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摘 要]在高校发展中,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创新能力与学术能力。因此,高校只有做好研究工作,明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阶段的发展优势,制定适合科研管理的对策,才能实现提升科研工作水平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科研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85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2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快速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技术能力,承担教育责任,将科研管理工作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改革发展,建设完善的科研信息平台,做好生产实践转变工作,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开展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1.1 保证科研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高校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升工作质量,也可以确保信息有效交换,在简化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一般来说,科研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相关部门与院系也可以借助校园网络获取专业信息,或是在网络上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因此,高校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够保证科研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提高工作质量。
1.2 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高校开展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培养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总结相关信息。因此,在开展科研信息化建设时,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出发,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加强学校人才与管理者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科研管理信息化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获取相关信息,不仅能提升信息的时效性,也可以保证科研项目有效开展,提升管理效果。
1.3 确保管理工作规范化
高校要认识到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保证科研项目的规范化提高工作效果。在信息化管理中,为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对于一些难以把握的数据来说,高校可以采取互联网作业的方法,或是借助人机界面保证数据的规范性,提高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效果,确保高校科研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4 缩短决策周期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存储效果,确保科研管理工作的动态化发展,还可以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实现预期目标。借助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不仅可以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还可以进行决策,从而在缩短项目决策周期的同时实现发展目标。
1.5 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国际化发展要求,还可以提升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实现与国际科研深度结合。同时,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布的研究成果,通过信息展示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此外,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在满足高校科研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确保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发展,从而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科研管理模式不足
高校在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时,要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信息技术来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确保管理部门能够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实现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目标。高校在开展科研管理创新时要从传统管理模式出发,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管理质量。但是,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新型管理理念已经被提出,但是由于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高校科研管理效果不理想。
2.2 没有认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具备了硬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中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开发程度也不高,最终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由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且没有制订完善的规划,最终会影响科研管理的效果。对于管理者来说,由于并没有认识到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也没有将信息技术看作促进学校发展的工具,从而不利于开展科研管理工作。
2.3 定位不准确
由于高校没有明确科研管理的方向,也没有做好准确定位,或是在定位过程中存在片面性现象,最终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地位,要从统筹兼顾的角度出发,做好长期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工作的整体性。但是由于高校发展中并没有坚持科学管理的原则,导致发展过程的规划性不足,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2.4 管理标准不统一
高校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管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影响了资源共享的效果。由于管理规范化标准不统一,学校各部门采取各司其职的工作方式,使用的管理软件程序比较烦琐,加之受到开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人力、物力浪费,从而会影响规范化发展的效果。科研管理标准不统一,就会影响资源共享效果,不仅难以满足科研管理的发展要求,也会出现信息浪费等问题。
2.5 知识体系不完善
在一些高校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并没有掌握完善的专业知识,虽然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开展科研管理工作。此外,一些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虽然学历高,但是知识体系单一,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没有从信息技术化发展的角度上进行管理,最终影响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效果。
3 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
3.1 做好整體规划工作
在开展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时,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工作。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朝着网络化方向不断发展,保证技术上的合理性。只有做好完善工作,才能综合发展特点确定有效的管理目标,保证各个环节的合理性。因此,高校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掌握发展规律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标准进行整体规划,避免在管理中走弯路,并从长远发展入手,制定有效的管理目标,分步实施工作。同时,高校领导要认识到开展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做好队伍建设工作,确保经费的合理性。只有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深入性,才能完善管理内容,实现功能化发展目标。此外,高校还要从时代要求与信息技术上入手,通过不断完善与调整,实现现代化发展。
3.2 完善信息化管理模式
高校应通过引入管理经验,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式。尤其对于传统组织程序来说,也要做好改革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效果,在简化管理流程的同时创新管理理念。只有不断完善管理系统,才能避免程序的复杂性。因此,高校要从完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入手,做好项目衔接,提升科研管理质量,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与管理模式协调发展,做好管理模式的转变工作,促进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科研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主动学习先进技术实现长远发展,保证工作的灵活性。
3.3 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在开展科研信息化建设时,要从落实以人文本理念入手,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果。因此,管理层要认识到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在促进项目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完善管理制度
高校应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的需求,在提升科研水平的基础上落实科研项目,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实现信息开发与建设目标。同时,高校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各个部门间沟通的有效性。只有做好深度交流与合作,才能划分好具体责任,保证管理的科学性。
3.5 做好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还可以将管理人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要做好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借助培训教育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科研人员也要主动学习,在满足现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实现技术更新,掌握管理中的重点。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综合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培训教育。
4 结 语
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要从科研管理信息化出发,结合发展特点,在综合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组织领导工作,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只有实现统筹规划,才能展现出管理的优势,才能满足发展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喜爱,曾庆平,韩晶.浅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
[2]沈晶晶.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8(9).
[3]朱斌,古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7).
[4]朱虹凌.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0).
[5]許凌.试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J].文教资料,2017(9).
[6]王志刚,张俊杰,张晓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5).
[7]陆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