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至死

2019-05-27 16:25王淇颖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沱江沈从文人性

孤独一点儿,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你自己。

———沈从文

仲夏的清晨,沱江还是睡眼惺忪的样子;沱江两岸吊脚楼的屋檐短短的,阳光毫无阻挡地进了屋;竹篷船醉醺醺地在江面上打着转儿,戴着斗笠的面庞黝黑的中年船夫们隔江问候着。

沈从文出生和安眠的地方,一个在老城的中心,一个在城外的听涛山上;一个游人如织,一个冷清如斯。但其实所谓的墓地,不过是一眼冷泉旁的一块墓碑。他的骨灰一半埋在听涛山上,一半撒在沱江里。沱江奔腾而去,在深山转弯处化为游丝,却总还让人疑惑是否再远一些便有翠翠撑着她的渡船。不知为何联想到三毛的《写给自己》:“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而这又是极孤独的诗。

依《从文自传》来看,沈从文少时是很顽劣的,总是逃学疯玩去,且编就谎话应付学堂和家里;但同时他又会一个人看云看水看一切:“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我脑海中大致能勾勒出一个外向又敏感的孩子模样。这样的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敞开心胸。

他的墓前有块石头,石头背面是张充和“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的评价,正面是他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挺奇怪的吧?排除掉先生自认为思考方式正确这一自负的理解,更有可能是:人只有在抽离出来面对自己时,才能理解“我”所要的,认识“人”所要的。先生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但找寻人性的过程,大约就像落入冰冷深蓝的名为孤独的海里,看到心底住着另一个我吧。

沈从文写自传时笔触很温情,像“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立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的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对往日充满温情。

但他又像个老人,絮絮叨叨的,把记忆中的很多小事摊开了细细说。我一字一句地读着,看完只是后悔之前为什么没有耐心地去看《边城》———读先生的文章向来最没有负担,因为他在文中不追加些冠冕堂皇的意义。可是说实话,这些文字的内容却不那么美好。当回忆自己的從军经历,他写到青年士兵对待尸体的方式:“人杀过后,大家欣赏一会儿,或用脚踢那死尸两下,踹踹他的肚子,仿佛做完了一件正经工作,有别的事情的,便散开做事去了。”这是悲哀且恐怖的语调,与鲁迅文中的看杀人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

但先生在没有接受世俗的善恶美丑的评判标准前,先从自然处学得水到渠成的人性,再去启蒙所谓的处世智慧,并在身处社会时不忘他最初的那点所得———被城市人称为“乡巴佬儿”的特质。他在当兵驻扎怀化镇时,烟馆门前有个妇人,看见将领便抛媚眼,看见普通士兵便别过头去,表示贞静。对此,沈从文说:“这点富于人性的姿态,我当时就很能欣赏它,注意到这些时,始终没有丑恶的感觉,只觉得这是‘人的事情。我一生活下来太熟悉这些‘人的事情了。”说他“赤子其人”是再准确不过的了。

这样的人被隔离在时代之外,终其一生孤独。他的妻子张兆和说:“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而在当今时代,在我看完薄薄一本《边城》试图总结出什么宏大的意义时,在我将他定义成林语堂式的闲散时,我也是不理解他的。

孤独的人从不会把孤独轻易呈现。

凤凰的夜充斥着白兰地的味道和霓虹灯的光影,酒吧里的重金属乐器仿佛要敲打到不死不休。而在早晨游人未进老城时,或是人们宿醉未醒时,或是慵懒的正午时分,街上没有拥挤的人流,我能看见天光未明的暧昧的淡蓝色苍穹,看见朗朗日光下古建筑妩媚的飞檐翘角和质朴的原木色,看见浊了的沱江和古旧的颓唐。

凤凰的孤独是分时段的,是浅层的,沈从文的孤独是在骨子里的,孤独至死。

我看王淇颖

淇颖是一个认真勤奋、全面发展的孩子。她热爱阅读,勤于笔耕,目前已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她有较强的文学功底,文章语言有感染力,且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她热爱旅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及海外多国,名山大川、名人故居、博物馆给了她许多人生启示和创作灵感。她也很喜欢运动,曾在人大附中羽毛球、足球比赛中获得佳绩。———家长

她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在一方斗室中品读墨香,在长途旅行中体味山河秀美、生活锦瑟,用韧性和勤勉滋养心灵。或访古遥想,或即事抒怀,她用心中的笔书写自己的青春印记。她高高瘦瘦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既怀揣仰望星空的梦想,更脚踏实地迈步向前。———同学郭丹阳

无论是她的人还是她的文,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即纯、真、美。她是真的“喜怒形于色”,永远以赤子之心拥抱生活,这在她的文章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平凡日子里的点滴悸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一次相逢、思想恣意遨游的洒脱,都随着她优美真诚的文字流淌进读者的心中。———同学冯雨新

她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将所见所闻与独特的思考融合起来,形成充满情感又不失理性的文风。她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可以把复杂深刻的文化内涵讲得深入浅出,带领读者感受文化的魅力。———同学刘赫轩

猜你喜欢
沱江沈从文人性
龙龙草的诗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情缘沱江河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游凤凰沱江
我爱家乡的沱江河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