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的关系

2019-05-24 03:19方淑琳
浙江体育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躯体生源显著性

方淑琳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赛前焦虑(Pre-competitive anxiety, or PCA),又称竞赛焦虑,是和体育运动竞赛情境有关的焦虑状态,是运动员对在竞赛进程中或估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或挑战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倾向,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上的变化,它是运动员赛前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状况[1]。

应对策略,也称为应对方式,指的是在应激期间,个体处理应激情境、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策略。在运动心理学中,应对策略通常是指:运动员面对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反应而进行调控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在竞技类比赛场上,运动员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会影响其运动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比赛成绩。多维焦虑理论指出,躯体状态焦虑、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均可能会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挥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项目运动员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加以应对[2]。例如,有些在赛前体验到高焦虑的运动员,可能在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后,在比赛中得以正常发挥。那么,运动员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应对策略来自我调控到最佳竞赛状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研究不同的应对策略与赛前焦虑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而径赛类比赛项目是通过计量时间来判断胜负的,给人以争分夺秒的压力感。在平时与运动员的交流中,也常听到径赛类运动员谈及赛前焦虑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大学生运动员群体不仅要面对学业和就业等压力,而且在大型比赛中要为校争光,努力发挥最佳水平,在此情况下,如何调整好赛前焦虑的适宜水平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本研究假设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与赛前焦虑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从人口学角度来分析,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和应对策略现状如何?进一步,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哪些应对策略可以预测赛前焦虑?为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如何应对竞赛焦虑进一步提供理论解释,为其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心理辅导上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为选择和使用应对策略以及改善赛前焦虑情绪状态提供建议,有利于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参加2016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径赛锦标赛的运动员,共149人(男生68人,女生81人)。其中,68人来自城市,81人来自乡镇。健将级运动员2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8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37名,业余运动员9名。他们中参加过国际级体育比赛的有3人,参加过国家级体育比赛的有131人,参加过省市级体育比赛的有14人。被试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2岁(M=21.66,SD=1.71)。

1.2测量工具

根据研究需要,采用祝蓓里修订的中国常模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 以及钟伯光等人编制的“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作为测量工具:

1.2.1 已修订出的中国常模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问卷)是信效度高的多维焦虑测量工具,它被区分为三个分量表,即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以及状态自信心(每个分量表包含了9个题目,共27题。每一分量表分别记分,分数在9~36之间。测试得分越高,则表明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越高)。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内部一致性程度在0.68~0.72之间。CSAI-2量表的共存效度,CSAI-2各分量表的独立性和预测效度的分析结果均表明CSAI-2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3]。因此,该问卷可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

1.2.2 “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由4个分量表构成,分别是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每个分量表包含6个题目,全量表共计24个题目。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达到0.70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又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拟合度(CFI=0.91,TLI=0.90,RMSEA=0.05)。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可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

1.3研究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主要针对参加2016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径赛锦标赛的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形式由参赛的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员协助发放,被试在赛前45min,即在参赛检录过程中,分别完成中国常模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 和“中国运动员应激应对量表”,大约用时10min完成。所有被试均自愿参与此次调查。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焦虑的特征分析

为了观察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是否在性别、学校类别、生源地、运动水平和比赛级别上存在差异,我们将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作为观察变量,性别、学校类别、生源地、运动水平和比赛级别作为独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1-表7):

表1 赛前焦虑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表2 赛前焦虑的学校类别差异分析结果

从表1和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学校类别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赛前焦虑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

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城乡生源在赛前焦虑上,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平均数来看,乡镇生源的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得分更高,说明乡镇生源大学生运动员(M=25.50)比城市生源大学生运动员(M=23.61)的躯体状态焦虑更高。

由表4数据可知,在不同运动水平上,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躯体状态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F=3.45,P<0.05),状态自信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F=8.65,P<0.001)。

表4 赛前焦虑在不同运动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表5 躯体焦虑在不同运动水平上的组间分析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表5)表明,在躯体状态焦虑方面,国家一级运动员与国家二级运动员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I-J=1.73),国家一级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I-J=3.57)。

表6 自信心在不同运动水平上的组间分析(均值差异I-J)

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表6)表明, 在状态自信心方面,健将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业余运动员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7 赛前焦虑的比赛级别差异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2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的特征分析

为了观察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是否在性别、学校类别、生源地、运动水平和比赛级别上存在差异,我们将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作为观察变量,性别、学校类别、生源地、运动水平和比赛级别作为独立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表8-表12):

从表8的结果可以得出,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各维度上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8 应对策略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表9 应对策略的学校类别差异分析结果

由表9的数据结果来看,不同学校类别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只有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1)。从平均数来看,本科运动员的得分(M=21.22)高于专科运动员(M=19.11)。说明本科运动员比专科运动员更善于应用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

由表10的数据可知,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在城乡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表11的数据看出,应对策略在不同运动水平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12可以看出,除了回避的应对策略在不同比赛级别上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其它结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3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的相关分析

为了研究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焦虑和应对策略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我们将认知焦虑、躯体焦虑和状态自信心,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进行相关分析,依据其系数来说明两者的关系。

表10 应对策略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

表11 应对策略在不同运动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表12 应对策略的比赛级别差异分析结果

表13 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分析

注:**.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相关矩阵中得知,问题应对策略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相关;情绪应对策略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状态自信心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回避应对策略与认知状态焦虑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均不相关;超越应对策略与认知状态焦虑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均不相关。

2.4应对策略对赛前焦虑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对赛前焦虑的预测作用,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以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为预测变量,以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表14 应对方式预测认知焦虑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4)表明: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和回避应对策略能够预测认知状态焦虑,其中,问题应对策略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12%,而回避应对策略的解释量为4%,两个层面总共解释认知状态焦虑16%的变异量。

表15 应对方式预测躯体焦虑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5)表明: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策略能够预测躯体状态焦虑,其中,问题应对策略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12%,而情绪应对策略的解释量为3%,两个层面总共解释认知状态焦虑15%的变异量。

表16 应对方式预测自信心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16)表明:回避应对、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均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策略能够预测状态自信心,其解释量为3%。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多维焦虑理论和应激应对模型,探索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的关系,以及两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应对策略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部分相关,应对策略可以预测赛前焦虑。

3.1关于赛前焦虑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在性别、学校类别和比赛级别上均不存在差异。此研究结果与王树明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他采用中国常模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对安徽省田径运动会的317名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女大学生运动员,男大学生运动员具有相对更低的躯体状态焦虑和认知状态焦虑,以及相对更高的状态自信心[5]。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女性角色在各方面的成就越来越多,使她们树立了自信心,在运动竞赛领域也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被试数量和类型的不同,也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关于学校类别和比赛级别,还需要关于这方面更多的研究。

乡镇生源的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但是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城乡生源差异。乡镇生源的大学生运动员可能平时大规模训练较少,训练的环境与正式比赛的环境相差比较大,参与大型赛事的机会较少,所以在实际比赛前更多地体验到躯体状态焦虑。在王树明的研究中,对城乡大学生运动员的比较发现,乡村生源的运动员在慌张和紧张两个心境状态分量表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生源运动员,抑郁情绪也趋于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乡村生源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并且赛前焦虑也有偏高的迹象,心理健康的差异可能与社会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着某种关联,相对来说,乡村生源大学生运动员比城市生源大学生运动员可能要承受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5]。城乡背景的差异也可能是导致躯体状态焦虑不同的原因。乡村生源大学生运动员更想证明自己,他们想通过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来证明自己与城市生源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同等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竞赛胜利的期望值就会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运动员。乡村生源大学生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对乡镇生源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其调节身心状态,以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比赛当中。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运动水平上,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躯体状态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状态自信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亦高于业余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而认知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不存在运动水平差异。引起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在参加此项竞赛项目时,对于结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要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有着明确的个人目标,较多地关注竞赛标准,所以他们在赛前体验到更高的躯体状态焦虑。另一方面,对于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来讲,国家一级水平的运动员认为自己在竞赛中就是应该表现得要好于国家二级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他们害怕失败,这种对于竞赛失败的担忧通过外显就增加了其躯体状态焦虑。国家二级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水平并不高,对于竞赛结果感觉更无所谓,而且他们运动表现得好与差也不太受人关注,所以他们呈现出更低的躯体状态焦虑。此外,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只能表明组间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究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还要看事后多重比较分析,事后多重比较分析是允许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存在的。整体上的检验,在样本量、组数和统计量等方面都可能和事后两两比较分析的不同,因此,可能造成整体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具体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2关于应对策略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在本研究中,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集中解决问题应对、集中处理情绪应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在性别、城乡生源、运动水平和比赛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例如,李建设等人采用自编的运动员压力应对问卷测试后发现,相比于普通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明显更多地采用主动的应对策略,如集中精神全力以赴攻克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健将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比二级运动员更明显地倾向于选择和使用主动应对策略,而相较于高水平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则更明显地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情绪应对策略与超越应对策略[6]。通过分析性别差异,男性运动员明显采用更多的主动的应对策略;女性运动员明显采用更多的情绪应对策略[6]。而在其它情境中,有研究者也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冯燕跟踪研究了游泳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当面对为期6周的大负荷训练的疲劳时,男性运动员相对倾向于采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激励和解决问题等应对策略;女性运动员则相对倾向于采用情绪宣泄、自我责备、寻找支持和幻想等应对策略[7]。在谭先明对射箭运动员所采用的应对策略的研究中,以及杨杰等人对运动员应对策略的影响因子特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中,均发现男女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8,9]。在以上不同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同,运动项目不同,研究内容不尽相同,这些都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的原因。

本研究从学校类别差异分析上看,本科运动员在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上得分高于专科运动员的得分,说明本科运动员比专科运动员更善于应用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本科运动员可能觉得自己做不了可以改变应激情境的事情,倾向于采用用来帮助控制由于应激源所引发的情绪反应的各种策略。应激应对模型的前提假设是人们在选择和使用应对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然而,事实上应对策略包括认知评价、使用应对策略和对应对结果的评价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并且可能受到个人状态、个人特质和情境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未来应该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以进一步揭示大学生运动员应对策略的特征规律。

3.3应对策略对赛前焦虑的预测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越倾向于采用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就越低。运动员越倾向于采用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就越高。运动员越趋向于采用回避应对策略,认知状态焦虑就越低。运动员越趋向于采用超越应对策略,认知状态焦虑就越低。

当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预测认知状态焦虑时,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和回避应对策略能够预测认知状态焦虑,其中,问题应对策略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12%,而回避应对策略的解释量为4%。说明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此次运动会上在面临问题或挑战时,采取各种认知和行为努力,以降低自身的认知状态焦虑。

当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预测躯体状态焦虑时,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策略能够预测躯体状态焦虑,其中,问题应对策略的预测力较好,其解释量为12%,而情绪应对策略的解释量为3%。运动员应采取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和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以有效调节躯体状态焦虑,在运动竞赛中发挥水平,取得佳绩。

当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预测状态自信心时,回避应对、情绪应对和超越应对策略没有进入方程,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问题应对策略能够预测状态自信心,其解释量为3%。验证了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在运动员处理赛前焦虑中的优越性,在训练中采用恰当的应对策略,不断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助推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发展。3个预测模型中,超越应对策略都没有被纳入。吴红豫等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情绪、应对与其成绩的研究中指出,我国优秀运动员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其次则是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方式,使用最少的应对方式是超越应对[10]。大多数运动员持有世俗的期望和欲望,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哲学所提倡的自我磨炼与道家哲学思想所弘扬的自我超越的观点理解不够透彻,这种特有的认知或行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从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预测赛前焦虑的3个模型分析来看,问题应对策略呈现出较好的预测效应,特别是对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的预测。这主要说明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对于赛前焦虑的重要意义。所以对于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时应关注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让他们相信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或所处的情境的要求是可以改变的。

4 结 论

4.1 乡镇生源大学生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城市生源大学生运动员,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亦高于业余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

4.2 从学校类别差异分析上看,本科运动员比专科运动员更倾向于应用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策略。

4.3 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可以预测赛前焦虑,其中,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是预测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的主导因素。当采用应对策略分别来建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以及状态自信心的模型时,它们的预测分变量各有不同。

猜你喜欢
躯体生源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现在干什么?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搬家
跨省生源调控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