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荣
1. 规划总平面图
2. 功能分区图
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促进了森林旅游的发展,进而涌现了大批的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具有保护林木资源、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同时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康体疗养、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等多种活动[1]。目前中国的森林绿化大多存在着树种单一、色彩单调、季节性变化不强等问题,彩叶植物具有色彩美和季相美等观赏特性,是解决森林公园景观单调的重要手段之一[2]。其色彩美和季相美,在造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些研究亦证实植物色彩具有改善人的心情、调节情绪的作用[3]。除此之外,彩叶植物还蕴含了浓厚人文情怀。本文以淮安白马湖森林公园“彩色森林”的规划与营造为例,探索彩叶植物的规划设计模式及注意事项。
白马湖森林公园位于淮安市南部湖滨新区内的白马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占地约798 hm2,紧邻宁连高速和京沪高速,位置条件优越(图1)。基地内部拥有丰富的河流水系资源和植被资源。笔者通过对基地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基地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现状植被品种以杨树为代表的人工林、经济林为主,常绿落叶比达9∶1,植被单一,缺乏景观变化性,物种多样性不丰富,生态稳定性较差,林相景观单一;(2)基地内部地形平坦,微有起伏,视线开阔,在竖向上缺乏变化,景观营造中不能形成丰富的视线变化,对植物造景构成了挑战;(3)场地缺乏森林特色和文化,现状以农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
(1)生态习性优先原则。本项目规划中优先选用淮安地区乡土彩叶植物和适应性彩叶植物,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乡土彩叶植物种类,同时引进了外来和栽培品种,使种群间相互协调,符合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2)考虑季相变化原则。色彩美学和季相色彩变化是白马湖森林公园中最重要的种植和观赏目标之一,植物分区规划和景观配置模式充分考虑将不同花期、色相、形态的植物进行协调搭配,从而营造多彩变化的森林公园景观效果。
(3)多元化和丰富性原则。尽可能地丰富彩叶植物品种,营造丰富多变的彩色群落,提高生物多样性。本项目以乔木为主,同时搭配灌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不同类型的彩叶植物,其中,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比例4∶6,其中乔木覆盖率为80%,草坪与地被的比例为1∶4。
3. 规划效果图
4. 炫彩展示区的菊花园
5. 红叶谷区的北美红枫景观
6. 红叶谷的规划效果图
基于现状生态资源过于单调、缺乏特色的基础上,白马湖森林公园以“彩色生态林”为主题来构建一个复合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彩色休闲名片、科研科普基地的综合性森林休闲度假公园。其中,以彩叶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是实现“彩色生态林”的关键环节,重构一个复合型的彩色生态植被群、复合游憩功能的绿色天堂(图2)。规划在保持现有植被的基础上,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人工补植为辅的方法,树种的选择以彩叶树种搭配乡土树种为主[4],结合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营造色彩缤纷、林相多变、生态野趣、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彩色森林生态系统(图3)。
“彩色生态林”着重实现以下四方面的目标:(1)重建当地植被多样性,恢复地表生态系统,营建复合型的生态资源彩色生态植被群;(2)生态涵养,彩色名片,通过明亮与艳丽的生态景观,提升旅游价值,驱动养生居所,集先进服务配套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3)以林养研,以旅游带动科研,提升林木资源的保护,成为区域植物保护与可持续性研究的中心;(4)科普教育,为孩童以及成人提供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普及森林生态系统重建的知识,提供公众亲近自然的参与途径。
森林公园的种植分区以“彩色生态”为出发点,其中划分了炫彩展示种植区、红叶谷景区、科普教育种植区和生态涵养林种植区等四个主题分区,这些大的分区里又包含了不同主题的小型种植区。每个种植区均以花卉或彩叶植物的色彩为主要特色,涵盖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观赏景观,通过群植、片植、丛植、色块、水边种植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创造缤纷多彩的季相变化和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滨湖主景区,主要以四季花海、森林公园主题花展等环形彩叶树和大片花海,营造出简洁、大气、壮观的开敞空间。其中,环形枫彩大道红艳绚丽,玫瑰花海依然壮观,以春、夏、秋季赏花赏叶为主,注重四季景观色彩搭配。植物选择合欢、元宝枫、五角枫、池杉、重阳木、无患子、彩叶女贞、美国变色柳、水果蓝、小叶栀子、连翘、紫叶小檗、洒金桃叶珊瑚等彩叶树种[5],通过大片模纹式种植、片植、疏林草地、列植等方式突出炫彩展示区缤纷大气的植物景观特色(图4)。
红叶谷景区邻近入口区南侧,通过红叶主题打造一片静谧、闲适的林阴休闲地带,在湖边种植大片采用先进园艺栽培技术培育的千株高杆多枝的红枫,营造蓝天碧波中一片红,搭配点缀精致小桥、景观亭,提供了观赏与休闲的景致和场所。区域以春秋季赏景为主,突出邻补色植物——红(紫红)黄绿色,营造秋季层林尽染的景象;主要采用混交林、片植、群植、丛植等形式,包括银杏、黄连木、落羽杉、枫杨、三角枫、茶条槭、马褂木、金枝槐、秋红枫、元宝枫、美国红枫、五角枫、无患子等彩叶植物(图5、6)。本区域运用大面积色叶林的种植,营造完整盛大的植物景观,秋季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科普教育种植区位于入口区科普会馆周围,通过不同植物品种和主题分布的方式突出植物的自然观赏性和科普性。配合此区域的科普功能,选择趣味性强和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植物品种,如当地的果树品种、有奇特观赏特性的植物、新优彩叶植物以及观赏园艺品种(图7),并挂牌以增加科普性;开辟蓝莓采摘园等主题植物景区,增强参与性。植物配置方面符合四季赏景要求,重点展示红色、粉色、白色、黄色、紫红色、绿色等色彩,突出对比色种植(红绿白)和邻补色植物(红紫黄)等色彩搭配方式;种植方式以丛植、片植、孤植、模纹式种植为主,如香樟、水杉、香泡、云杉、栾树、刺槐、紫叶桃、紫叶碧桃、日本早樱、日本晚樱、紫薇、花石榴、月季、紫荆等彩叶品种。
7. 科普教育区
8. 生态涵养林
9. 水杉林景观
10. 滨水畔的植物景观
生态涵养林种植区位于基地南侧的大片水网密集区域,以湖滨湿地、芦苇栈道、亲水平台、生态浮岛等湿地生境景观为主,以湿地体验为主,让游人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本区域以湿地涵养林为主,选择各种水生植物,突出湿地的净水能力,同时增强水体的抗污能力,提高生态效益。湿地周边植物多选择乡土树种,模仿自然群落的配置手法,突出杉林柳岸,营造生态自然野趣的景色,突出展示绿色、黄色、红色等色彩,选择单一色彩种植和邻补色植(红黄)方式,采用混交林、片植、丛植、群植、水边种植等方式,植有垂柳、水杉、池杉、落羽杉、合欢、乌桕、木槿、石榴、香蒲、芦苇、灯芯草等(图8)。
白马湖森林公园是以自然性和生态性为主导的森林景区,风景林是体现彩叶森林的重要景观之一。由于现存林地基本为次生林,林相较为混杂,因此风景林营造设计以补植补造为主,选择三角枫、元宝枫、红枫、枫香、无患子、水杉、池杉、银杏、乌柏、黄栌等彩叶植物构建彩叶植物群落。
该风景林着重营造两种类型的观赏效果:一是林区内部近中景尺度。在林冠下漫步观赏,畅游自然中,享受森林旅游的乐趣。近中景尺度的风景林营造需要突出垂直层次、形态细节和色彩质地,因此可分为主林层、次林层、中下层三类。其中,主林层和次林层选择形态高大、色彩鲜艳的彩叶树种,中下层选择具有优美树形、观赏价值较高的彩叶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通过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来形成垂直面上层次参差的变化,更好地凸显风景林的垂直层次和色彩变化。二是从公园外部远景尺度。如公园内的红枫谷风景林,在地形改造的基础上,以丛植、群植和片植的方式营造秋色叶森林群落。如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配置银杏、黄连木、落羽杉、枫杨、三角枫、茶条槭、马褂木、金枝槐、秋红枫、元宝枫、美国红枫、美国皂荚、五角枫、无患子、红枫、鸡爪槭[6]等不同彩叶树种组合,形成绚丽多姿的季相,如秋季特色风景林,成为森林公园的标志性色彩。
基地内部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属于江淮平原的典型水网形态。现状水体旁的植物过于单一、杂乱,生态破坏较大。因此,以彩叶植物和水生植物对滨水景观进行恢复和营造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点。滨水景观的彩叶植物配置主要有湿地植物群落和河道滨水景观这两种类型。
表2 白马湖森林公园彩叶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其中,湿地植物群落的营造通过保留水体旁原有的绿色植物,在湖边种植大片水杉、池杉、落羽杉和乌柏等耐湿乔木,再结合木槿、木芙蓉、石榴等灌木,最后点缀香蒲、芦苇、灯芯草等水生植物营造出层次高低错落、色彩起伏变化的湿地植物群落。项目避免人工类型驳岸,随形就势亲近自然,逐步过渡,在浅水区中栽植芦苇等亲水植物作为大面积的主景,并逐渐过渡到湖边的低矮灌木及岸边的垂柳和乌桕等,整体上则构成了一个大自然原生态的美景。
河道滨水景观则结合场地内较平直的河道,配置树形优美及线条明显的彩叶植物,丰富画面构图,如沿河植垂柳,搭配鸡爪槭等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作为点景树(图9),营造清雅细腻的倒影景观,丰富滨水景观层次(图10)。在较为平静的湖面以自然式种植方式配植彩色叶乔木,整形修剪彩色叶灌木,突出画面感,群植或片植时构画观景线,营造空间透视感。同时结合湖面、亲水平台、廊桥、水榭配置,搭配色彩鲜艳的红叶石楠球和紫叶小檗,形成层次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滨水休闲景点。
白马湖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彩叶植物共有94种以上,约占总品种的40%。从表2中可以看出园中彩叶树种优先选用了淮安地区的乡土植物品种,其中乔木类型中彩叶乡土树种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地带性。与此同时,许多栽培种和引种的彩叶植物具有乡土彩叶植物所没有的特色,可以丰富森林公园的色彩和季相变化,实现白马湖彩色森林的规划目标,同时可以为周边区域乃至整个淮安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将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以彩叶植物为主导的“彩色森林公园”。
彩叶植物的应用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在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彩叶植物规模化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城市的彩叶植物种植都面临着品种简单、色彩单一缺乏变化等问题。本文通过详细介绍白马湖森林公园的彩叶植物应用,分析其多色彩、多品种、多层次和多形式的营造方式,以期为今后的彩叶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