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6年中医医院资源及医疗服务回顾性分析

2019-05-27 07:41邓文萍毛树松
中国医院 2019年5期
关键词:床位数中医医院病床

■ 张 盼 邓文萍 常 凯 毛树松

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这对中医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医院医疗资源作为中医药卫生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1],中医医院如何抓住机遇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其服务水平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2009-2016年中医医院的中医资源和医疗服务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十三五”期间中医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9-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本文全国数据是指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数据,全国中医医院不包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中没有2009-2011年的中医特色指标数据,故本文只统计2012-2016年的数据。

1.2 研究方法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2009-2016年中医医院资源和医疗服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基本资源、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医疗服务和中医特色指标5个方面的情况并对年增长率及增长速度进行分析。

选取机构数、每千人口床位数作为基本资源指标,在岗职位数、每千人医疗卫生人员、病床与职工比例作为人力资源指标,房屋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床均业务用房面积等作为基础建设指标,总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病床使用率等作为医疗服务指标,年末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数、年末开展中医医疗技术总数、年末中药制剂室面积等作为中医特色指标。国际上一般把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疗人员数、病床与职工比等指标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重要标准[2],故将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疗人员数和病床与职工比例替代床位数、医疗人员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并与相关文件中的标准进行比对,综合分析中医医院发展状况。

所使用相关标准文件有1986年卫生部颁布的《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13年)》、《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97号)等。

2 结果

2.1 全国中医医院基本资源变化情况

随着2009年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中医医院的机构数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年为3462个,较2009年增加了734个,增长了26.91%,年均增长率为3.02%。其中中医综合医院所占比例较大,2016年为2 911个,占总数的84.03%,较2009年增加577个,增长了24.72%,年平均增长率为2.80%,低于中医专科医院年均增长率4.28%。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13年)》中指出,到2020年每千人口床位数达0.55张。数据显示,中医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从2009年的0.29张增加到2016年的0.55张,年平均增长率为8.40%,说明中医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提前达标,资源可及性有所增强,见表1。2009年以后,中医医院规模总体呈较快增长趋势,但每千人口床位数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见图1。

表1 2009-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机构数及床位数情况

图1 2009-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机构数及每千人口床位数增长趋势

2.2 全国中医院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2009年中医医院在岗职工数为51.85万人,2016年达88.44万人,增加了36.59万人,比2009年增加70.57%,年均增长率为6.90%。《全国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规定,中医医院病床与职工比例为 1∶1.3 1∶1.7[3]。数据显示,2009-2016年中医医院病床与职工比例呈逐年递减趋势,2016年仅为1∶1.16,与国家规定还有一定差距。

中医医院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每千人口中药师的人数每年都在上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72%、4.91%、9.57%、3.22%,其中注册护士人数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卫生技术人员,见表2。

表2 2009-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人力资源情况

2.3 全国中医医院基础建设情况

2009-2016年,中医医院的房屋建筑面积、业务用房面积、万元以上设备总数的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6年较2009年分别增长69.28%、74.42%、174.25%,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6.80%、7.20%、13.44%。其中万元以上设备增长较快,表明中医医院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增加,为患者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有一定的保障。危房面积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9年的3.21%下降至2016年的1.19%,说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房面积。

数据显示,2009-2016年床均业务用房面积逐年降低,从2009年的63.12m2下降到2016年的55.73m2,年平均增长率为-5.27%,这与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中要求的85m2差距较大,见表3。

2.4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情况

2009年以来,中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逐年递增,2016年增加至50774.45万人次,较2009年增加20641.72万人次,增长了68.50%,年平均增长率为6.74%。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从2009年的29 436.42万人次、1 026.08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49547.57万人次、2270.36万人,分别增长了68.32%、121.27%,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6.73%、10.44%。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增长较平稳,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2%、2.34%。

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疗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4],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中规定病床使用率为85% 93%,平均住院日≤21天。数据显示,中医医院病床使用率从2009年的81.87%增加到2016年的84.93%,平均住院日从10.41日降低到9.8日,较2009年减少了0.61天,但病床使用率与国家标准规定仍有差距,见表4。

2.5 全国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指标情况

中医特色指标中年末开展中医医疗技术总数、年末中药制剂室面积、年末5 000元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台数,2016年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8.82%、32.70%、59.37%,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33%、5.82%、9.77%。年内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数逐年递减,年均增长率为-21.79%,2016年较2012年相比减少3 753万人次,减少了70.74%,仅占总诊疗人次的3.06%,见表5。

表3 2009-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基础建设情况

表4 2009-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情况

表5 2012-2016年全国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指标情况

3 讨论

3.1 中医医院资源总量全面增长

2009-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医医院的基本资源(如机构数、床位数等)、人力资源(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等)、基础建设(如房屋建筑面积、万元以上医疗设备等)等中医资源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医疗服务诊疗人次、中医医疗技术及设备等都有所增强,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使中医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

3.2 中医医院应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2009-2016年,虽然中医医院资源全面增长,医院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中医医院病床与职工比例、床均业务用房面积逐年下降,说明床位资源的迅速增长导致其他配套资源跟不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二是病床使用率近几年有所降低,说明空闲病床较多,这样将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医疗服务效率的降低。

中医医院应该适宜规模,不应该盲目追求医院规模而忽略医疗服务效率,两者应协调发展。随着“互联网+中医药”的大力推进,中医医院应该转变思想理念,结合中医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5],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合理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效率。

3.3 中医医院应加大中医“治未病”的宣传,完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

2012 年以来,中医医院的中医医疗技术、中医诊疗设备以及中药制剂品种等特色指标的数量都在增加,表明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诊疗能力有所增强。但中医“治未病”服务人次数年均增长率呈负增长,服务人次从2012年的5 304万人次下降到 2016年的1 552万人次,说明中医医院对中医“治未病”的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识有待增强。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医院的特色之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可以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医医院应积极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治未病”的健康教育,使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民保健意识。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已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6]。在新的历史契机下,中医医院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应加强内涵和特色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效率。

猜你喜欢
床位数中医医院病床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多功能病床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病床变轮椅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