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列强把持下的“巴黎和会”所作出的关于将德国在我国山东所强占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坚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要求惩办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群情激奋的学生们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喊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激荡神州:“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这一场引起了全国性民族救亡运动的事件,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事件,拉开了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在学界,五四运动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五四运动,是指1919年5月4日那一天,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的运动;而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指发生在1915年至1921年间的一系列事件,从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到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激起中国民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反抗情绪,中国学生及民众发起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也包括一直延续至20年代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把1919年~1921年称为“五四时期”,并把它称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时期。
五四运动不仅在近代中国政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成為社会流行的新思潮。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由李大钊主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专号”,刊登了7篇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介绍、研究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文章,放大了传播的社会效应。同时期,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层出不穷,五四运动中涌现的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自觉地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指导思想的确定,提供了极大助力。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所以具有深刻的内容、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适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前进的要求,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任务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说,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就是“五四精神”。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时的中国,还挣扎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中,山河破碎、任人宰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后的中国以繁荣富强的面貌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明镜照形,知往鉴今,本期特别策划,回首百年前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邀请多位专家畅谈“五四百年与新时代精神”,以期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鼓励青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续写辉煌。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