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兴,苏星月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渐深入,干旱缺水地区的矿业发展加快,用水成为制约矿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尾矿浆回水率直接决定了选厂清水补水率,而尾矿浆排放浓度直接影响回水率。
目前尾矿浆排放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湿式排放、高浓度排放、膏体排放和脱水后干式排放。直接排放尾矿库回水率低、高浓度排放回水率相对较高、膏体排放回水率较高但投资较高,脱水后干式堆存回水率最高但投资及运营费均很高。
相比较而言,膏体排放回水率较高,且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营费都较干式堆存要小,因此在满足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膏体排放方式适宜采用。但同时膏体自身特殊的性质,实际排放存在诸多问题,论文将详细介绍。
膏体通常表现为浆体粘度迅速增大,呈非牛顿体的流变特性,颗粒的惯性在浆体中影响很小。固体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液体介质之中。由于尾矿浆浓度高,细颗粒尾砂与水形成一重介质,使粗尾砂悬浮于浆体之中,表现为非沉降性,形象为粥状浆体。
膏体通常有较高的屈服应力和较低的塌陷度,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渗滤水析出。
尾矿浆采用一般浓密设备难以浓密至膏体状态,目前国内尚无可靠的膏体浓密设备,矿山多采用进口深锥浓密机,价格高昂。
1.3.1 不离析
膏体尾矿内部水分子和尾矿颗粒之间保持着相对的力的平衡,即使干裂后也不会出现粗细颗粒的离析,干裂后变得更加密实,即使大风天气也不会有扬尘,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3.2 低渗透性
膏体尾矿不存在粗细颗粒的离析,导致尾砂密实度明显增大,渗透性减小,排水不畅,尾砂排水固结过程非常缓慢,尾砂强度低,尾砂筑坝困难,坝体稳定性差,不利于尾矿库安全。
1.4.1 库前排放
库前排放即在初期坝坝顶排放,后期采用上游法筑坝,库区需布置相应的排水设施。该种排放方式主要在国内采用,主要为内蒙古乌山铜钼矿和西藏甲玛铜钼矿。
由于关于膏体排放的研究尚浅,对膏体不离析和低渗透性估计不足,实际运行中两座矿山尾矿库初期坝排满之后均出现了库区无干滩,尾砂无法筑坝的情况。后期经论证均改为膜袋筑坝,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运营费用巨大,不利于企业发展。
图1 库前排放示意图
1.4.2 库中排放
该种排放方式适于平缓地区,首先布置一个环形的拦挡坝,放矿点置于环形坝的中心点,之后在某一高程进行放矿,膏体排放后将形成一个圆锥体,该种排放方式管理方便,排水设施简单、安全性高,但占地面积大。考虑到国内征地难且单价高,国内尚无矿山采用此类排放方式。
库中排放时库区会自然堆积形成椎体,椎体周边自然沉积坡比对尾矿库库容影响很大,尤其是沉积坡比变小时导致可利用库容严重减少,影响尾矿库正常运行。
图2 库中排放示意图
1.4.3 库尾排放
库尾排放同库前排放一样,应布置初期坝。膏体从库尾高处排放,尾矿浆依靠自身重力向初期坝一侧流动,该种排放方式排放简单,排水设施简单、安全性高。但该种排放方式对沟谷空间利用率较小,尾矿排放综合单价较高,目前国内已有矿山采用此种排放方式。
图3 库尾排放示意图
尾矿库库区膏体沉积坡比对尾矿库库容影响很大,尤其是沉积坡比变小时导致可利用库容严重减少,影响尾矿库正常运行。
(1)膏体排放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降雨充沛的地区不宜采用;
(2)膏体排放前期投入巨大,且后期运行存在诸多问题,5000t/d以下矿山不建议采用膏体排放;
(3)不建议采用库前排放,尤其是高地震烈度区,若采用库前排放应采用一次性筑坝;
(4)库尾排放管理简单,在满足安全环评的前提下可优先采用;
(5)库中排放管理简单,尾矿库库容受环形坝所围面积决定,库容越大,环形坝坝体工程量越大,并且占地面积也越大,考虑到国内征地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实施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