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锋,唐淼,王岩岩,刘长征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用于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极大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临床手术量逐年增加。而大量失血一直是该术式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有报道显示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可达到500~1 790 mL,异体输血率达38%[2],大量失血会增加医疗风险,增加病人负担,输血本身也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如何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成为临床热点。研究显示关节腔局部注射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可以减少病人术后出血[3-5],但关于这种给药方式的应用剂量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关节腔内局部注射不同剂量TXA对TKA术后失血的影响,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骨科行单侧TKA的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78例,年龄范围为48~85岁,年龄(67.57±9.38)岁。纳入和排除标准:①诊断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或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②初次行单侧TKA治疗;③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凝血象均正常;④排除有重要脏器疾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和静脉血栓病史的病人;⑤排除有血栓形成倾向病人,如房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病人;⑥病人及家属配合资料收集。病人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A、B、C、D四组,随机方法如下:事先准备120个纸片,标好“1~120”数字后打乱顺序,在每个研究对象纳入时随机抽取1个纸片,其中“1~30” “31~60”“61~90”和“91~120”分别为A、B、C、D组,每组30例。各组病人均于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药剂,其中A组注射5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含有10 mg/kg的TXA生理盐水50 mL,C组注射20 mg/kg的TXA生理盐水50 mL,D组注射含有30 mg/kg的TXA生理盐水50 mL。四组在年龄、性别分布、侧别分布、病种分布、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Hb、术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术前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 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征得病人或其近亲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病人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方式相同如下:病人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采取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进入膝关节,切除部分髌下脂肪垫,根据情况适当切除髌上囊滑膜,向外翻开髌骨,暴露术野,切除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分别定位股骨、胫骨并截骨,反复冲洗,假体选择后十字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假体(Depuy PFC假体,美国强生),不置换髌骨,放置引流管一根,注意于股骨髁截骨前上止血带。病人术前和术后各使用二代头孢预防感染。按照《中国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应用利伐沙班进行标准化抗凝治疗2周。术后夹闭引流管3 h[6],并于术后48 h后拔除。术后返回病房后即行主动踝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进行床边活动。A、B、C、D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4.67±17.05)、(76.17±17.11)、(75.37±16.87)、(75.53±15.55)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P=0.257)。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引流量 记录病人术后引流总量。
1.3.2术后Hb 分别于术后24 h和72 h抽取血常规检查病人Hb水平。
1.3.3输血率 如Hb<70 g/L,则申请红细胞输注,记录各组输血率=输血例数/总例数。
1.3.4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于术后7 d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率。
2.1 术后引流量的比较四组相比,A组最高,D组最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47,P=0.000),见表2。
2.2 术后Hb的比较四组相比,A组术后24 h和72 h的Hb分别为(98.13±9.83)g/L和(83.10±13.03)g/L,D组分别为(120.70±9.60)g/L和(110.83±11.04)g/L,且A组最低,D组最高,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输血率和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A组术后输血率为36.67%,B组为23.33%,C组为13.33%,D组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9,P=0.008);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5,P=0.388),见表2。
TKA围手术期出血较多,术中会常规采用止血带止血,但手术结束前松开止血带会激活局部纤溶系统,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发术后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7]。而TXA是一种赖氨酸类似物,能竞争性地阻断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的吸附过程,影响纤溶酶原的活化,从而导致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得到抑制,起到抗纤溶作用,减少出血[8-9],其效果确切,且价格低廉、给药方式简单,越来越多的应用到TKA围手术期止血中。
TXA具体给药途径和剂量尚未达成共识,目前常用的给药途径有静脉给药、局部关节腔注射。以往的研究均发现,无论是静脉或者局部给药,TXA的止血效果显著,考虑到静脉滴注后TXA分布在关节腔的量较低,且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增加血栓并发症分析,而关节腔局部注射避免了全身用药带来的风险,同时有利于维持局部浓度,减少术后失血及输血[10],本中心一直采用关节腔内局部注射TXA的给药。另外,既往的研究用药剂量差异明显,静脉注射剂量0.5~1.5 g(或10、15、20 mg/kg)不等,关节腔内注射0.5~3.0 g不等。也有学者研究合适的用药剂量,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且都存在着量效关系,即用药剂量越大,止血效果越佳。如有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用药剂量为20 mg/kg可能为静脉使用的最佳剂量[11-12],而文献[13]的研究结果显示关节内注射TXA为3 g时止血效果优于1.5 g。但该研究简单的将剂量分为1.5 g和3 g,并未按体质量进行配量,且是否适用于亚洲人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不同体质量不同剂量的TXA行关节腔局部注射,根据止血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最佳的剂量。
表1 单侧TKA病人120例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2 单侧TKA病人120例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
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
TXA半衰期2~3 h,局部注射TXA,使其渗透至关节囊及周围组织,后夹闭引流管3 h,能够使TXA在局部发挥充分的止血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止血带松解后血流增快而致的失血增加,从而减少失血量[14-16],减少术后输血率及输血量。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术后放置闭式引流管结合局部注射TXA的方法减少出血,并于术后短暂夹闭引流管。
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可以用病人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来反映,又可以分为显性及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主要包括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量,而隐性失血是指渗出在关节腔及组织间隙内的血液量,占TKA术后失血总量的50%以上。TKA术后贫血主要发生在术后3~5 d,术后5~7 d Hb开始回升[16],因此本研究选取术后24 h和72 h血红蛋白水平作为失血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术后24 h和72 h,局部使用TXA组的病人Hb较正常对照组均高,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提示TXA显著降低了TKA病人的术后出血量,故而TXA组病人输血率较对照组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局部使用TXA组病人的术后引流量较对照显著减少,说明关节内注射TXA能显著减少病人术后的显性失血。另外本研究中使用不同剂量的TXA与对照组相比,血栓发生率均未见明显增加,故认为30 mg/kg为最佳剂量,达到最大的止血效果,也未增加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关节腔局部注射TXA可以减少TKA病人术后出血,减少异体输血率,且效果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30 mg/kg为最佳剂量,且未增加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