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晴
【摘 要】在这个“万物皆媒”“万众皆媒”的时代,每天产生着海量信息争夺人们的眼球,但内容良莠不齐。尤其有些自媒体,不讲究用语规范、谴词造句,语言的粗鄙和庸俗化一再刷新人们的底线。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媒体应守好阵地,保持警醒和正见,保持汉字的纯正和纯洁,而非随波逐流,造成文字乱象,贻害无穷。
【关键词】媒体;文字;纯正纯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人类自结绳记事到开始出现文字,历经几千年。文字的力量及影响力亘古未变,一个民族的文字,是对这个民族文化的支撑。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记录文化文明的就是文字。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延续,更依赖文字的传播和发展。捍卫我们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正纯洁,就是捍卫我们的文化。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文字是有生命有温度有灵魂的,是不朽的。生命自何处来,向何处去,靠的是文字的记载和传承,否则无从查考。而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文字寻找同类,让灵魂与心灵得以碰撞交流,相契共鸣。文字让人们体验到精神的芬芳,看见美丽的心灵。读懂一个人的文字,便读懂了一个人的心。岁月的沧桑、人生的历练、精神的固守,都会投射在文字里。它是灵魂的独白。从一个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大致能看出他才情的高低,他的文化学养,他情感的丰厚程度。文字也能帮助人们寻找失落的梦想与情怀。那些“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固然是文字价值的体现,赏心益智,亦是文字的功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在时间光影里的只有文字。一位作家说:“那饱含自由、激情、生命力的文字,我是多么深爱你!”爱国也体现在热爱祖国的文字上,应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母语。
孔子的《论语》告诉我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告诉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文字会传承历史的声音,还原事件的真相,记录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字的美好,不是随意让人把玩,而是需要对其保持敬畏和尊重,才能体味到文字的真谛。
人类进入21世纪,网络的迅猛发展让世界日新月异,一“机”在手,走遍天下。尤其是共享经济和移动支付的产生,让人们的生活空前便利,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已经发展到了“万众皆媒”“万物皆媒”的新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可成为“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传播门槛的降低,过去由专业媒体人主导的大众传播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传播。以前是部分媒体对所有人说话,现在是“所有人”对“所有人”发声,无法避免会出现嘈杂混乱的声音。庞大的自媒体,既是对专业媒体的一种延伸,也是有力的资源补充。自媒体的文字鲜活灵动,语言也多姿多彩,新生力量不断催生出新语锐词,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快感。但同时,海量、纷繁的信息充斥各大平台,也带来了内容数量上的“大跃进”。由于缺少专业人士的把关以及行业监管的困难,放眼望去,可谓泥沙俱下,乱花渐欲迷人眼,粗制滥造的内容几乎铺天盖地,甚至到了不忍卒读的地步。
当下,大量自媒体为了广告份额,竭尽各种“吸引眼球之能事”。他们别有用心地研究受众的兴趣点,找到发力点,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于是各种“标题党”“蹭热点”,各种卖萌、卖蠢、卖惨等,各种选择性报道、病毒式传播,可谓不择手段地截取最劲爆的“点”来产生流量。一些所谓的IP剧、热播剧也大多粗制滥造,精心制作的良心剧极少。一些播出剧除了剧情拖沓,字幕更是错别字歧义词的生产地, 如“权力的游戏”误为“权利的游戏”、“废黜王储”误为“废除王储”,这种低级错误比比皆是。
好的文字自带光芒,好的文字文辞含蓄隽丽、声辙抑扬顿挫、意境深邃渺远、感情哀而不伤,比如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年在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的重庆赛区,开赛半个月,收到了200多篇滥用网言网语的文章,组委会只好将其“红牌”罚下,取消参赛资格。网语输入便捷,有肤浅的幽默,有生猛的字眼,年轻人尤爱用。有些孩子不明就里,刻意追求时髦表达也来凑热闹。其实网络语言生命力很短,流行一阵就灰飞烟灭了。君不见,之前用得那么火的“我也是醉了”“主要看气质”等今何在,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字句留芳百世。
对网络语言的理性态度应是不滥用,规范用,节制用。学生正处在学习规范语言、打基础的阶段,判别力弱,从小用好的合乎规范的文字尤为重要。有小学老师抱怨说:“现在孩子语言的贫乏程度超出你想象,写作文,所有高兴、悲伤、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等情绪只会用一个词表达,即‘晕死。”这正是长期网络阅读、浅阅读带来的恶果。网络语言在便捷易流行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损害,值得警惕。
经典作品是历经时代冲刷,大浪淘沙淘下来的精品。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留下的经典作品浩瀚无穷,可各取所需。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经典就是需要重读的书,它的营养需慢慢消化吸收。经典作品读通一部顶几十部,皆因好作品无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均匠心独运、鬼斧神功。它们的语言像银子一样清脆,星空一样灿烂。而低劣庸俗之作不仅戕害你的精神,拉低你的智商,而且对你的成长毫无益处。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可见读好的作品、经典作品的益处,它能充实孩子的心灵,打好人生的底色。
至于经典作品,比如可以读钱穆的《国史大纲》、司马迁的《史记》、韦尔斯的《世界史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莎士比亚全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等。在思想方面,柏拉图的《理想国》可好好读读,卢梭的自传和《民约论》是了解近代欧洲的一把钥匙,他的《爱弥儿》也是极好的育儿宝典。这些作品,读来齿颊生香、酣畅淋漓。还有,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汪曾祺等国内大家的文字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令人爱不释手。周、林的文字幽默闲适、曲折有韵致,汪、梁的文字简洁典雅,阅读这些文字,有如清风明月,一地阳光。
一旦经受了好作品的熏陶,观念的水位自然水涨船高,会自动识别粗制滥造的低劣作品,这便是在阅读中炼就了“火眼金睛”。
好的文章要过好辞章关、考据关、观点关。媒体要有用稿的相关标准,编辑心中要有一杆秤,多选用端庄典雅大气的文章,拒绝各种花里胡哨、哗众取宠、庸俗浅薄的文章。久而久之,就不会鱼目混珠。
有个银行培训员工识别假钞,方法是天天让员工只看、只摸真钞,让真钞的特点、手感烂熟于心,时间长了,一旦出現假钞,员工一眼就可看出,一下就可摸出。马未都关于识别文物的方法与此异曲同工,就是只看真品,只研究真品,这样如果出现假的,马上就会感觉不对。编辑如果坚持只用高品质的文章,差的文章根本入不了眼。要想吸引并留住读者,还是要用风格鲜明、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采编扎实的好文章。真实可靠、客观公正是传统媒体的特色和优势,抓选题要稳、狠、准,标题要端庄大气,结构要眉清目秀,写法可剑走偏锋、出奇出新。时刻保持文字的恰到好处,纯正纯洁。
众所周知,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原本用的是“推”,几经推敲,才换成了“敲”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更是历经“吹”“满”“拂”等字,最后才换成“绿”。古人对文字的讲究严谨可见一斑。但今天我们有故宫的“捍撼”不分,有“南京的最高气温有望上升到38℃”“南京的气温还有望再次冲高”中不厌其烦误用的“有望”,有各种“火星文”:BT、MPJ、555……9494、然并卵……除了受当下的浮躁风气、功利追求的影响外,还因编辑本身的素养参差不齐。
文字是先人留在我们血管中奔涌不息的血液,没有任何理由不敬畏文字。古人素有“敬惜字纸”之谓,许多农村的老人虽不识字,但只要写了字的纸、本子等,从不丢弃,而是整整齐齐收好。这种对文字的恭敬态度,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借鉴。任何时候,对文字都来不得半点轻慢与亵渎。由于长期对电脑的依赖,许多编辑已经不习惯翻阅词典等权威工具书。遇到不会写的字、不能确定的词就“百度”一下,但其实“百度”等网站上的词条并没有经过专家的严格审核,也难免鱼目混珠、漏洞百出。所以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半点马虎大意不得。要用心用力在专业领域做到专业高度,以“成长”作为生命的姿态,在人格上修炼自己,在专业上发展自己,努力成为“四有”编辑:有视野、有格局、有情怀、有魅力。编辑最重要的素养是:判断与决断、发现与呈现。一篇文章的好与差,适不适合,图配得是否恰到好处,无标准答案,都要靠编辑的眼力与长期积累的经验。
文字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多少人在文字中超脱现实、升华灵魂。好的文字是春花秋月,是清泉石上流,是床前明月光。每个媒体人都应捍卫祖国文字的纯正与纯洁,努力展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
(作者单位: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