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俞,姜 垠
(1.嘉兴学院 体军部,浙江 嘉兴 314001;2.丽水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科学有效地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对大学生健康水平提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寻找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多种途径,探索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质提升的有效方法,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让体质测试更加组织合理化、测试结果精准化、过程高效化、成绩提高显著化,确保大学生在基本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大学生体质整体水平,实现“技能+素质”共同提升之目标,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普通在校大学生。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
3.1核心概念界定
3.1.1 高校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1]。
3.1.2 大学生体质健康。大学生体质健康是指身体健康程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校大学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进行的体质测试,其反映了大学生各年级段的体质健康水平[2]。
3.2高校体育教学中探寻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多元路径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具有全面教育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和身体练习中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身体、身心等全面发展。体育的本质决定增强学生体质是整个教学的首要任务,体育教学过程是提升大学生体质的手段,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充分证明了两者之间极具关联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科学文化知识,这既对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提高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体育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程度是衡量高校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大学生的体质能否有效提高,必须要充分发挥出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俱乐部、群体活动等三方面的作用并始终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提升大学生体质多元路径之研究确实迫在眉睫,高校采用多元路径去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也是势在必行的。
3.3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质提升多元路径构建
3.3.1 体育课堂教学中。高等学校体育课是普通必修课程,主要是进行身体的全面锻炼,并结合所学运动专项的需要进行教学。把体育课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合在一起,有效解决了《标准》测试和体育课堂教学中“技术”与“素质”孰轻孰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体育教学课堂中,重视《标准》中的体测项目练习,实行分级测试练习制,把体育课身体素质成绩和体质测试成绩合二为一,既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又能提高大学生对体侧成绩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把体测成绩与大学生毕业挂钩,使得大学生不仅端正了体质测试的态度,还从学校政策上有了正确的认识。
3.3.2 体育课外俱乐部活动中。高校体育课外俱乐部是以现有的体育设施为基础,依照学校俱乐部章程,通过教师的指导,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行,以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构成的体育组织。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以求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要目标,提供免费场馆给积极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大学生使用,学校体育部门统一安排,大学生按照自愿性原则选择喜欢的体育俱乐部参加锻炼,在俱乐部里教师主要对俱乐部会员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这两方面给予辅导,俱乐部会员们一方面提高了运动专项技能,另一方面对身体素质也是一种巩固与提高,这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
3.3.3 课外群体活动中。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自主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三大球、三小球、综合类等体育项目的校园联赛,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从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促进人格完善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了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同时,在课外群体活动中积极运用现代运动科技手段,如推行“咕咚”跑等,即借助运动App软件,让大学生持手机在课余时间自由安排练习,并在App软件提供的相关指导下锻炼,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此,在课外群体活动中,学生可以不受行政班上课的限制,无拘无束自由结伴,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提高其体质测试成绩提供有利的条件。
3.4大学生体质有效提升路径个案研究——以嘉兴学院体质测试结果为例
近几年,嘉兴学院在制定体育教学大纲的过程中遵循健身与科学相结合、选项与兴趣相结合的方针,采用“1131”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即学生每周1次体育课、每周1次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每周3次“咕咚”跑,每年1次体测。以嘉兴学院2015-2017年近三年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课堂教学、俱乐部活动以及群体活动三方面措施,对嘉兴学院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体质有效提升多元路径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表1 嘉兴学院学生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对比
表1显示,大学生已经都是成年人了,身高和体重的指标都非常稳定,两年的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值相差非常细小,体重也只是极个别有明显变化,所以两年总体基本无明显变化。
表3 800/1 000m等级比较(%)
表2 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分析
表2中显示,在坐位体前屈这项数据上显示,总及格率2015年是90.07%,2016年是91.08%,接近但是有一个百分点的上升,在优秀率上,2015年是10.49%,2016年是12.82%,有两个多的百分点上升;嘉兴学院学生的肺活量这一指标后台统计中两年的平均值分别是2015年3 350.43ml和2016年3 348.49ml,数值非常接近,两者只相差1.94ml,两年肺活量的平均值和等级率都几乎无变化;在不及格率和总及格率这两项数据上,2016年较2015年略微好些;立定跳远这项数据上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说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后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50m跑以及女生800m、男生1 000m跑步这些项目在总及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和不及格率这几个方面2016年均比2015年略好,总体呈上升趋势,较多项目的成绩还有提升空间。
大学生通过课堂中的素质练习,体育俱乐部的强化和课外群体“咕咚”跑的保持,2017年体测800/1 000m成绩有较大提高。表3中数据显示,优秀率2017年5.68%较前三年平均值2.39%高出一倍多,说明原先身体素质尚好的学生经过针对性练习后稳稳达到优秀的标准。不及格率2017年较前三年平均值低了近一半,2017年是5.96%,前三年平均值是12.07%,这个下降幅度非常明显,说明中长跑差生还是有药可救的,这给体育差生很大的自信心。2014-2017年在总及格率上,前三年平均值是87.93%,2017年足足高出六个多的百分点,达到94.04%,成绩有大幅提升,呈现良好态势。
“积极构建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外俱乐部、群体活动为一体的多元路径”,把体质提升融入到体育课、课外体育俱乐部、群体活动中去,从而学生得到了身体的锻炼,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单一的课堂测试和单一的课外测试都不是非常行之有效,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高有多种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堂的练习和课外活动的锻炼,身体素质可以从这两种途径得到提高,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完全可以把体质测试引入到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测试方式。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课堂、课外体育俱乐部、群体活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去提高成绩,积极构建有效提升体质的多元路径;另一方面,体质测试在课堂内外进行测试,学生不仅可以合理支配时间,还能进行多次测试取最好成绩,避免一考定胜负的弊端。
4.1 学生锻炼意识欠缺,教师在某些体测短板项目上缺乏有效性、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在测试过程中,女生仰卧起坐、男生的引体向上普遍偏差,腰腹与上肢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在总及格率、优秀率、良好率和不及格率四个指标中,2016年均比2015年略好,较多项目的成绩还有提升空间,2017年学校采用“1131”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后,体侧成绩有所提高。
4.3 信息化手段落后,学生测试成绩不能及时得知,无法针对薄弱环节去得以提高,对测试结果的评价没有及时反馈给学生,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相对薄弱,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也下降。
4.4 与时俱进,体育运动科技手段运用得当,体育俱乐部运行顺畅,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多元路径构建初步取得成效,但体制有待完善。
5.1多方重视、转变观念,提高意识、创新理念
学校制定合理的政策,实现体侧成绩与毕业真正挂钩,加强体育教师对《标准》文件精神领会与熟知,不断改进教学与训练方法,进一步完善和巩固有效提升体质的多元路径,要不断丰富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载体,在形式和内容上实时创新,增加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确保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5.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应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强化大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课堂教学中,切勿只注意自己“教授”,而忽视学生“接受”,应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组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及应变能力,要求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测试成绩,让他们科学地学习体育知识和规范的技术动作,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切实提升大学生体质水平。
5.3积极发挥高校体育俱乐部作用,完善俱乐部体制
各类运动俱乐部的开设虽然普遍得到学生认可,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体制有待完善。建议:是否可以将体育课中优秀学生拉入俱乐部中,以起到表率作用;是否可以将俱乐部锻炼记录纳入体育课成绩,以提高参与积极性;是否可以将训练队队员加入俱乐部中,以提高俱乐部整体水平等等,有利于学生体质水平提升与身心全面健康。
5.4积极运用体育科技手段,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案
“互联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应在学校网站设立学生体测成绩查询链接或开发App软件。通过开展体质测定及评价,增加多种运动处方的案例,学生可充分利用现代自媒体方式,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案,有效提升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