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探讨

2019-05-24 11:14丁利
关键词:抑制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

丁利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血浆Hcy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6..01

脑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研究发现[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心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可见,降低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减少疾病发病率。中西医联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经中医辨证分型均为气虚血瘀证,肢体无力,舌质淡紫或瘀斑,苔白脉细涩;西医诊断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全脑症状和体征,头颅CT病灶改变,呈低密度影。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高于10 μmol/L。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80岁,平均(68.9±10.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80岁,平均(69.2±9.5)岁;

2组资料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措施。同时,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得叶酸片、叶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汤剂每日1剂分成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经过6个月治疗后,根据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2组血浆Hcy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大量研究发现[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也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只有降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才能有效预防与治疗脑血管疾病。脑梗塞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给予西药治疗的机理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而hcy合成与代谢均与酶系统的异常相关,患者会出现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缺乏,这时患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甲硫氨酸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等出现缺陷都会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过高时是病理产物,中医对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根据辨证依治理论,按气虚血瘀分析,hcy为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表明相同与痰湿水饮和瘀浊毒邪,因患者脏腑亏虚或气血津液、水反为湿,导致摄入五谷不分,不经五脏六腑运化而摄取排泄,郁结体内,致气血运行不利。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起到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功效,以此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血浆Hcy水平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4]。可见,中西医结合抑制脑梗塞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抑制脑梗塞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 奕.脑梗塞与雌激素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广州医药,2015,46(4):88-90.

[2] 于秀娟,欧超伟,于海华,等.脑梗塞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775-777.

[3] 许小伟.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塞的关系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40-41.

[4] 王春燕,朱永通,邓建华.中药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178-180.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抑制临床治疗中西医结合
紫杉酚纳米纤维对肿瘤生长和新陈代谢的抑制作用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抑制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