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英
摘要:随著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加重了生活负担,一些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群众,为了改变生活面貌与生活质量,纷纷选择“走出去”,而他们的孩子则成为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属于当前我国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名班主任,首要任务即是结合学生年龄实际,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而本文则以二年级为例,就该年龄段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给出几点实践体会。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推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248-01
前言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下产生的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因生活与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关心与照顾,虽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但情感缺少抚慰,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故而小学班主任注重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赋予的使命和要求。
1.人文关怀,情感教育
一个人性格塑造与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儿童时期,对二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心智不成熟,又没有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长大,缺少亲情支撑,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家里他们和监护人接触的时间多,而在学校,班主任就是他们的亲人,班主任应时刻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有目的性地对留守儿童实行心理指导,以真情打开每一扇幼小的心门,解开每一个心结。部分留守儿童因长时间缺乏父母管束,脾气暴躁,总是欺负他人;而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寡言少语、情绪低落、性格孤僻等现象。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需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学习、身体,多跟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喜怒哀乐等;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同时,班主任应做好留守儿童出生年月日的登记工作,在留守儿童过生日当天,可组织全班学生为他们送上祝福与小礼物(如各种卡片、手工花朵、学习用具等),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源于他人的关心和爱,消除留守儿童的孤寂感,更愿意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2.习惯塑造,养成教育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父母的监管,有很多不良习惯,对一些应有的文明礼仪也不知晓,这对他们今后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故而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很有必要,具体包括:
第一、加强留守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①良好上课习惯培养。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习惯都较差,没有课前预习与准备的习惯,基本都要等到上课铃声响了,才到教室里将课本拿出来,或老师已经讲了几分钟的知识了,一些学生还没有找到课本,无法跟上上课节奏。故而班主任需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制定学习习惯规则,如:课前将需用到的东西摆放在桌子对应的地方,上课后则可直接使用;课前将铅笔削好等。一开始学生可能仍会忘记,不过时间一久,则能长期坚持,进而养成习惯。②上课纪律教育。包括上课不可随意在教室内走动,不可做与上课无关之事,上课不开小差,不大声喧哗等;在知识学习上,不懂就问,不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不抄袭、偷窥他人学习成果。
第二、加强留守儿童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培养。①对留守儿童实施自我管理习惯教育。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管束,在爷爷奶奶溺爱教育下,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为帮助二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可选择有较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学发挥榜样作用,或根据留守儿童家庭、性格等情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自我管理内容和方法,合理引导,实现良好行为的被动管理到自觉管理。②注重对留守儿童实施文明礼貌习惯教育。礼貌属于行为的外在表现,展现的是人的内在修养,凸显的是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理念意识。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管束,爷爷奶奶的溺爱可能会让他们的文明礼貌习惯缺失,有必要对留守儿童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告知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尽可能多使用“您好”“请”“对不起”等话语,在公共场所要排队,不可恶言恶语重伤他人等,促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道德素质。
3.活动开展,集体教育
游戏是二年级学生都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班主任可不定期在班级中召开各种游戏活动,如组织全班学生外出逛逛学校附近的风景区,到山间密林去感受大自然,让学生心境更宁静。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农村地区中青年都到城里务工,而留下来的都是劳动力缺乏的老人或孩子,故而就可带领留守儿童到孤寡老人家里,为其扫地,唱歌跳舞等,促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同时也理解自己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辛苦。另外,可定期开展多姿多彩的班队活动,比如“交往辅导”活动、“体谅父母教育”活动等,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受到启发,理解父母的不易,消除叛逆心理。
4.家校合作,协力教育
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大多都和爷爷奶奶生活,但爷爷奶奶年龄已大,缺少文化知识,对他们的监管教育也就有诸多不足之处。而部分由亲戚监护的孩子也不好管教,放任自由,久而久之则会出现行为上的、心理上的不良问题。故而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应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注重发挥家校合作教育的作用,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强化对监护人的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明白溺爱并非正确的教育方式,关键是给予关爱的同时,又给予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同时,定期与孩子父母联系,告知父母学生在校情况,嘱咐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且尽量多回家看看孩子,增进感情,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5.结论
孩子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需从小学低段学生着手,关注留守儿童群体特殊性,给予更多关爱,促其在爱中成长。在后续工作中,有必要继续摸索更多可行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为家长与社会做好交待,使留守儿童在温馨良好环境下成长,建构正确思想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维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性[J].学周刊,2015(13).
[2] 杜红海.浅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J].科学咨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