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艳 尹晓腾
摘 要:新媒体的使用改变了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为传播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文章采用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和日常观察的方法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行了现状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新媒体的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在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代大学生在接受了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洗礼之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如何以及认知状况如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的重点,也关系到我国今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新媒体以其数字的传播形态、交互的传播方式、即时的传播速度、个性的传播资源等优势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和追捧,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继而对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
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新媒体的参与。然而能否有效利用新媒体这个更便捷、更富吸引力的平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离不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理解,更离不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能否理清这一关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能否自觉抵制外来价值观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国内学者对新媒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徐群老师在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着重强调了高校借助新媒体,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出适宜的环境。[3]徐徐老师在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一文中指出把新媒体应用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价值并以其为出发点,树立新理念、搭建新平台、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和建立新机制等多方面、多力量统筹协调,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陈荣明老师在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一文中强调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4]。之前的学者研究强调借助新媒体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新媒体的宣传内容方面忽略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以新媒体为背景,调查了在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以及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了解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滨州医学院中随机抽取48名学生,他们是五年制临床医学生、口腔医学生以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回收有效率91.7%。从性别来看,男生占 45.5%,女生占 54.5%。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工具为自行开发设计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问卷,本量表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结构式定量考察。除了问卷调查,本调查采还用了深度访谈以及日常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调查问卷中涉及新媒体问题五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四个和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七个。深度访谈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第二个是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第三个是深入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没有没付诸行动使之指导自己的言行,以及大学生生的日常实践的问题。日常观察的地点有学校食堂,校园附近公交车,教室、宿舍以及图书馆等地。主要观察其个人行为是否文明,是否能与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和睦相处。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调查问卷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中,63.6%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看资讯的时间超过60分钟,其中36.4%的同学每天超过120分钟使用手机看资讯。只有59.1%的学生习惯使用手机关注新闻、校园发展动态以及富含正能量的心灵鸡汤。
媒体上曝光含有负能量的视频片段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淡定,与我无关 成为使用网络暴力的一员 有其他隐情 不予评价
11.40% 5% 25% 36.40%
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能够用理智、包容的态度看待媒体曝光含有负能量的报道,表示所报道事件或许有其他隐情,媒体曝光或许有问题,并表示对掐头去尾的视频不予评论,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表示看完视频片段会成为使用网络暴力的一员。
调查发现,在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方面,学生们的回答堪忧,有高达15.9%的同学没有阅读过诸如《论语》、《孟子》、《诗经》等经典著作。只有29.5%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并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要为其发扬光大贡献力量,以后还会参加。只有43.2%的學生被问及传统文化中几个常见句子的理解时,回答是完全正确的,其他的同学理解都有偏差。
传统情况认知情况
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是 占比 否 占比
1.阅读过《论语》吗? 38 86.40% 6 13.60%
2.积极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吗?以后并愿意再次参加吗? 13 29.50% 31 70.50%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对这句的理解是? 28 63.60% 16 36.40%
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你怎么理解? 20 45.50% 24 54.50%
5.第3题和第4题同时作对的? 19 43.2% 25 56.8%
被调查和访谈的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通过大学课堂、电视新闻、手机资讯以及户外广告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指导意义。81.81%的同学表示愿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行。47.72%的学生表示生活中遇到不文明的事件,想管也不敢管,还是管好自己吧,其实内心很挣扎。经过深度访谈得知,原因如下:“自己是女生,不够强壮,本身就是社会弱势群体,无法仗义执言啊。” “看过媒体报道的某些负面新闻,不敢随便见义勇为。” “也不是不相管,但是想想自己人微言轻,都不认识,睡会听一个毛頭小子的话。”
通过日常观察,几乎所有的在校生无论在食堂还是在校外的超市、快餐店都能够自觉排队取餐,与本校的外国留学生和平相处,并能够积极宣传中国文化,无形之中扮演了“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员”的角色。
四、结语
绝大多数大学生习惯了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接收外部信息和资讯,在大学期间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能力,对网络上传播的视频或报道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和分析,不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缺失,不熟悉文化经典,无法追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也就难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区别。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严于律己,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素质,但是收到负面报道的影响,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不敢仗义执言,甚至见义勇为。
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要加大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纠正以讹传讹的错误理解,把经典的文明不断传承下去。网络媒体对新闻的报道要体现专业性与引导性,传播正能量。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徐.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76-79.
[2] 杨云香.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8-150.
[3] 徐群,杨素群.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4-87.
[4] 陈荣明.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9):72-74.
基金项目:2017年度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ytsk2017-R-125)。
作者简介:齐艳(1979- ),女,汉族,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
*通讯作者:尹晓腾(1983- ),男,汉族,山东烟台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