锦衣玉食,而选择在阴暗的洞穴中思索,最终,他于龙场悟道,成为心学集大成者,被千秋万代所传颂。若是王阳明没有抵挡住物欲的诱惑而沉迷声色犬马,那么,恐怕他就是历史尘埃中的一粒黄沙,而不是人类思想的天幕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了。

单独看这段文字,论据与说理的结合并没有前面两例的毛病,列举事例也较丰富。但是放到题目之下,却看不出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它似乎是在论证“人应正确审视自己,方能成功”,而与“需要”与“想要”的题中之义关系不大。修改时,如何保留C同学“审视自我”的主题,又与“需要”与“想要”的关键词结合,是我们要考虑的。

另外,文中略举李白、苏轼两则事例,详述王阳明的事例,有略有详没有问题,但若稍加修改,使其在结构上更加整齐,对增强说理力量和文章气势更有帮助。

修改文如下:

审视自己的“所想”,割舍世俗的“所需”。李白经过审视,割舍了“摧眉折腰事权贵”换来的“玉盘珍馐”,选择了千金散尽,一醉方休;苏轼割舍了玉冠博带,安于竹杖芒鞋;王阳明割舍官场是非,于龙场悟道,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他们最终实现了人生理想,成为人类思想天幕上璀璨的明星。而那些没能割舍世俗需要的诱惑,沉迷声色犬马之人,最终只是历史尘埃中的一粒粒黄沙。

这样在保留原作主旨的基础上点明了关键词,使之切合题目,同时将原有事例进行剪裁,构成排比,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整齐,论证也更加有力,而且增加了对比论证,文章内容更丰富深刻。

三、论据的积累

很多同学平时没有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而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一些素材。但准备好的例子就那几个,即使不合适也要硬着头皮用,这就容易导致论据与论点脱节,甚至跑题。有的同学为了凑字数,把准备好的例子抻得很长,一个例子三四百字,惹出文体混乱的嫌疑。还有些同学准备的事例都出自同一领域,比如都是科学家的事迹,或者都是文人的故事。一篇文章中相似的例子用得越多,越像证明你的觀点仅在这一特定的领域成立,反而导致论点失去普遍性和说服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养成平时积累素材的好习惯。有的同学一听这个就犯了难,直呼高中学业紧张没有时间读书看报。其实积累素材并不需要你刻意地大量阅读———当然,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在这方面是占优势的。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会接触到一些街谈巷议、手机推送消息,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这些都可以是论据的来源。希望同学们能多留心,每天将一件对你触动最深的事(或者消息)整理成一百字左右的素材条目,这样日积月累,你便有了自己的素材园地,里面的素材可以信手拈来,不再依赖死记硬背。此外,每天记一句格言或者名人名言,对每个同学来说应该也不难,花费不了多少时间。素材积累重在留心和坚持。

其次,我们要以广阔的视野去选择论据素材。建议同学们在使用事实论证,特别是多个事例构成排比时,尽量开拓选材范围:古今中外,文、体、科学、工商业,亲友、自身……这些领域的例子结合使用,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很多同学虽然在自己爱好的领域见多识广,写起作文来却不知道从中选材,令人遗憾。我有一个学生,连续四次作文都引用了穆里尼奥的事例,每次都能有效论证观点———因为他对这个人物非常了解,所以能随意截取人物不同侧面,加工成适合不同论点的论据。

最后,课本和课堂也是我们获取素材的宝库。语文课本里有我们的老熟人苏轼、陶渊明、庄子、屈原、司马迁……那么多你能默写下来的篇目,何妨在作文中用一用?其他科目中学到的科学故事、名人事迹、哲学思想也尽管拿来用。还有经常练习的课外阅读材料,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也可以运用。

总之,论据是议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想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还需要学生在素材的积累、剪裁等方面多下功夫。

猜你喜欢
防线论据事例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筑一道抗“毒”防线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