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娟,黄秋霞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圃院区,广东广州 510000;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临床用于治疗肾衰竭等肾脏疾病的常见方式,该技术专业性强,操作复杂,使用的医疗设备较多,患者治疗期间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如果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可能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引发护理纠纷,影响护理质量[1]。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都有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接受针对性风险管理及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保证疗效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7年1月-12月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护理;2018年1月-12月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及护理。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4岁,最高62岁,年龄平均为(46.2±5.7)岁;病程1~8年,病程平均为(4.3±1.6)年;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4例、慢性肾炎11例,其它1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高64岁,年龄平均为(47.6±6.3)岁;病程1~7年,病程平均为(4.5±1.3)年;糖尿病肾病17例、高血压肾病15例、慢性肾炎10例、其它2例。对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肌病变、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者;合并严重的脏器疾病;恶性肿瘤。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透析前向患者说明透析的目的、意义,透析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做好消毒处理,密切观察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情况。
1.3.2 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风险管理及护理。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可能的风险事件,常见的风险有感染、心跳骤停、内瘘血肿、闭塞、漏血等。建立并健全各项操作规程与规章制度,例如告知制度、血液净化消毒管理、签字制度等,同时加强对制度实施状况的监督。⑵感染与无菌操作不到位、人员频繁出入和透析室环境不达标等因素有关,为此要强化技术操作与无菌观念,透析前对透析室进行紫外线消毒,限制人员出入,严格禁止透析用品的重复使用。⑶如患者需要输血,应在配血、输血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严禁将不同的血液标本放置在一起,输血之前要对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认真查对,避免输血错误。⑷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加强训练,提高静脉内瘘穿刺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因穿刺次数过多导致的内瘘血肿、闭塞。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对静脉插管处与内瘘穿刺部位换药,避免插管部位感染与穿刺针脱落。⑸漏血主要是因透析管路连接不当或者患者配合不当造成的,因此,在对透析管路进行连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并且在完善检查后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避免因活动不当造成管道松动,引发漏血。⑹血液透析患者心脏骤停主要发生在体质较差与老年患者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抢救。⑺加强护理巡视,检查穿刺针有无移动、静脉插管与内瘘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检查透析器是否存在凝血现象,注意追加注入肝素量的准确性;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脉搏等体征,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并发症。⑻在血液透析前后准确地测量患者体重,计算干体重,提高超滤脱水的可靠性。⑼对于梅毒、乙肝与艾滋病患者,必须严格区分,分机、分区透析,一次性使用透析用品。
1.4 观察指标 ⑴观察记录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感染、漏血、心跳骤停、内瘘血肿、穿刺针滑脱、血栓形成。⑵舒适状况评价[2]: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价,内容涉及心理、生理、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28项,每项1~4分,分数越高说明舒适度越高。⑶护理满意度[3]: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与护理专业性。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表示满意,65~85分为比较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进行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率(%)与(±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与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GCQ评分为(88.3±6.2)分,对照组GCQ评分为(79.3±8.4)分,观察组患者舒适度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肾脏在人体毒素清除与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种疾病可造成肾脏功能受损,而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从而维持肾衰竭患者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透析器由众多空心纤维组合而成,透析器内放置有透析液,透析液浓度与患者体液接近,通过透析治疗可以将患者的血液在密封方式下引流到体外,让血液和透析液之间产生对流,并实现物质交换,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杂质和废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4]。虽然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显著,但具有较大的创伤性,并且诸多因素可能对透析效果产生影响,如护理操作、仪器问题和患者不配合等,不仅影响患者治疗,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操作,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风险进行判断和评估,并提前制定和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感染、漏血、内瘘血肿、静脉血栓、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的发生[5-6]。
为此,本研究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搜集临床资料,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感染预防,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配血、输血,预防穿刺针脱落,预防漏血等。结果显示,与传统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11.36%vs 31.82%),舒适度GCQ评分更高[(88.3±6.2)分vs(79.3±8.4)],护理满意度也更高(95.45%vs79.55%)。本研究结果与崔益鸿[7]报道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