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蕊
(莘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山东 聊城 252400)
医院感染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利用品管圈发挥团体的优势可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自动化识别,但无法控制感染率的增高[1]。于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如下。
1.1 临床资料
1.1.1 品管圈建立: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方医院手术室组建相应主题的品管圈,根据院内感染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组建“手卫生圈”意味着表达了规范手卫生的主题。牵手圈设圈长、辅导员、副圈长以及成员,成员8名,辅导员两名,其余一个职位一名,发扬医院的传统作风,待相关人员确定后选择相关课程,并对8名成员进行相关课程教育,拓宽品管圈的含义以及增强品管圈活动的作用,使成员了解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品管圈理论以及作用深入的认知。
1.1.2 主题选定:根据品管圈活动的主要方向进行手卫生的操作规范,依据平时3个项目进行手卫生的评价标准,分别为:①“平时洗手的依从性”。②“快速手消毒剂使用规范性”。③“流水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性”。召开小组会议,会议体现民主性对题目进行3个主题的探讨,最终选定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性作为本次品管圈主题,此项得分最高。
1.1.3 现状把握:根据流水洗手七步法操作的规范操作流程设定相关科目,通过分析使用有无使用肥皂液、摘除饰品、每一步的操作的规范化。针对七步法中的每一项都按照相关要求展开调查统计,记录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1.1.4 目标设定: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不规范例数为每天37.8次。实施后的预期改善值为25.6次。
1.1.5 利用研究调查以及鱼骨图进行特性要因分析以此得出流水洗手七步法操作不规范的原因。
1.1.6 对策拟定与实施:强调流水洗手七步法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手卫生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等是关键的一环,通过相关思想教育让品管圈成员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在处置留置尿管等物品时应进行严格的收洗手、消毒,加强自律意识,确保手法、步骤规范标准,洗手液按时供应,注意更换时间,使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1.2 观察指标:对记录实施前以及实施7 d后的操作不规范发生率,将各个不规范行为进行汇总。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品管圈活动采用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如不规范发生次数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品管圈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后结果显示。控制实施后不规范例数为与控制措施实施前相比显现减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规范例数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不规范例数对比( ±s)
医院内感染因素多样,患者住院期间做手术治疗后出现感染性较大,如寄殖于胃肠道的细菌因留置的导尿管入侵膀胱,护理人员在对导尿管操作时如手卫生贯彻不彻底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患者在机械通气后较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院内感染造成严重且常见并发症[2]。患者在住院已经获得感染,在潜伏期,患者入院后发病应不算做院内感染[3]。医院感染对患者的治疗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手卫生也增加了输液风险、渗漏等[3],严重可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抢救结果失败,或者治疗过程较长、出现感染疾病等,并在术后干扰了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但具有一定可控性,可以通过护理人员严格谨慎的手卫生等方面改善护理质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品管圈规范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不规范洗手现象,增加活动趣味性,激发成员激情和积极性,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治疗有积极作用,对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也起到了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采用品管圈可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抑制病菌繁殖,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操作水平,增强了其无菌意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