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芳
[摘 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保持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和弹性,使其能随着互联网技术升级而改进创新,为师生或其他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高校图书馆早已熟悉互联网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在“互联网+”出现后,高校图书馆应在互联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寻找管理创新途径,使服务及产品内容等符合新模式,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93
[中图分类号]G251;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2
0 引 言
“互联网+”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改变不仅在于管理方面,还在于服务方式等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图书馆应运而生,能够借助网络将客户端与图书馆联系起来,使读者在享受图书馆服务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是复合型图书馆,虽然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是需要进行高效管理,才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1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提前规划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计划,使管理创新井然有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其发展思路如下。第一,开展跨界服务。“互联网+”时代开放性较强,大众受其影响,思维和行为模式等皆会出现变化,图书馆管理不能拘泥于传统思维模式。高校图书馆应注意此问题,并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模式开展新的服务内容,使跨界服务能满足各种读者群体的需求。第二,创新服务。在新型服务中,高校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服务,转变借阅方式或其他服务方式,使读者快速获取资源。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管理问题
2.1 硬件设施不满足要求
高校图书馆在利用“互联网+”创新管理时,经常出现硬件设施不满足实际需要的情况,从而会严重影响创新管理计划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使很多新型技术无法落到实处。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读者依旧感受不到图书馆的先进与信息数字化特点。硬件设施是智慧型图书馆运营的基本条件,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管理创新中,要引入硬件设施,为图书馆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资源共享率、应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是复合型图书馆,在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时,传统的纸质文献并不会完全被电子文献代替,图书馆应满足纸质资源数量和种类要求,保证多元化,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资源都有对应的电子版本,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但在实际中,高校图书馆侧重电子版本资源或纸质文献,在引进资源时,资源也出现不全面或数量少的情况,这些问题不利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为校内师生提供阅读服务,外校人员禁止入内,而校内师生借阅量有限,并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造成图书馆资源浪费现象。此外,高校与高校之间没有就图书分享展开交流合作,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
2.3 管理人才匮乏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虽然还保留传统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只针对纸质资源,当电子资源和信息服务方式成为图书馆的主流形势后,高校图书馆也要创新管理模式,并针对新型模式,配备相关管理人才。该人才不仅需要满足管理需求,还要提供技术支持,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有效管理,不会出现安全性问题。在实际中,高校图书馆很难为人才培养提供大量资金,很难引入专业的IT技术管理人员,导致图书馆的管理创新计划很难落实到位。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設,改善管理人才匮乏现状,吸引优质人员。
3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措施
3.1 构建安全智慧型图书馆
“互联网+”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智能化程度较高,将其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时,图书馆要体现出智能化特点。高校图书馆要获取读者认可,需要打造安全智慧型图书馆,满足各种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在“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需要提供面对面对话服务,在服务中,了解读者的真实诉求,或通过读者的搜索记录等信息,分析读者深层次的服务需求,这些内容将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参考依据。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校内师生服务,需要与师生做好交流沟通、交互工作,相关计算机设备或其他客户端充当交流桥梁,将师生与移动图书馆联系起来,使师生享受后者提供的服务。“互联网+”虽然为高校图书馆采集读者数据提供帮助,但也会带来烦恼,即海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智慧型图书馆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准确无误地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中的技术人员需要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分析海量数据,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价值。在数据利用中,还要保护读者信息,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3.2 创新管理模式
在服务管理创新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应借鉴C2C电商服务模式的管理优势,开创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措施。第一,学习电商的交易模式,在抢单包邮中截获客户,留住忠实客户。在“互联网+”下,移动客户端可以将读者与高校图书馆联系起来,读者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APP,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如果高校图书馆具备该种文献资料,读者就可以抢单,图书馆可以免费邮寄图书。这种电商服务模式使高校图书馆具有活力,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使高校图书馆致力于自身的人性化建设。第二,“互联网+”催生“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不必拘泥于眼前发展,要将眼光放长远,走出高校范围,走入社会中。这种“图书馆+”不仅会成为智慧型的共享空间,还会成为信息服务平台,使服务层次更加全面,服务内容更加新颖周到。读者在这样的图书馆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服务,还可以获得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和创业创新评估服务等。其三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广泛,能坦然接受社会读者,使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
3.3 组建人才队伍,提高管理水平
“互联网+”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都会发生转变,传统管理人员需要完成图书整顿管理任务,该工作技术要求较低。而新型管理人员则要熟练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在互联网平台信息交互,读者信息采集、分析,读者深层次需求挖掘中。管理人员要满足专业化、技术化要求,为读者提供关联数据信息和服务,使读者达到最大满意度,这是智慧型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此外,这些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还要利用技术等来保障读者信息安全、图书信息安全、图书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等。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核心由文献中心转向数据中心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图书馆要提供资金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信息技术人才被引入图书馆管理中。在图书馆知识创新与管理中,人才是必不可少一部分,图书馆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满足“互联网+”要求。
3.4 提升图书馆的共享力度
高校图书馆在加强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使馆藏文献资源服务更多的读者群众。高校图书馆可以走出校园,走入大众当中,接受各种各样的读者群体。在线下,高校可以为本地区的群众提供阅读服务;在线上,高校可以开发图书馆APP,免费为外借读者提供文献资源,使读者可以进行线上借阅、阅读、归还等。图书馆还可以设计云端式借阅服务,为读者能随时随地接收图书馆推送的阅读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可以选择需要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带来更多的读者群体,提高该图书馆的社会信誉。此外,不同高校的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构成图书馆联盟,借助信息平台,分享图书资源,使信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3.5 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相关信息设备和数字化技术、技术人才等,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使信息技术与阅读服务有效渗透在一起,方便读者阅读。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做好各方面建设,为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4 结 语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影响深远,在这种背景下,多种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其提供的阅读或其他服务更加全面,也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同这些平台竞争,找到再次发展的新契機和思路,在分析“互联网+”优势和限制的基础上,开拓新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等,从而留住忠实读者,为师生提供全面服务。在创新管理中,高校图书馆必定会遇到很多瓶颈,还需要结合现状,参考其他高校图书馆管理经验,不断改善自身的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芳.“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2]高翊,李莉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对策分析——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J].价值工程,2018(34).
[3]杨义民.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J].文学教育,2018(11).
[4]古黎丽.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与思考[J].电大理工,2018(3).
[5]华翊.“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9).
[6]周璇.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9).
[7]许宗华.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策略探究[J].才智,2018(12).
[8]高月,王秀波,侯胜超.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服务策略优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