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贯通项目教学督导策略探讨

2019-05-23 10:45朱翠红崔利芬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督导信息化

朱翠红 崔利芬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贯通培养项目教学督导工作的现实情况入手,分析高校现阶段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改进教学督导工作、提高督导效率的有效策略,找到贯通培养项目教学督导的新途径,保证项目教学质量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督导;贯通项目;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99

[中图分类号]G4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2

0 引 言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北京市启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改革综合项目,采用“2+3+2”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基础文化课程教育,中间3年在高职院校接受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教育,后两年对接市属高校接受本科专业教育,目的是利用高精尖经济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院在实施贯通培养项目的两年中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加快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工作。“教学督导”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学者布尔顿于1922年提出的,他在《督导与改进教学》一书中写道:“教学督导是一个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是为了满足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贯通培养项目的教学督导工作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重视教学督导信息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校实现可持

续发展。

1 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沟通交流效率低

目前,教学督导对日常的课堂检查采取随机听课和重点听课的形式,重点听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的课。同时,在督导工作中要进行信息交流,主要包括督导专家之间、督导专家和督导管理人员、督导专家与授课教师、督导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通常采用传统的方式。督导专家与授课教师在课间进行面对面交流,发表听课意见;督导专家和管理人员通过部门会议进行交流。这些方式比较直接,但缺乏量化数据,分析不够精准,评价反馈的信息不够系统。此外,督导专家由校内外人员构成,信息通常只能通过督导工作管理部门作为中介进行传递,降低了督导工作的效率。

1.2 数据统计出错率高

贯通培养项目的教学督导专家听课,一般根据教务处提供的纸质课表,常采取随机听课形式,为了不破坏该教师最自然的教学状态、掌握教师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水平,不会提前通知主讲教师,但当课表变更、出现教师调课、上课地点变动时,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督导专家,容易出现专家听课进错教室的情况。听课记录是利用听课记录单,评教采用纸质的评价表,采用手写的传统方式记录,没有网络化;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听课结果,由督导管理人员统一收集整理、汇总、留存,这些信息不利于保存,统计时间长,花费精力大,容易出错,造成信息交流滞后,督教效率低下。

1.3 评教效果不明显

评教统计结果能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效果,督导专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检查数据、反馈信息只能反映某一时期的教学情况,传统的工作方式对任课教师的数据分析非常有限,数据结果缺乏连续性。如果要掌握有关教学的长期发展情况,需要增加统计时间、统计科目。此外,学生评教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能反映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但目前贯通培养项目的学生评教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应针对师生开展持续性、发展性的评价。

2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督导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贯通培养项目的教学督导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发挥督教、督学、督管、督改的作用,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大贯通培养项目教学督导的力度,大力推进高校教学督导信息化建设。其中,信息化建设应包括建设具有教学督导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在该平台上根据不同的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设置多项功能模块。

2.1 建立教学督导论坛模块

高校应针对沟通交流效率低的情况,设置教学督导论坛模块。由任课教师、督导专家、督导工作人员对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实现实时信息交流功能,提出对督导工作的建议,加深相互理解与沟通,及时将发现的各种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从而提高处理效率,有效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 。

2.2 建立教学督导管理模块

教学督导管理模块能够实现课表变动、教学督导信息发布(包括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工作进展与总结、教学督导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检查评议、改进建议与措施记录等)、及时反馈结果反馈,通过系统自动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消除信息交流困难、意见反馈滞后等弊端。同时,教学督导管理模块能减少教学督导工作人员手动的工作量,避免遗漏和错误统计,提高正确率,改变传统方式不能动态反映教学问题的弊端,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2.3 建立教学评价分析模块

評教成为教师教学水平检测与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高校要优化网上评教制度、制定科学的评教指标,系统预设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位教师进行分时段、多次教学评价,并详细记录得分,提交督导专家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信息。同时,高校要以多角度、多方式处理评价数据,更加全面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将结果计入督导信息资料库,从而方便管理层掌握教师几年内的教学水平变化;注重教师的发展状况分析,比较历次评教成绩,实现评教的连续性。

基于项目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高校要加强学生评教力度。首先,在学生评教之前,向学生宣传评教知识,使其了解评教的意义,激发评教的责任意识。其次,提升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使学生实现公正、客观评教。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系统要自动录入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当课程进行到期中和学期末时,学生要对所有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网上评价。学生应填写在线评价表格,提出建议,提交后的信息存入数据库内,由系统算出所有任课教师总评成绩,教学督导专家和工作人员登录系统了解教师的测评结果,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促进师生积极交流。最后,任课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评教结果提出质疑,和督导专家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为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此外,高校还可以进行教学录像分析督导,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记录课堂教学全过程,督导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观看影像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分析,找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3 结 语

《2016-202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示,发展教育信息化,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实行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要建立科学、高效、先进的教学督导系统,设置教学督导论坛、教学督导管理模块和教学评价分析模块,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沟通效率低下、容易出错、评价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督导的信息化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王成荣,龙洋.对高端职业人才贯通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5(12).

[3]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Z].2014.

[4]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技术及需求分析[EB/OL].(2017-01-01)[2019-03-06].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1/482942.html.

[5]中国教育网.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EB/OL].(2018-05-18)[2019-03-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0801011624020398&wfr=spider&for=pc.

[6]杨滨.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1).

[7]于立新.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督导工作开展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8]徐平.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17).

[9]楊滨.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信息化系统建设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1).

[10]李鸿科,靖国平,张晓淋.基于“娱教”思想的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教学督导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
高校如何发挥教学督导在考试中的作用
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论以学分制为推手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