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凯
[摘 要]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为例,阐述了基于“互联网+”环境构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各个孤立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从科研经费来款、入账、报销、控制及信息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流程细化,进而促进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旨在为其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科研经费管理;高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23
[中图分类号]F232;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03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高校科研经费也逐年增长,资金的来源和支出都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庞大的科研经费体量、多元的经费来源和落后的经费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此外,在高校财务推行信息化体系建设之前,高校财务管理的各个业务模块大都是相互独立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与科研部门的应用系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互。同时,接口不匹配、数据不统一等问题,也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开展科研活动。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阐述如何基于“互联网+”环境构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整合各个孤立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从科研经费来款、入账、报销、控制及信息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流程细化,进而保障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希望能够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参考。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是项目和经费分离管理,即科研项目的立项、合同、结题等项目管理内容由科研部门管理,经费的认领、入账、预算、控制及执行等由财务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出现岗位职责交叉、遗漏等现象。同时,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信息系统相互独立,缺乏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导致出现业务流程不顺畅、信息孤岛等现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沟通不顺畅
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系统与科研系统相对独立,系统间的数据缺乏流通与共享,在经费管理分离模式下会出现信息不一致、数据不统一等问题。项目负责人、经办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间的沟通主要依赖人工,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还会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及执行进度。
1.2 报销流程复杂、模糊
面对新形势下复杂、繁重的核算业务,传统的科研经费报销模式缺乏统一规范、清晰分类的报账流程。因不同业务处理流程模糊无序,可能导致报销人往返财务报账大厅数次,给科研项目经办人带了诸多不便。
1.3 面临“信息孤岛”
大多数高校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大都处于独立运行状态,缺乏系统性、交互性。数据基本以“孤岛”形式存在,容易出现科研报销人员、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不统一,从而会增加财务人员和科研报销人员的沟通成本,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1.4 存在一定的内控风险
传统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程度低,经费预算、核算内部控制主要依靠人工解决。例如,科研项目经费的劳务、咨询、办公、差旅和设备等各项预算经费额度,主要依靠科研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人员人工监控,不仅给管理人员和项目带来诸多不便,还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
2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构建
2.1 “互联网+”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架构设计
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主要是在科研申报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接财务核算系统、网上报销、网上审批、自助投递系统和微信公众平台查询等多项财务系统,搭建了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新渠道,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本文从全局高度理顺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的关系,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
2.1.1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基础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本文以H高校为例,建立一个中间共享数据库记录财务数据发生痕迹。一方面,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归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可登录网页系统进行数据录入、更新、增减等操作,其他部门可以共享该数据库信息,但无权对非自己数据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中间共享数据库可以与其他财务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各个系统数据之间的动态处理,为高校管理者、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查询途径及准确实时的数
据资源。
2.1.2 先进的网络体系是核心技术
先进的网络体系是基于“互联网+”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技术,数据之间的动态实时交互、实时更新都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高校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化体系可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及物流畅通无阻,提高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
2.1.3 实时反馈和自动预警是保障
实时反馈和自动预警是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設计的重要保障。在核算业务发生时,数据会自动实时传输到使用端,无须再手动索取数据,便可掌握资金动态。另外,当资金预算不足时,会自动触发预警信号,传输到高校财务管理者或项目负责人使用端,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
2.2 “互联网+”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流程设计
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把科研申报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网上报销、网上审批、微信公众平台查询等多项财务系统进行对接融合,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并从科研经费来款、入账、报销、控制及信息查询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再造,进而实现科研经费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信息化。
2.2.1 科研经费来款立项流程优化
科研经费来款立项流程主要包括项目来款认领流程、项目立项预算指标下拨流程和科研项目信息与财务信息对接融合流程。
(1)科研经费来款认领流程。每一笔科研经费到账后,财务人员首先会在核算系统及时录入来款信息,然后系统会自动定时推送信息到科研申报系统及网上查询系统,项目负责人可登录系统进行来款认领,同时录入来款额度的预算分配。
(2)科研经费预算指标下拨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确认来款后,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完毕,打印来款认领单及项目经费划拨信息表,交到财务预算科办理经费指标划拨,同时数据会自动写入财务系统。
(3)科研项目与财务项目对接融合流程。科研申报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融合,能够实现科研项目与财务项目信息的一致匹配,简化了业务流程,为师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查询渠道。以上来款立项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科研经费来款立项流程
2.2.2 科研经费网上审批报销流程再造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本质是对科研申报系统与财务核算、网上报销、网上审批、微信公众平台查询等多项财务系统进行对接融合,实现了“网上科研申报+网上预约+网上审批+银校直连+微信公众平台查询”全程一体化管理,打破了以往当面审签、报销的限制,提供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与传统报销模式相比,网上“申报-审批-报销”一体化体系流程执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 “互联网+”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3.1 有利于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促进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在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系统对报销人所使用的科研项目有明确的分类与限制,能够有效避免误申报和使用项目经费的现象。此外,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内控手段和管理理念嵌入财务系统,对业务执行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可对科研经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管理。
图2 网上审批报销一体化体系流程图
3.2 有利于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实现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经费来款认领、入账、审批、报销及控制流程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即流程虚拟化。学校师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登录财务网上平台,填写并提交科研经费预算申请单、预算调整单及报销单等经费相关信息。此外,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能够优化业务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3.3 有利于增强科研项目的透明度,便于查询项目预算执行进度
科研申报系统实施对接融合后,报销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时查询每一笔报销明细,实时了解每个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及可用额度,方便对财务数据进行跟踪、统计、查询和痕迹化管理。
4 结 语
本文以H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为例,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阐述如何基于“互聯网+”背景构建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整合各个孤立的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保障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此外,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更是新时代高校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的体现。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函梅.大数据+云会计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8(29).
[2]郭娟.“互联网+”时代科研经费管理流程优化[J].会计之友,2018(3).
[3]邱均成,何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网上预约无等候报销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7(19).
[4]秦书亚.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