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广西财经学院 信息与统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中共十八大做出了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部署。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当前,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工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企业既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全面认识工业企业创新的现状,科学评价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创新评价方面,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魏后凯[1]从知识创造、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创新活力、创新绩效、创新支持6个方面评价了地区工业企业创新能力,采用算术加权法对我国2002年各地区工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从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创新活动、创新绩效等4个方面构建企业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等权—综合法编制2010年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指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3]从创新投入、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创新驱动这4个方面评价中国企业创新能力,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中国企业创新指数。尹伟华、张亚雄[4]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活动、创新环境这4个方面建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和行业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上,国际上比较流行等权—综合指数法,比如全球创新指数[5]、国家创新指数、中国创新指数[6]等均采用此法。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基础,按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等权—综合指数法对广西2005-2016年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企业不仅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自主研发,还可以整合外部技术资源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进而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整个创新过程还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因此,从企业创新环境、创新投入、技术获取能力、创新产出4个方面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其中,创新环境衡量为企业创新提供相应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区域的经济实力、创新基础、技术人才支撑以及政策环境组成。创新投入表现企业逐步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能力,由企业的R&D(研究与开发)内部经费投入、R&D人力投入及创新活跃度组成。技术获取能力衡量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技术的能力,由企业技术提升能力、技术引进、科研合作指标构成。创新产出衡量企业研发产出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由技术产出与新产品开发指标构成。在具体指标选取上,既选取了总量指标(如R&D内部经费支出)、也选取了相对指标(如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总量指标用来反映企业创新发展的规模和实力,相对指标反映企业创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
表1 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单位创新环境经济表现人均GDP元/人研发基础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地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万人人才支撑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人/十万人政策支撑R&D中政府资金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创新投入R&D经费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万元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R&D人力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企业每万名就业人口中R&D人员全时当量人年/万人R&D活跃度有研发活动企业比重%有研发机构企业比重%技术获取能力技术提升能力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万元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消化吸收经费与引进技术经费比值%技术引进能力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万元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万元科研合作能力企业R&D外部经费支出万元企业R&D外部经费支出占科研经费总额比重%创新产出知识产权企业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数项/万人企业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项/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量比重%产品开发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有新产品销售企业比重%
借鉴国内外研究,采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借鉴洛商国际竞争力评价、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创新指数等的做法,权重采用等权赋值。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逐级等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具体做法如下:一级指标等权,即企业创新环境、创新投入、技术获取能力、创新产出权重均为1/4;在某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等权,二级指标权重为1/m(m为该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三级指标权重为1/n(n为该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
2.计算三级指标增速
各指标相邻年份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j为指标序号,t为年份,t≥2005。
3.采用等权法计算各二级指标的加权增速
其中,Wij为各三级指标隶属二级指标的权重,而n为该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个数。
4.采用等权法把二级指标合成一级指标
其中,bi为各二级指标隶属一级指标的权重,而m为该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个数。
5.计算定基累计发展分指数
令各组E2005=100,且
6.计算定基累计发展总指数
其中,ai为各一级指标权重。
本文评价对象是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
为了把握广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演变趋势和特征,下面对广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和现状做描述统计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广西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374551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827248万元(现价),年平均增长7.5%,说明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量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R&D经费总量投入严重不足。比如,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企业R&D经费总量分别为2548433万元、4900778万元、16762749万元。从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05年的1.52%下降到2016年的0.37%,呈负增长态势。2016年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比全国的0.94%低0.57个百分点,说明广西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低。
图1 2005-2016年广西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及占主营业务比重
从图2可以看出,广西企业R&D人员总量增长较慢,R&D人员投入强度(每万名从业人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呈负增长。广西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05年的17996人年增加到2016年的19402人年,年平均仅增长0.7%,增长速度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R&D人员总量投入严重不足。比如,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为51143人年、98671人年、423730人年。广西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05年的197.3人年/万人下降到2016年117.7人年/万人,年平均下降4.6%;2016年广西企业每万名从业人员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比全国的285.2人年/万人少167.5人年/万人,说明企业创新人才缺乏。
图2 2005-2016年广西工业企业R&D人员及其占就业人员的比重
从下页图3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全区参与创新活动的企业数和设立研究机构的企业数增长较快。特别是广西实施创新计划的第一年(2011年),政府大力推动企业设立研发机构,2011年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迅猛增长,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从2010年的157个猛增到2011年的267个,增加了110个,其占企业的比重从2.3%增到5.3%。2011年以后增速放缓,2012-2016年期间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平均每年增加约24个企业,2016年增加到385个,其占企业数的比重增至7.0%。
2012年以来,虽然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增长较快,但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的利用率并没有相应提高。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从2011年的466个减少到2016年的444个,平均每年减少4.4个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所占比重也相应地从2011年的9.2%减少到2016年的8.1%。平均每个企业的研发项目数从2011年的0.57下降到2016年的0.49,可见,企业越来越重视设立研发机构,但研发机构的利用率有待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图3 有研发机购和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及其所占比重
图4显示,广西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604810万元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1804654万元,此后,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795169万元。与此同时,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2009年的4.6%下滑到2016年的0.4%,每年下降0.6个百分点。说明企业利用新设备、新技术等改造现有设备和工艺的能力下降。
图4 技术改造经费及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从下页图5可以看出,2005年企业专利申请数仅314项,到2016年已猛增至5555项。特别是2012年广西实施专利倍增计划以来,企业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2012-2016年企业专利申请数平均每年增加697.2项。同时,企业万名从业人员专利申请数从2011年的14.1项/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33.7项/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9项/万人,说明专利倍增计划的实施效果显著。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也在稳步增加,从2005年的36.0%增加到2016年的47.9%,年平均增加1.1个百分点。特别是广西实施创新计划初期,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增速加快,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从2010年的28.8%猛增到2013年50.1%,年平均增加7.1个百分点;但2013年以后,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在波动中有所下降,2016年下降到47.9%。说明广西近年来专利申请质量在逐步提高,但要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仍需继续努力。从图6可以看出,2005-2011年企业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较缓慢,从2005年的0.9项/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3项/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9项/万人。自2012年起企业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快速稳步增加,2012-2016年期间平均每年增加6项/万人,2016年增至36.5项/万人,说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持续提升。
图5 2005-2016年企业专利申请状况
图6 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情况
根据前面工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广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下页图7给出了以2005年为基期,广西工业企业2005-2016年创新能力总指数及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技术获取能力指数、创新产出指数这4个分指数的动态变化趋势。总体来看,广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图7 2005-2016年广西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指数及分指数
从创新能力总指数来看,2006年以来广西工业创新能力呈增长的态势。以2005年为100,2016年该指数达到193.8,年均增长6.2%。从4个分指数来看,创新环境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创新产出指数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创新产出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以2005年为100,2016年达到312.4,年均增长10.9%;然后依次是创新环境指数和创新投入指数,2016年分别为266.6和118.5,年平均增长9.3%和1.6%。而技术获取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2016年下降到77.5。
以2005年为100,2016年广西区工业企业创新环境指数为266.6,年平均增长9.3%。全区无论是研发资金还是研发人力投入力度都显著增加。2005-2016年,全区R&D经费内部支出从146745万元增加到1177487万元,年均增长20.8%;同期全区研发经费强度从0.37%增加到0.64%,年均增长5.2%。与此同时,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7996人年增加到39903人年,年均增长7.5%;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全时当量从6.7人年/万人增加到14.1人年/万人,年均增长7.0%。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1051人增加到2016年2259人,年均增长11.4%,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科技人力资源。与此同时,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全区R&D中政府资金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从2005年的1.9%增加到2016年的3.7%,年均增加0.16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创新经费和创新人力是企业创新的最基本保障,而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活跃度有利于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创新投入指数增长缓慢。以2005年为100,2016年企业创新投入指数为118.5,年均增速仅1.6%,增速比企业创新能力总指数低4.6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投入指数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R&D经费与R&D人力投入明显不足,2005年以来,企业R&D经费指数和R&D人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以2005年为100,2016年两个分指数分别下降为73.7、80.2。
技术获取能力是衡量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整合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软件和技术等对现有设备、工艺等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二是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与高校、研究机构及其他企业的科研合作。评价结果显示,企业技术获取能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以2005年为100,2016年下降到77.5。从反映技术获取能力的技术提升能力、引进技术能力和科研合作能力这3个方面来看,2005年以来,除技术提升能力略有提高以外,其余2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以2005年为100,2016年技术提升能力指数仅为103.8,说明11年来企业技术提升能力几乎没有明显提高,技术改造能力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停滞不前。从引进技术能力来看,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分别从2005年的37095万元和46937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4210万元和6951万元,年均下降17.9%和15.9%;2016年下降幅度更大,2016年比2015年分别减少26.1%、40.1%,这些都说明企业引进外部技术能力下降。从企业对外科研合作能力来看,2016年企业R&D经费外部支出为44630万元,与2006年的43872万元基本持平,说明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明显不足,11年来科研合作水平止步不前。
创新产出由知识产权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构成,以2005年为100,2016年知识产权能力指数和产品开发指数分别为794.7和125.1。可见,广西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增速较快,但新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2005年以来,构成知识产权能力的三项指标企业万名从业人员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专利申请数比重、企业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三项指标分别从2005年的3.4项/万人、36.0%、0.93项/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33.7项/万人、47.9%、36.5项/万人,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3.1%、2.6%、39.6%。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新产品的企业数不断增加,从2005年的103家增加到2016年的362家,其占工业企业的比重从2.8%增加到6.6%。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规模持续扩大,由2005年的28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633亿元,增加了4.7倍,但其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并未保持稳定增长,由2005年的11.7%下降到2016年的8.9%,下降了2.8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传统竞争优势的依赖程度较高,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分析发现,广西工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能力快速增长,但自主创新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能力以及科研合作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强度。应该继续增加企业创新经费投入,拓宽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同时科学合理地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创新效益。
2.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对企业现有设施、生产工艺、装备等进行改造,进而推动广西汽车、机械、糖业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建立完善人才使用、培训和流动制度,激发企业家、技术人才和工人的创新激情,为企业发展提供各个层次的创新人才。
4.增强科研合作。企业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类型的创新资源。比如,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
5.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成果质量,特别是掌握核心专业技术,从而提高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把技术研发同市场需求连接起来,提高技术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