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李商隐

2019-05-24 07:47陈婷婷
求知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月亮

摘 要:月亮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常见、最典型的一种意象,而唐代诗人对月尤为青睐,其中李商隐是具有代表性一位诗人。他诗歌中的月意象总是折射出一种难言的伤感与凄凉,其中很多诗歌因意境与情思的朦胧使人们很难明晓其中的具体内涵,因此对其诗的解说众说纷纭。

关键词:审美意象;月亮;朦胧意境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05-01

月亮在诗人们千年的吟咏中,已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性色彩的审美意象。特别是到了唐代,写月似乎成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结。李白千余首诗作中,咏及月之作就近四百首,堪称写月圣手。如果说李白喜月爱月,那么李商隐则是懂月,他对月亮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李商隐的诗中反复出现了月、江月、凉月、凉蟾、皱月、斜月、月姊、月娥、月影、霜月等意象。李商隐重情、多情也爱伤情,不幸的身世、动荡的时局、坎坷的仕途、失落的爱情,使得他眼中充满了悲情的色彩。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是用月亮意象的朦胧来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因为月亮本身朦胧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他一生的遭遇也如月般似梦似幻、扑朔迷离。

“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春宵自遣》)作者于悠然自得中颇有自遣的意味,将诗中的风、花、竹、月四个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花、竹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是披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显出一种朦胧美。我们仿佛看到在朦胧的月光下那个朦胧的身影。“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商子》)“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无题》)将月、露、霜等朦胧的意象结合起来,或表达自己的一种寂寥孤独,或表达一种自叹,或表达一种思念,虽不明确,但透过这朦胧的轻纱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李商隐内心的孤寂与愁苦。一片凄美朦胧,正如诗人的心。

李商隐的很多诗都呈现出朦胧模糊的特征,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就如《嫦娥》《乐游原》《落花》等诗,尽管字面上通俗易懂,但其内蕴却朦胧多义,可以引起多方面的联想。我们只能于虚处略微感受到诗人的心灵叹息,却很难明确揭示这种感慨的具体内涵。其中,意境最朦胧的无疑是那首千古诗谜《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瑟有五十弦,因瑟的弦柱之数想到自己年华将半百,追溯生平,年华往事,一一忆起。有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瑟平平常常的五十根弦乃无情之物,就让诗人如此心惊肉跳,可见诗人内心那难言的情愫是何等的深切,青春美丽、年华易逝。诗人无奈老之将至,更无奈一生蹉跎、失落、怅惘、感伤并集于心,不禁怅然叹息。但接下来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看似毫无联系却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月明、良玉生烟,这些意象构成的是惆怅、寂寞、伤感的情思,是诗人心灵世界与客观外物交融的心像,而这所有的一切莫不是在明月的照耀下超越时空界限,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不再有界限。所有的往事,所有的情感,所有的人世沧桑在这月光下悄然已逝,而这片月光则是它们唯一的见证。四个典故互不相干,很难找出明确的传递关系,仿佛句句断开,然而又连成一片,是寄托?是呼吁?是失落?是复燃的期许?景极美丽凄婉,意蕴深厚,曲折往复,欲言又止。蝴蝶、杜鹃、沧海、明月、明珠美玉、暖日,幻化出一派绮丽诡异、哀伤、凄迷、悠远的色彩,渲染出朦朦胧胧又重重叠叠、缠绵不尽的情感天地,将我们罩于其中,迷茫混沌,犹如梦幻。我们只能从它们分别展示的迷惘变幻、哀怨凄苦、清寥寂寞、虚缈飘忽诸境中揣摩诗人思华年时充满感慨的心声,想象诗人华年所经历的人生,它超越一切具体情事,又涵盖一切具体情事。在这里,情思是一片惘然,境界则是一片朦胧。

李商隐的诗中月光朦胧,或像浮动的寒烟,或像薄薄的轻纱,或像迷离的晨雾。朦胧的月光营造着朦胧的意境。我们仿佛能看到朦胧月光下李商隐那朦胧的背影,而这朦胧的背影留给我們的却是无限的遐想。

参考文献:

[1]何光超.李商隐诗中的“嫦娥”意象论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6-8.

[2]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100.

作者简介:陈婷婷(1985—),女,安徽安庆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月亮
聊一聊“超级月亮”的那些事
修理月亮灯
月亮河
有月亮的夜晚
月亮 等
月亮减肥记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