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明, 孙 力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兰州 730101)
关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理论界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到底应该培养“通才”还是培养“专才”,学者们各抒己见。但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普通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提升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整个高等教育面临的教育问题。2012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宣传部等部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强调高校必须加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
独立学院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途径之一,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目前对于独立学院的定位而言,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它首先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其次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等院校。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必须有别于其他本科高校,尤其是母体高校;要形成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实训实验教学就理所当然成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突破口。
学院对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因此非常注重对学生应用型知识的传授、知识运用能力的实践教学设计。坚持独立学院本科教学根据自身背景、办学定位,参照母体高校,但绝非照搬照抄其培养方案、目标;要形成以岗位要求与职业能力匹配为统一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学院必须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实操能力,适应市场岗位要求。
近年来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上,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首先是以本科层次的职业能力为导向,遵循“适量的理论基础、适用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能力结构、高雅的人文修养”的培养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推动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从“量”和“质”两方面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扎实的岗位能力、持续的发展后劲,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成才。课程结构体系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5大模块组成,明确要求经管类专业的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35%以上、从适用、实用、够用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理论教学学时。最后,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坚定执行;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内容,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职业能力提升有机融合[3]。
对于经管类专业为主的院校,需要进行综合实践环节的校外实习,才能达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出口”培养要求,但校外实习这种非常理想的实践方式由于企业很难在固定时间内接收大批量的相关专业学生实习,以及经管类对口专业岗位涉密的特殊性,使得大多数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使得企业实习达不到高校设想的效果。所以学生基本无法直接参与核心工作,即使有机会参与,也会因为企业多施行相关岗位的流程工作方式,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做得再好,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4]。此外,应用型经管类专业面对的岗位交织联系密切、纷繁复杂;急需熟悉各企业内部岗位之间的业务流程与关联,同时需要有正确、即时处理与竞争对手、行政机关之间关系的能力。由此,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开发商科综合仿真实训项目十分必要。
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平台是在新时期创新驱动思想的指导下,依托于“甘肃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而创建的现代化的创新型体验式商科实训平台。在顶层设计中严格实施商业社区“全景观、全比例、全链条、全氛围”的设计方案,在投入使用后的不断探索中整合了公共信息管理、实验应用管理、实验资源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教学支撑系统5大功能模块,实现了为应用型经管类学科群的实训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提供现实的物理空间和专业技术支撑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平台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专业深度和专业广度相结合,从课程实验、企业认知到职场训练为主线,提升创新精神为目标;实现课堂实验训练专业能力、校内实训训练实践能力、用实践操作达到复合能力的培养目标[5],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通过一系列系统、动态的实验实训项目,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学科专业知识,以实践的感性认识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1∶1等比例的高度仿真业务设置,使学生在业务实操的过程中发掘职业潜力、培养职业基本技能、形成职业观念、开拓职业视野,从而增加学生就业创业的机会。
商科综合实训开展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企业经营为核心”,开展应用型经管类立体式的校内商科综合实训,弥补了传统课程实验与现实脱节的缺点;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真正结合;使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模拟企业的经营者和组织者,教师作为课程的“导演”出现在整体组织中;考核重点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决策能力综合素质测评,充分利用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实时数据更新与挖掘和对学生从员工、骨干、到部门经理的实训状态监控,通过理论复现、流程认知、协同对抗、经营管理等环节,最终达到“轻测评、要结果、重过程”的实训目标路径(见图2)。
图2 实训平台路径
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就是通过让“企业”走进教室,让学生走进“企业”学习的体验式设计思路,构建模拟企业经营的环境(见图3),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企业运作的全仿真模拟演练,体验企业的经营过程与运作流程[6]。通过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学生可以完成在实际企业实习不能接触、办理的企业核心业务,还可以解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不足的现状。此实训教学能够反哺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的“觉”“悟”来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岗位匹配度、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较大幅度的提升[7]。
图3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
“商业社会”是人才培养的软环境。“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构想和建设,实现了“将商业社会搬进校园”。这是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全景、全要素的平台,将现实经济社会“缩龙成寸”,让教师与学生均置身于具体的市场环境中,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教师有针对性地传授知识与技能,不同的学生则针对每期不同的环境发掘问题,学习知识,提升能力。
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已经开展2年,已完成2013级1 898名、2014级1 958名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合计20期、1 200学时。每期实训有核心企业(含29个模拟制造企业,6个模拟供应商企业,6个模拟贸易企业)、模拟政务大厅(含媒体中心、模拟银行、税务部门、工商局、园区管委会、招标代理公司各1家)、服务外包企业(含第三方物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各1家)。未来,还会探索设立多家商业银行、物流公司、劳动仲裁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安监局、律师事务所、国际货代、法庭等部门,详见表1。
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平台是以生产制造企业的业务为驱动,围绕现代服务业建立虚拟环境,在仿真环境中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供应链竞合,实训内容交织着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资金链,形成高度整合的业务交差的网络状内容体系,具有仿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可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问题应对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功能,是借助虚拟环境真实再现企业运营的一种低成本校内实训平台[8]。此实训课程无法由1名教师单独授课,所以要求由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且配合默契,才能实现。在课程的开展中,至少由2名教师控制总体进度。集中与单独指导相结合,监控现场秩序,协调模拟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等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根据每期不同专业、人数,合理调整企业数量及企业内部岗位人数。例如:核心企业最好有1名会计专业学生,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则必须要有会计专业学生。
学生成绩考评机制采取团队综合指标考评,主要有专业能力、领导才能、团队意识、经营决策、出勤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考评中将团队考评与个人考评相结合,与完成各项任务得分(室内素质拓展活动、点钞比赛、实训报告)和相关奖励分数(海报及logo设计评比、所有者权益排名);先进行团队考评,再由团队负责人对内部排名,具体到每一名同学。在最终考评中,通过实施加分(学分)激励、追加原始资本激励、荣誉证书激励等多种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享受商科仿真实训的全过程。
表1 商科综合仿真实训课程安排表(10天)
续表1
日期历时/min任务事件活动内容具体操作第7天240企业经营第2轮第1、2季度学生经营第2轮第1、2季度,工商局组织企业Logo评选,纳税申报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作为评委参加Logo设计大赛105企业经营第2轮第3季度学生经营第2轮第3季度并进行纳税申报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第8天240企业经营第2轮第4、5季度学生经营第2轮第4、5季度并进行纳税申报、企业年检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105企业经营第2轮第6季度学生经营第2轮第6季度并进行纳税申报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第9天240企业经营第2轮第7、8季度学生经营学生经营第2轮第7、8季度并进行纳税申报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105企业经营第2轮第9季度学生经营学生经营第2轮第9季度并进行纳税申报老师进行经营期答疑、学生上交工作日志第10天240总结、资料整理整理实训成果并归档,准备表彰大会老师整理实训资料、成绩,办公用品回收、组织奖项投票、学生制作总结PPT105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跨专业仿真实训课程,对优秀个人及团队进行表彰表彰老师组织表彰大会为优秀个人和团队颁发奖状,学生交流经验及感想,通过视频共同回顾本次实训
拥有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是实践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的热潮下,人才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独立学院更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9]。
通过“优化结构、控制规模、提升质量”的总体教师引进方针着手,加大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教师引进工作,使相应学科能够在短时间内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2016年学院制定“陇桥学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教师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晋升”的原则,学术导向、实践导向以及教学优先为培育教师的优先计划,同时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专项经费,鼓励专业发展[10]。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技能大赛”“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基本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通过“陇桥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陇桥学院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条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体现学术导向、实践导向,鼓励、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外出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和科学研究。
提高参与教学团队的地位,保证实验教师的各种待遇略高于普通授课教师,因为此课程授课教师不仅是上课教师还要承担各类教具的“后勤保障”任务。其次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强调团队的整体性和可评价性。最后将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课题、论文、指导学生获奖等)相结合,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自2014年以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面积1 200 m2、计算机终端286台、商务洽谈室1个,相关平台软件1套,可以容纳260名同学同时实训。为了确保仿真实训的顺利开展,中心组织教师编写《实训单据册》(已出4版)《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2册)以及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
(1) 突破专业→职业错位。商科综合实训着眼于与现实商业环境无缝对接的岗位业务实操训练,形成了经管类专业全过程立体化“理实一体”教学体系,解决了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为岗位能力要求所匹配的困局[12]。
(2) 突破课程→岗位壁垒。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体系系统构建了“点、线、面、体”立体化培养体系和全过程培养路径,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体验企业的运作与经营全过程的业务流程、基本办公软件应用、样本案例以及大量高度仿真的实训材料和基本办公用品,如点钞卷、账簿、原始单据,以及企业的各种资质材料、财务报表、模拟企业公章等。
(3) 突破理论→实操的困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为平台的商科综合实训弥补了传统课程型实验与现实脱节的缺点;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真正意义上结合起来,使学生扮演“演员”——即学习者、经营者和组织者,而教师扮演“导演”——即策划协调者和指引者,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实现理论到实操的自然过渡。
(4) 突破学习→掌握的难点。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多,现代经济学又强调数量化的概念,而且特别强调实战能力。商科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凝练的“六度学习模式:看、学、做、用、觉、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觉、觉中悟,促进学生向自主性、协作性、全局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13]。
(1) 理念的创新。充分用现代技术,通过在校园里构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所有的规则都要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法规。这种基于“将商业社会搬进校园”的实验实训平台构建理念是由日本引入,通过校企结合,“管理”只能在实战中获取经验而无法在教室里融汇的难题,被完美的解决。
(2) 实训体系的创新。商科类综合仿真实训课程,通过高度仿真的流程设置、环节设置和环境布置,使参与实训的学生体验在不同的虚拟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岗位任务;通过与现实社会高度仿真的业务处理流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财务指标衡量等,在充分发掘学生自身潜力的同时,也可有助于学生发现和反思自身的不足[14]。
现代企业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不仅局限于强大的个人能力,更看重集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为一体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商科综合实训平台的全景观、全比例、全链条、全氛围的实习内容设计,能够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协同完成能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商业竞争模式构建,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良好的理论素养是实践的基础,让学生辅以多选择、多方案应对训练,能一揽子解决理论教学中实验内容相对较少、关联度低、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割裂等无法回避的问题,实训中心支持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该实训中心还有助于支持全院师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校园私有云”“教育公有云”环境下的现实企业经营管理范畴和现代信息服务范畴的产教融合步伐[15]。
(3) 模式的创新。通过体验式、触类旁通式的教学模式定位,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看、学、做、用、觉、悟”六度学习模式。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支撑平台,让学生从对课程、项目的全面开放选择,到完全根据自身特点选题实训,自行设计运营方案,最终提交工作日志、各类单据和实验报告;首先验证课本上学来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反复历练专业技能,最后得到应用能力的提高;在虚拟仿真的社会环境中,利用平台提供的真实企业经营反映的数据,促成校园内部的就业创业体验过程;学生在实训中“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觉、觉中悟”,建构了新的体会感受和行动模式,实现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真正使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创新实践意识增强,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可喜局面[16]。
商科类综合仿真实训教学相比理工科实验教学来说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商科类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必然可以克服其复杂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以新时代创新驱动为人才培养理念、理实一体教学体系、商科综合仿真实训教学平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境支撑,“看、学、做、用、觉、悟”六度学习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岗位匹配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我院实践教学内容上全面实施推广,开放的教学平台,为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技能训练、项目合作的机会。跨专业、跨领域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从课内、课外,延伸到社会,使学生、企业、社会全面收益,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