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李平
汪李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430070,电话:13720365868,E-mail:hzauwang@163.com
苋菜又名青香苋、红苋菜、红菜、米苋等,为苋科以嫩茎叶供食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长江流域普遍栽培,因其抗性强,易生长、喜热、耐旱、耐湿,且病虫害较少,是大众喜爱的夏季主要绿叶蔬菜之一。
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特别是含有较多的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民间有“六月苋,当鸡蛋;七月苋,金不换”的说法,由此可见其营养价值之高,常吃苋菜还可以减肥强身,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骨折愈合、减肥排毒、防止便秘等功效。据测定,每100 g苋菜可食用部分含水分90.1 g,蛋白质1.8 g,粗脂肪0.3 g,膳食纤维0.8 g,碳水化合物5.4 g,胡萝卜素1.95 mg,核黄素0.16 mg,硫胺素0.04 mg,尼克酸1.1 mg,维生素 C 28 mg,钾 577 mg,钙 180 mg,磷 46 mg,铁 3.4 mg,钠23 mg,镁 87.7 mg。
①根 根较发达,分布深广。
②茎 茎粗大,幼时有毛或无毛,绿色或红色。高80~150 cm,有分枝。
③叶 叶互生,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叶长4~10 cm,宽 2~7 cm,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顶端圆钝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叶柄长2~6 cm,绿色或红色。
④花 花单性或杂性,花簇顶生或腋生,直到下部叶,穗状花序。花小,花被片膜质,3片。雄蕊3枚,雌蕊柱头2~3个。
⑤果实及种子 胞果卵状,矩圆形,环状横裂。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黑色或黑棕色,边缘钝。种子表面有光泽,直径约1 mm,千粒质量0.7 g,成熟后易脱落。花期5~8月,果期7~9 月。
①温度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苋菜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10~12℃种子开始发芽,22~24℃最适发芽,超过35℃时发芽和出苗均受影响。苋菜不耐寒,生长中遇0℃以下低温就受冻死亡,温度低于10℃植株生长缓慢,最适生长温度为23~27℃,超过35℃时植株生长不良,纤维增加,品质变劣。
②湿度 苋菜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直播的苋菜,直根深入土层,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土壤水分充足则叶片柔嫩,品质较好。苋菜耐涝耐渍性较差,土壤湿度过大或地面积水,会影响生长以致死亡。露地生长的多枝大株丛遇大雨大风天气,易倒伏。
③光照 苋菜属高温短日性蔬菜,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食用价值降低。不同品种抽薹开花也有早有迟,如广州高脚尖叶抽薹较早,而南京秋不老抽薹开花较晚。春季栽培,气温适宜,日照较长,苋菜抽薹晚,品质柔嫩,产量较高;夏秋播则较易抽薹开花,产品较粗老。
④土壤 苋菜不择土壤,肥沃的砂壤土或黏壤土均可栽培。苋菜为喜肥作物,通常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最为适宜。贫瘠沙地、冷浆低湿地、结构不良的黏土地等不适宜栽培苋菜。苋菜对土壤适应性较好,酸性和碱性土壤都能生长,但最适pH值5.8~7.5。
苋菜品种很多,依叶形可分为圆叶种和尖叶种。圆叶种叶圆形或卵圆形,叶面常皱缩,生长较慢,较迟熟,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抽薹开花较迟。尖叶种叶披针形或长卵形,先端尖,生长较快,较早熟,产量较低,品质较差,较易抽薹开花。
依叶片颜色分为红苋、绿苋和彩色苋。
叶和叶柄绿色或黄绿色,食用时口感较红苋和彩色苋硬,耐热性较强,适于春季和秋季栽培。主要品种如湖北的马蹄苋、圆叶青苋、猪耳朵青苋,南京的木耳苋、秋不老,杭州的尖叶青、白米苋,广州的高脚尖叶、柳叶、矮脚圆叶、犁头苋、大芙蓉叶等。
a.苏苋2号。广东白苋农家品种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在江苏各地试验示范,其为产量高、品质优、口感好的绿苋品种,塑料大棚早春到晚秋均可种植,露地4~9月为适宜播期。早春播种一般45 d左右、夏秋高温季节20 d左右采收。每667 m2产量在 1 000~1 200 kg。
b.青米苋。上海地方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分枝较多。叶片卵圆形或阔卵圆形,长9 cm,宽8 cm,先端钝圆,绿色,全缘,叶面微皱。分枝多,侧枝生长势强,可分批多次采收。叶肉较厚,质地柔嫩,品质优良,耐热。中熟,生长期50 d左右。每667 m2产量 1 500~2 000 kg。
c.绿尖叶苋。又名绿鸡毛。植株高27 cm。分枝力强,叶片柳叶形,正面绿色,背面灰绿色,叶片微皱有折,叶缘波状,叶柄及茎浅绿色。嫩株柔嫩,味鲜微甜,品质优良。耐旱,早熟。各地均有栽培。
d.青芝麻苋。株高约20 cm,分枝力中等。叶长卵形,绿色,叶面皱折,叶缘波状。叶柄及茎浅绿白色,嫩株纤维较多。耐热,耐旱,早熟,易抽薹。各地均有栽培。
e.荷苞苋。叶片多、圆卵形、绿色,叶面皱缩,全缘。叶柄及茎均为浅绿色。水分少,质脆,品质较好,产量高,抗逆性强,早熟。
f.白圆叶苋菜。株高28 cm,叶圆阔,叶片、叶柄白绿色。生长期30~35 d。抗病,耐湿热,口感好,纤维少,清甜无渣,品质为苋菜之冠。每667 m2产量约2 500 kg。
g.台农2号。商品名为金丰,台湾农试所选育。该品种具有生育快、产量高、耐白锈病等特点,较一般白苋更嫩,叶色为黄白色。早春低温期栽培较一般品种快 7~10 d。
叶片和叶柄紫红色,食用时口感较绿苋软糯,耐热性中等,适于春季栽培。主要品种有杭州红圆叶,广州红苋,湖北圆叶红苋菜、猪耳朵红苋菜,四川大红袍等。
a.贵妃红苋。早春大棚红苋菜专用品种。2013-2015年,在湖北新洲双柳和上海市郊进行早春大棚示范和推广,普遍低温下叶片能变红,且上市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分枝力中等,叶片大、卵圆形或近圆形,先端凹陷,基部楔形;叶片中心鲜红色,边缘绿色有光泽,背面更红;叶肉较厚,纤维少,质地柔嫩,叶柄绿色;茎秆中上部绿色,基部鲜红色,粗2 cm左右。
b.苏苋1号。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以广东红苋农家品种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201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早熟,叶近卵圆形、全缘,叶尖渐尖,叶面较平展,心叶微皱;叶片玫红色、有光泽。茎秆浅红色,均匀一致,腋芽较少,口感软糯。耐热,较耐低温,抗病性好。
c.大柳叶紫色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中熟。叶阔柳叶形,全缘,叶背和叶面均为紫红色,叶长15 cm,叶宽7.5 cm,叶柄长3 cm。腋芽较少。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单株质量15~20 g。
d.澳洲超级606。最新精选育成的优质品种。早熟,株高25 cm左右,叶长宽约9 cm,叶面紫红色,边缘绿色,叶圆、颈稍尖,叶柄绿色。 生长期 30~45 d,耐寒,耐热,抗湿,抗病,适应性广,耐抽薹,易栽培。叶肉较厚,纤维少,质柔嫩,品质佳,味鲜美,口感清甜,生长速度快,适合炒食、作汤。
e.紫叶苋。植株高20 cm左右。叶片酱紫色,背面紫红色,呈纺锤形,叶面稍皱,全缘。叶柄紫红色。嫩株熟食味浓,品质中等,耐寒,耐旱,早熟。长江流域各地各地均有栽培。
f.红尖叶苋。又名红鸡毛、鸡毛苋。植株高25 cm。分枝力弱,叶片长椭圆形,中央花红,周边绿色。叶面皱缩,全缘。叶柄及茎紫红色。嫩株柔嫩,味鲜微甜,色泽美观,品质中等。耐热,耐旱,早熟。长江流域各地均有栽培。
g.红芝麻苋。植株高24 cm,分枝力中等。叶片长卵形,红色,沿叶脉处暗红色,背面紫红色,沿叶缘绿色,叶面皱缩有折,叶缘波状,叶柄及茎浅绿白色,叶茎纤维较多,品质较差。耐热、耐旱,早熟,易抽薹。
h.红荷叶苋。叶片卵圆形,叶面皱缩,全缘。全株叶、柄、茎均为紫红色。嫩株味浓,性糯。耐热、耐旱,抗病性强,组织易老,早熟。
i.红圆叶苋菜。株高25 cm左右,叶圆、颈稍尖,叶面紫红色,边缘绿色,叶柄绿色。生长期30~40 d, 耐热抗湿、抗病,耐抽薹,适应性广,易栽培。叶肉较厚、柔嫩,适合炒食。667 m2产量2 000 kg左右。
j.全红叶苋菜。最新育成品种,叶圆形,叶、柄、茎均为红色。播种至收获约30 d,生长快。品质优良,口味好,纤维少,适合炒食。耐热、耐湿、耐寒,抗病,是喜食红色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红色的优点。
k.上海红圆叶苋菜。最新育成品种,叶圆形、红色,叶柄、茎绿色,播种至收获约30 d,生长快。品质优良,口味好,纤维少,适合炒食。耐热、耐湿,抗病,是喜食红苋菜地区优选品种。早春大棚栽培更能发挥其红色的优点。对日照敏感,早春种植防早抽薹。
叶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质地较绿苋软糯。早熟,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春栽培。主要品种有上海、杭州一带的一点珠、尖叶红米苋,四川的蝴蝶苋、剪刀苋,广州的尖叶花红、中间叶红、圆叶花红等。
a.武苋圆叶。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院选育。植株整齐一致,商品性好,株型直立,叶片卵圆形,叶面微皱,叶边缘绿色、中间红色,光泽度好,全缘;株高23.6 cm,开展度24.3 cm;叶片数8.2片;抗病性好,高抗茎腐病、软腐病、病毒病。播种后28~35 d采收,产量高,适应性广。一般667 m2产量可达3 500 kg。
b.蝴蝶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中熟,叶心脏形、全缘,叶片似彩蝶,红绿掺半。叶长10 cm,叶宽8 cm,叶柄长4~5 cm。植株较耐抽薹、耐热、耐旱。每667 m2产量1 000~2 000 kg。
c.大柳叶彩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中熟,叶阔柳叶形、全缘,叶背和叶面均为紫红色。腋芽较少,叶长15 cm,叶宽7.5 cm,叶柄长3 cm。植株耐抽薹、耐热。抗枯萎病。
d.花叶苋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叶卵状椭圆形,全缘,心叶叶脉紫红色;喜温较耐热,不耐寒。
e.重庆大红袍。叶卵圆形,叶面微皱、蜡红色,叶背红色,叶柄淡紫红色,早熟,极耐旱。
f.广州红苋。叶卵圆形,先端尖锐,叶面微皱,叶片及叶柄红色,晚熟,耐热性强。
g.昆明红苋。茎直立,紫红色,分枝多,叶卵圆菱形,紫红色。
h.上海尖叶红米苋。叶长卵圆形,先端尖锐,叶面微皱,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叶柄红色带绿,耐热性中等。
i.黄州尖叶花红。叶长卵圆形,先端尖锐,叶面较平,边缘绿色,中脉附近红色,叶柄红绿色,早熟,耐寒力强。
j.淮安观音红。叶长卵圆形,叶面微皱、红色、有五彩花纹,叶柄绿红色,耐热性中等。
k.武汉鸳鸯红苋菜。武汉市农家品种。因叶片下红上绿,色彩艳丽而得名。植株长势中等,叶簇半直立,开展度25 cm;叶圆形,下半部红色,上半部青绿,叶面直径4.5 cm,全缘叶,叶面稍皱,叶柄浅红,茎绿色泛红,纤维少,柔嫩多汁;生长期40 d左右。4~7月均可露地播种,武汉地区大棚栽培可提早到3月初,每667 m2用种量500 g。耐热、播期长、商品性好、不易老,可分批采收,以外形美、色泽艳、品味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侧枝萌发力强,播种较稀时则可多次采收侧枝。一般667 m2产量2 000 kg。
苋菜的生长期 30~60 d,在全国各地无霜期内,可分期播种,陆续收获。在长江流域一般3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可露地播种,供应期5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近年来,利用塑料大中棚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的早熟栽培间套作或栽培,苋菜成为早春棚栽蔬菜上市最早的品种之一,深受市场欢迎。大棚苋菜3月播,4 月收,5 月就结束,60~70 d的时间,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 200~1 500 kg, 而且上市正逢“春淡”,经济效益高,每667 m2产值达12 000~15 000元。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菜农利用大棚1 a可种植8茬苋菜,分期分批播种,周年采收供应,667 m2年产值达4万多元。江苏各地大棚苋菜栽培季节为:春苋菜于3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大棚内直播,夏苋菜于6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大棚内盖遮阳网降温播种,秋苋菜于9月中下旬在大棚内直播。冬、春低温每667 m2播种3~5 kg;夏、秋高温每667 m2播种1.0~1.5 kg。高温季节播种20 d株高可达20 cm以上,早春低温播种45 d左右可采收。
栽培苋菜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有机质多,杂草少的地块,如果苋菜田间杂草较多,除草和采收极为不便。播前将土地耕翻,每667 m2施入腐熟的优质土杂肥3 000 kg,再耙平作畦,畦面要细碎平整。
选择适宜大中棚春早熟栽培的苋菜品种,要求产量高、抗逆性强、耐寒,双柳地区主栽品种为经过改良复壮的红圆叶。武汉市推荐品种:红猪耳朵苋菜(穿心红)、红圆叶苋菜等。
于3月上中旬抢冷尾暖头播种,多层覆盖的大棚可提早到2月上中旬播种,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甚至在12月或翌年1月就开始播种,2月中下旬至6月持续采收。因早春气温较低,出苗较差,播种量宜加大,每667 m2用种 3~4 kg。苋菜种子细小,多在种子中掺些细沙撒播,播种后用脚踏实镇压畦面。或在播种后覆以细沙或草木灰,有些地方习惯用浓厚的粪肥浇盖,播后地膜覆盖并将大棚密闭。
武汉市的做法是播前1 d浇足底水,一般撒播,播后立即覆地膜,加盖小拱棚。一般每15~20 d采收1次,每采收1次播种1次,共播3~4次。第1次每667 m2播种1.5~2.0 kg, 第2次每 667 m2播种 1.0~1.5 kg,第3 次后每 667 m2播种 1.5~2.0 kg,一般667 m2平均播种4~6 kg。同时,可根据市场供求变动及当地具体气候和苋菜生长状况,灵活调整每次播种量,以降低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①大棚管理 苋菜喜温暖气候,耐热性强,不耐寒冷,20℃以下生长缓慢,因此早春栽培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一般播种到采收棚内温度保持20~25℃,播后覆地膜,闭棚增温,促进出苗,一般早春低温季节播后12~15 d出苗,出苗后可揭去地膜,使幼苗充分见光,如天气特别寒冷时需在小拱棚上加盖1层薄膜或草帘等。苋菜生长前期以保温增温为主,后期则应避免温度过高,棚内温度高于30℃时应适当通风降温。晴天中午先开大棚两头,关闭小拱棚,后揭小拱棚膜,关闭大棚,交替使用2种方法,每次通风2 h左右,可有效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避免病害发生和蔓延。同时,在保证苋菜不受冻情况下多见光,可促使叶色鲜艳。当大棚内温度稳定在20~25℃时,可撤去小拱棚,并打开大棚两头通风降温。夏、秋播种后则需在大棚上加盖遮阳网降温,做好大棚通风降温工作。
②肥水管理 播种时浇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再浇水。出苗后如遇低温切忌浇水,以免引起死苗;一般播种后10 d即可出苗(春播 7~12 d,晚春和秋播3~5 d),子叶出土后,应及时揭去地膜,结合适当间苗除去杂草,并立即加扣小拱棚保温防寒。真叶展开2~3片时,抢晴天揭小棚,除草,间苗。幼苗3片真叶时追第1次肥,并结合追肥浇水,具体方法:将三元复合肥或尿素均匀撒入畦面,将水泼浇在肥料上。以后则每次采收后1~2 d进行追肥,结合浇水每次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 (15∶15∶15)10~15 kg、尿素 15 kg。
③除草及采收 苋菜播种量较大,出苗较密,采收前杂草不易生长,采收后苗距较宽,杂草生长较快,因此每次采收后,大棚内易孳生杂草,应结合采收人工拔除,以免出现草荒影响苋菜生长。当苋菜株高12~15 cm、5~6片叶时可间拔采收,以后每隔2 d左右挑选大株间拔1次,每次采收要掌握收大留小,并注意均匀留苗,及时采收利于后批苋菜生长,从而提高总产量。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根据市场和茬口情况一次性采收。
苋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长江流域一般在5~8月开花,6~9 月种子成熟。 苋菜为风媒花,留种时注意隔离,选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植株,拔除其他杂株。开花授粉期间还要定期拔除周边野生苋菜及其他苋菜品种的开花植株,防止花粉混杂。
苋菜种株高大,高可达1.2~1.5 m,且侧枝萌发能力强,大面积留种时应及时设立支架,防止种株倒伏。留种株株行距(50~60)cm×(20~25)cm,种株开花期间还应保持充足的肥水供应,注意及时增施磷钾肥,防治病虫草害。苋菜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当田间大部分种株变黄、籽粒变色变硬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并适时摊晾脱粒清选,一般667 m2可产种子 50~80 kg。
苋菜主要病害是苗期猝倒病和白锈病。
①猝倒病 一是做好床土消毒,每1 m2苗床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 g,或用95%噁菌灵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4.5%噁霉·福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床土;二是药剂防治,可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 (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72.2%普力克 (霜霉威)水剂800~1 000倍液、98%噁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②白锈病 白锈病在高温、湿润气候下蔓延迅速。苋菜叶片被害后,叶面呈黄色病斑,叶背群生白色圆形隆起的孢子堆,菜农称“白点”。白锈病虽然对苋菜产量的影响不是很严重,但会导致品质大大降低,这是因为病斑为圆形硬块,炒食后不堪入口。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 1次,连防 2次,效果较好。
苋菜主要害虫是小地老虎和蚜虫。小地老虎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土防治。蚜虫防治方法同芹菜,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40%氰戊菊酯乳油6 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