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志宏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干部保健老年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进入患者的肺动脉或其分支,使得组织血液供应受阻,从而出现肺循环综合征。老年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时间处于疾病状态,其肺功能下降,且活动力受限,这样就增加了其出现肺栓塞的概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1]。本文主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栓塞的临床诊治效果作分析,如下文。
1.1 基本资料: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栓塞患者90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其临床诊治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诊断标准:符合GOLD(2015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标准。肺栓塞符合《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中的标准。9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2/38,年龄为62~89岁,年龄均值为(75.35±10.37)岁,其中28例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CT肺动脉造影、肺栓塞高危因素、血气分析、临床表现等结果进行诊断。
1.2.2 治疗方法:患者在疾病确诊后,立即监测其呼吸、血压以及心率水平,并给予其吸氧干预,同时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每次4100 U,每12 h实施一次治疗,用药5~7 d后,更改为华法林治疗,每天用药1次,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密切的监测。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血气分析结果(PaO2、PaCO2、SaO2)以及预后、转归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PaO2、PaCO2、SaO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见表1。
2.2 预后和转归:5例因出现大面积栓塞而死亡,85例患者疾病缓解,其治疗有效率为94.00%。随访患者3个月~1年,未有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以及病复发的情况。
表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表1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治疗前 90 63.15±13.60 31.89±7.67 76.41±4.28治疗后 90 86.43±9.05 38.02±4.03 88.02±4.04
COP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为肺栓塞,目前为肺栓塞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抗凝或溶栓,为患者实施治疗的目的是对其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栓进行溶解,将其肺循环阻力、肺动脉压力降低,改善其肺组织血液供应情况。相关研究表明,在老年COPD患者中,其出现肺栓塞的概率为77%左右,患者接受积极的治疗后,能够将其疾病病死率降低。肺栓塞患者的疾病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的疾病症状较为复杂,为老年COPD患者进行肺栓塞诊断时,应加强晕厥、低血压、心悸、胸闷等疾病表现的重视,及时为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情况,从而更好发现肺栓塞。为患者实施动脉血气分析时,若其出现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水平下降的情况,则应对肺栓塞进行警惕。相关研究显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70%的患者会出现肺栓塞,应加强患者深静脉栓塞的防治。D-二聚体主要来源于纤溶酶所溶解的一种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中,其对肺栓塞诊断的敏感性在92%~100%,因此,可将其作为肺栓塞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2]。综上所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血液处于高粘状态,出现血栓的概率较高,而栓子若进入患者的肺动脉,则会增加其出现肺栓塞的概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积极为患者实施血气分析以及D-二聚体等检查,并与患者的疾病症状相结合,更好对患者的肺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促进其预后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