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郊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和路径探究

2019-05-27 10:32孙远征杨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6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现代农业

孙远征 杨洋

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落实习近平“三农”思想,瞄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产业兴旺”的方法论。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中“人、地、钱”三个关键点,展开了关于平阴城郊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的调研,并进行可行性的路径探讨。探索以工业化思维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数据化支撑标准化,标准化推动品牌化,形成在人力、技术、生产、管理、销售、运营等各方面体系完备的农业产业化品牌,做到标准化可量产、市场化可复制,使农业产业化品牌具备融资价值,最终实现农业良性循环发展。

关键词:县域城郊;现代农业;农业品牌;路径探究

一、农业的弱质属性及现代农业

弱质性是农业的天然属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自然因素方面,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偏弱,生产周期长,收益较低且具有不稳定性;二是在市场因素方面,农业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的刚需问题,需求侧弹性很小,而在当下,农产品总量供给已完全满足“吃饱饭”的问题,供给侧的弹性很大,形成了买方市场,考虑到我国农业从业者众多且分散、从业水平普遍不高,造成农民议价能力低下,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三是在资本供给方面,由于农业自然风险高、市场波动大、生长周期长、收益水平低、回报效率慢等属性,与资本的逐利性相矛盾,很难成为资本的追逐标的,投资严重不足,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等要素投入就难以支撑,从而无法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成了付出并不一定有回报、耕耘并不一定有收获的行业。

现代农业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路径,推动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增加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业态。发展现代农业,是以问题为导向,扎根农业实际,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的抓手。

二、域内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

域内土地集中,共有22000亩耕地,其中已流转土地为8000亩。城郊南部土地以丘陵为主,地势较为起伏,农作物除了小麦玉米之外以玫瑰和果木林为主,土地流转较为分散,生态环境优越,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较高。城郊北部土地以6000亩“黄河洼”为主体,较大规模实现集中流转,土地连片,地势平坦,处于黄河滩区,土壤肥沃,具备集约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兼业性农户和闲置宅基地普遍。域内农业村均为城郊村,距离县城很近,绝大部分农户家庭均有在县城上班或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种地意愿不强,具备进一步流转集中土地,进行托管或出租的条件。大量空闲的宅基地为贡献建设性等用地指标做了缓冲和准备。

三、域内农业在“人、地、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人不专不年轻”的问题

1. 从业专业性水平较低,经营较分散。域内农业从业者主要还是以農户自营为主,经营依附自有耕地地块,相当分散,农户普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意愿;新型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大部分经营水平不高,从业能力不强,平均年龄较大,缺乏做大做强的条件,且分布较为分散,新型经营主体平均占有土地不足百亩,很难协同发展做大规模。

2. 各经营主体负责人年龄偏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素整合,对接市场能力有限。调研发现,域内三山峪苹果合作社的苹果比刘官庄合作社的苹果好吃,了解到该社负责人是林业局退休干部,懂得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也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域内仙乐园农业田园公司的负责人是85后、90后的年轻夫妻,他们种的蔬菜基本不愁卖,还经常出去考察学习,引进一些新品种、推广一些新的销售方式;刘官村的王恩修是一名种田专家,现被高薪聘用到外地一家农业种植公司做技术。以上可知,应该挖掘本地退休人员、种田能手、务工(退伍)返乡、年轻创业者,发挥政策优势为他们搭平台、创造就地创业的条件。

(二)存在“钱不来不到位”的问题

1. 单靠财政“输血”力度有限。农业属性风险大、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需要不断输血,从国家到镇一级,各级财政对农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引导,但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单靠财政力量远远不够。

2. 金融支持有限,社会资本支持贫瘠。金融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事,对农业支持的业务少、银行少、金额少、程序多、难度大。二十年来房地产迅猛发展对农业带来一定挤出效应,调研发现,老百姓有钱都去买房了,就算是原来当过农民的,因征地拆迁获得巨额补偿的,也不投资农业,而是再去买房。农业本身并不具备投资属性,流入农业的社会资本稀少。

(三)存在“地不活不集中”的问题

1. 流转集中不够,连片程度不足。域内有22000亩耕地,只有8000亩进行了流转,流转比例为36.4%,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亩三分地挣不着钱,土地连片集约才能取得规模效益。

2. 一般农用地太少,且地上附着物较多,发展设施农业的集约成本高。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建设农业设施,以开展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实现效率增强、产值增加,但建设现代农业设施不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只能占用一般农用地,这成了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瓶颈。调研发现,域内耕地绝大多数是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农用地所占比例不足10%,且较为分散,土壤肥力较低,地上附着物较多(主要是果木),集约成本较高。

3. 历史遗留问题,一户多宅情况较多,难于集中复耕。“一户一宅”是国家的政策,但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户多宅”的情况,这给土地复耕、集约发展带来很大阻力,除此之外,域内农村临近县城,虽然“空心化”较为突出,但空闲房宅分布分散于村中,集中难度较大。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一)“惜才引智兴主体”的“人强”路径

1. 健全组织体系,实现点线面协同联动。在点上,以村和各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力军,重点在干,长期坚持下去;在线上,以相关农业部门为依托,将各个点连成线,重点在看,查找问题和困难、思考如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信息共享;在面上,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在谋,做好统筹协同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等作用,做好资源整合,推动制度改革创新。

2. 爱惜尊重支持各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立足当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主动向他们介绍农业政策,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和科技、信息、人才等的要素服务,让区域内农业主体合法依规的享受到政策红利。要做好典型宣传和树立,既宣传他们做的事、更宣传做事的人,扩大人的影响力,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自我认同感、社会价值感,营造爱农为农的良好氛围。

3. 重点打造龙头主体,做好招商引智工作。重点服务规模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创业积极性较高、对小农户辐射效果较强、自身规划较为明确的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强他们的规模体量、提高产品品质,形成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对外招商引智,吸引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农业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吸引技术能手、种粮专家、农业创客、政策理论专家前来加盟创业或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学习。

(二)“招商设基参股份”的“钱聚”路径

1. 重视农业招商,发展可控的设施农业。农业受温度、雨水、大风、土壤等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只有建设大棚等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才能对上述因素实现可控可调节,真正做到标准化可量产、市场化可复制。一方面要靠自身力量发展设施农业,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寻找成熟的设施农业发展公司,实现借鸡生蛋,带动发展。

2. 降低债务融资,鼓励股权投资。探索建立农业发展基金,集合社会资本力量,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建设农业发展项目,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当前,很多经营主体都是通过借债、贷款等方式发展农业,由于农业周期长、回报慢,有些经营主体面临巨大债务压力,甚至出现债务危机,资金链条断裂,农业发展半途而废。应通过设立基金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直接注资入股,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农业长远发展,从而实现分红获利。

3.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推动股份合作发展方式。做好村集体的资源整合和量化,以此为契机,将土地、荒山荒片、空闲宅基地等资源集中起来。引导股份合作参与农业生产,鼓励小农户以自有土地入股、社会资本以资金入股、科技企业以产权入股,为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三)“放活对标做品牌”的“地富”路径

1. 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宅基地入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政策。依据我国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政策,在保障土地所有權集体所有、土地承包权农户所有的前提下,充分放活土地的经营权,使土地顺畅流转起来。在土地确权具体实践中,创新确权形式,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通过“确权确利不确地”等方式进行确权,既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又推动土地流转集中。“宅基地入市”“土地增减挂”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应适时依规探索相关政策,增强村集体发展农业的内在动力、建设自有的造血机。

2. 指导各主体总结经验,留存数据,标准化经营。农业生产只有留存相关数据,反复试验比对,实现农业数据化,才能推动标准化生产,由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量产的产业化模式。农技部门一方面要按上级标准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更要指导成熟主体留存土壤、气温、耕种、品种、施肥、浇水等生产数据,留存生产的农产品的检验数据,留存各阶段的销售数据,反复比对,达到最佳效果,形成经验,总结模式。

3. 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以品牌化实现农业融资。结合政策要求,指导域内主体标准化生产,并总结出自有的标准化模式,探索建立区域公共农业品牌,推动品牌化发展。唯有生产经验成熟、技术指导到位、产品品质优越的农业品牌才能吸引投资,从而促进农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巧.中国共产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1978~2016)[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姜长云.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6(05).

[3]华静,王玉斌.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

[4]王雅鹏,吕明,范俊楠,文清.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特征、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02).

[5]阮怀军,封文杰,唐研,赵佳,李道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4(20).

[6]崔照忠,刘仁忠.三类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主体间博弈分析及最优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8).

[7]胡小平,贾善和.再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弱质性[J].农村经济,2007(05).

[8]高帆.中国农业弱质性的依据、内涵和改变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6(03).

[9]么秋月.跨界“新农人”的农业新“玩”法——独家专访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庆[J].农业工程技术,2017(10).

(作者单位:济南市财政局平阴县榆山街道办事处)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现代农业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路径探究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中职学校推行校企合作的路径探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青海省新增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