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探究

2019-05-27 10:33吴孝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吴孝慧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机电、化工、交通行业,在人才需求量上逐渐增加,人才稀缺,人才的知识能力不足,某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改革教学模式,此篇文章主要是分析探索和建立现代学徒制,这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双证融通;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来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职业院校想要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就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存在的问题

第一、职业院校使用传统教学课程,无法将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日前很多职业院校在安排课程和教学过程时,未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型模式、课程内容和方法,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均存在差异,未展现出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所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理念薄弱。在近些年来,许多职业院校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挪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使其不能与区域经济发展充分的结合起来。从学校看,管理者对企业实习具有抵触心理,校企合作不具备良好的合作平台,办事效率低;从企业看,部分企业有所顾虑对于学生到企业工作,通常师傅会带多名学生,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行学徒制过程中,即使政府投入资金扶持,但依旧无法满足于企业培训学徒的支出。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教育质量得到保证加强,让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理念的愿望无法落实到教学中。

第三、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模式未达成有效对接。区域经济的增长,对人才要求有着更严格标准,特别在区域经济面临破产的压力下,愈发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但在培養职业院校人才时,未充分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条件,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不对称让职业院校功效的降低,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缺少后劲,无法健康地增长。

第四、企业参与性不积极。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成功的保证是企业要积极参与。但目前职业学校提出,寻找企业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作合作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参与企业有限,方式单一,积极参与配合学徒制培训的通常是大企业。因为在没有外资的状况下,通常投资培训费用需要消耗大量成本,同时企业可能会有员工被挖走的现象。小企业投资财力有限,对于人才也没有吸引力,因此,企业参与积极性低。

二、改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校企合作,分类培养

校企联合招生是在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式下,维护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也是实现学生的双重身份的有效途径。院校和区域企业对学生进行培养,不仅符合因才施教的规律,同时也符合企业用人需要。

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代学徒制的学生拥有双重的身份,在学校,学生义务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接受学校的考试。在岗位企业实习中,作为员工应享受各种待遇,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接受岗位考核,因此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应该制定相关评价策略,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

(二)制定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

为保证在院校可以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政府应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统筹各企业的力量,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法律。首先,应先出台现在学徒制试点管理模式,比如制定相关工作条例,规范教育部门、院校、企业部门等各方职责和权利,为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提供保证。其次在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和院校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优惠政策和经费补贴。然后为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关职能部门应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制定奖惩措施,同时制定企业评价方法和监控模式。最后在部门和干部的考核中,添加扶持政策,并针对此项情况给予奖励和惩罚。

(三)教学和实践有效融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参与,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人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其主要决定因素是企业培养岗位的具体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为企业留住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开发,制定合适的教学课程、考核评价等,所有都需要跟随学徒制岗位要求进行设定,充分实现产教融合。

(四)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培养,签订三方协议

学校老师在学校对学生传授知识,知识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课程;而企业导师在企业对学生传授实际知识,知识包括岗位核心课程、企业文化课程指导,两位教师同时培养一位学生,学生学习企业知识取代完成学业,实现双导师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成为企业人才。

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通过协议明确学生、学校和企业各方的责任。学校方面应先明确现代学图制实施专业领域和范围,对其进行分析和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应创新课程体系,使其更适用于现在学徒制教学。然后学校应鼓励专职教师不定时走进企业,和企业师傅多加沟通和交流;企业应先对学徒进行在岗培训,保持积极参与性。其次在人事改革制度上,对培养学徒的师傅给予资金奖励。最后根据学生成绩是否合格决定是否聘用学生;学生方面应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参加企业实习活动,遵守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相关制度,同时履行各项职责。

三、双证融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更看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特定能力和行业能力。国家应根据职业标准体系,将课程评价划分为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等。虽然我国职业标准体系和校企合作学徒制体系不健全,但职业体系分层化和现代学徒制教学已变成发展趋势。根据教育情况,国家职业标准分层化理念,各层次职业理念相互依存和相连,因此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应以职业资格作为导向,展现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重要性。教育课程评价是对学生专业课程和企业实践进行评价,这不仅是态度和情感的清理,也展现了学校教育迈向以人为本的理念中,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评价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评价学生专业课程表现和企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是实现培养人才的基础,“双证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看重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应将评价专业课程当做评价重点范围,有效构建科学型课程体系。教师和企业师傅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和企业实践效率。校企合作主要针对“双证融合”课程开发目标、课程实施方案等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能够提高专业技能,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

建立“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评价体系,应集中表现院校学徒制学生课程评价趋势,评价因素有校内学习表现、企业实践能力等要素评价,添加学生态度和职业素养等要素作为评价标准。在实施课程中,应注意专业评价和工作的有效结合,方可确保评价课程的制度化,使课程评价高效、合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则应先培养出更多高技能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在区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若想要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应使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摆脱传统课程的束缚,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通过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变成创新型人才,从而加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习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8(02).

[2]刘杜娟,任晓斌.基于增长极理论下的陕西省区域经济与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投资指南,2017(10).

[3]周娜娜.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王红梅.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5).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如何服务于汽车经济发展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