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

2019-05-24 02:32毛晨
新闻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创新

毛晨

【摘    要】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要想让受众爱看,就要从受众角度选准报道的切入点,从受众心理创新报道形式,从受众需求丰富报道内容,既要发布官方的声音,又要让群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传统媒体;时政报道;创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就新闻舆论改革创新作出重要部署。

那么,怎样在规范的时政报道中做好创新?特别是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怎样让读者更愿意接受传统媒体的时政新闻报道?

一、传统媒体时政报道存在的问题

“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正面宣传报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传统媒体很多都有专门做时政新闻的部门和专职记者,大家很重视时政新闻报道,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总是把时政新闻当作宣传,形式单一且忽略了其中丰富的新闻要素,没有按照新闻的规律报道新闻,从而起不到好的传播效果。

时政新闻虽然没有社会新闻热闹、夺人眼球,但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是百姓了解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重要渠道,如果仅仅只是局限于程序化的宣传报道,某某领导出席了某某会议,说了哪些话这样单一、呆板、固化的报道形式,读者一看这个模式的报道就会自动选择“忽略”,更不用说在网络上转发传播了。

其次,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空泛。时政新闻发生的地方多是会议现场,或者发布会,要么就是政府单位对外公开的材料,长期跑时政报道的记者熟悉了这个“套路”,就习惯于开会的时候拿个材料或总结,有活动的时候拿个介绍,之后按照既定的流程写个会议稿就交差了事。其实,读者关注的很多新闻,往往隐藏于会议材料和领导的讲话中。有经验的记者在仔细阅读材料,听取会议内容的时候总会找到一两个甚至更多的新闻点,继续延伸追踪下去,而不是一事一报,是把有用的信息和多方面的事件相关联,做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比如,2007年合肥市蜀山区城管系统的一个新闻通气会上,与会人员不经意透露出该区有一家私人垃圾处理厂正在申报。跑口记者细心地记下这个线索,会议结束后立即找到私人垃圾处理厂负责人的电话,实地采访垃圾处理厂的情况、环卫专家等,写下《安徽将首现第一家私人垃圾处理厂》的独家报道,获得了当年度安徽新闻奖二等奖。如果当时记者只是单纯地报道这个会议,就会淹没了这条好新闻。

再次,时政新闻报道在采编过程中有交差思想,不能用心用情做。部分记者编辑在采编过程中,认为是规定动作,反正也写不出什么好看的新闻,采写不够详实,后期编辑也较为草率,这样写出的新闻自然不好看。

比如,合肥市的政府常务会,合肥晚报等传统媒体可以进行会议报道,虽说是会议,这里面的“干货”可真不少:市政府发布的重要决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城乡总体规划、重要专项规划及其调整等一系列的大事小情,是个新闻“富矿”。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富矿”,如果“挖矿者”——记者的处理方式不同,效果也就各不相同。有些记者更愿意做的是简单的叙述、数字的罗列,将政府的方针政策用说教的方式写给读者看;而钻研的记者则会把这些文件政策“消化”后,多方位进行政策解读,然后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

前期的采访结束后,后方的多个编辑平台则会用心加工处理,通过报纸、微信、微博、网站等传播渠道,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式,有针对性地传播,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

李良荣教授曾经说过:“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突破,中国的新闻传媒可以与世界任何媒体抗衡。”这句话说出了时政报道创新的重要性,也从另一方面道出了创新的难度。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机会。由于一些网络媒体或自媒体为了获得点击量,传播不实消息或以讹传讹,过度消耗了网民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可靠性愈发显现了出来,传统媒体应把内容做深做精,好作品依然是刚需。

(一)从受众角度选准报道切入点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传统媒体建立了新媒体中心,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纷纷登场,网络传播平台利用点对点的传播方式,点击量能反映各传播平台的受众群体状况和受欢迎程度。因此,传统媒体要有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实现融合发展。

网络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发生在市民身边的社会新闻人们第一时间可以在网络上知晓,时效性上传统媒体并不占优势,但是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传统媒体则是主力军。因此传统媒体要正确认识并坚守自身的核心优势,从受众角度选准报道的切入点,把时政新闻报道做成自己的王牌。

脱胎于东方早报团队的澎拜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投资的新媒体产品,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全平台上线。由于从传统媒体机构转型而来,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强,对于时政新闻及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有优势,2015年1月下載量就超过千万,澎湃新闻所做的内容主要就是时政和思想。为何受众对这个传统媒体转型的新媒体这样青睐?据介绍,澎湃新闻就是通过兴趣算法推荐为用户精准匹配感兴趣的资讯内容,提升其资讯获取效率。也就是说,他们从受众视角做内容,然后更加精准地推荐给感兴趣的用户。

比如,对每年召开的“两会”受众很关心,那么怎么把“两会”报道做得精彩,就要记者从受众角度来找到新闻点,从他们的关心点切入,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关系百姓民生的亮点等,从这些新闻点切入,时政报道自然受到用户喜爱。

(二)从受众心理创新报道形式

有了好的切入点,时政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哪些形式受众从心理上更乐于接受?

再以两会报道为例,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很大篇幅都是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是党委政府一个时期中心工作的成就性报道。受众想了解吗?答案是肯定的。过去一年我们所在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有了哪些变化,百姓想知道。但成就报道如果只是简单罗列时间、数字和成就,像工作总结一样泛泛而谈的话,受众肯定也不爱看。那就需要传统媒体创新报道手法。

将必要的新闻点提炼成文后,怎样才能让百姓易于接受,并传播出去?合肥晚报2018年的两会报道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借鉴。

首先,纸媒记者和编辑用“数读合肥”的形式,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各个行业相关的数字信息,美术编辑则用自己的特长编排出简单、易懂的图案构成一幅图,报纸的版面不再是生涩难懂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而是彩色的“图画”,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合肥晚报官方微信、网站、ZAKER合肥新闻客户端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了策划报道,同时还制作了H5、海报等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受众转发的同时还写下了自己的看法,为合肥市这一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骄傲,总阅读量超过了百万。

(三)从受众需求丰富报道内容

除了政府发布的内容和一些会议消息,还有一种内容是百姓乐于接受的,那就是百姓需要了解的新闻。

有些时政新闻是政府主动告知的,有一些是需要记者延伸采访的,还有一种是记者根据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联系相关部门主动采访的,当受众想知道什么信息的时候,媒体权威信息适時推出,传播率可想而知。

譬如,2014年8月和12月合肥微信朋友圈两次突然疯转关于合肥区划调整的网络谣言,受众希望得到官方的发布,但一直都是一些自媒体的自说自话,没有任何官方信息发布,合肥市民也都迫切想知道真实情况。合肥晚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求证相关部门,获得官方独家授权后,在微信上率先发布辟谣信息。

三、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技巧

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传统媒体来说,很多记者和编辑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角色,有一些具体的时政报道创新技巧可以一起探讨。

(一)从细小处着眼

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平台,对应的是碎片化的消费理念,时政报道因为政治性较强不能完全照搬,但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从细小处着眼,一个新闻点一个新闻点地处理信息。

目前人们获得信息大多数是利用手机、网络等方式,碎片化的阅读时间,也许只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临睡前,要抓住受众的阅读兴趣,可以在报道的标题和导语上从吸引百姓的细小处着力。

(二)多问几个为什么

拿时政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会议新闻来说,在采访会议时,记者不能采取听会拿材料的惯性模式,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传递给受众什么信息,这些信息中哪些是百姓最想知道的。在每次采访和编辑过程中,记者和编辑能多在脑海里想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能找到受众所需所想,自然就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找延伸的角度,找前因后果

针对有关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会议中提到的某个线索,时政记者不仅要有专业的发现眼光,还要会延伸。

比如2018年个税改革政策的宣布,涉及每个人,怎么让受众爱看,一味地转发文件肯定不行。这样的政策解读就要用延伸法,可以采访相关专家加以解读,并结合具体案例,让读者更加易于了解。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创新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当好微博把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