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陈从周园林思想在安宁楠园营建中的体现

2019-05-23 01:36:12马珂邓林森唐文
园林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师园周先生假山

马珂 邓林森 唐文*

1. 楠园总平面图

2. 楠园主次空间分布图

陈从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研究学者,早期学画于张大千门下,在传统文学与书画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他所编写的《说园》《园林谈丛》《园综》等古典园林相关研究著作,饱含了诸多传统园林营造理论与思想。在建国之后,更是多次主持了古典园林修复项目如上海豫园东部、皋水绘园、宁波天一阁东园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陈先生一生真正意义上个人创作的园林不在江南,而是在云南省安宁市百花公园西南一隅,名为楠园。陈先生曾这样评价:“纽约的明轩,是有所新意的模仿;豫园东部是有所寓新的续笔,而安宁的楠园,则是平地起家,独自设计的,是我国园林理论的具体体现。”[1]可见楠园是陈从周自我创作的一件古典园林佳作,那么,楠园是如何具体体现我国园林理论以及陈从周先生的诸多造园思想呢?本文将从楠园整体选址布局、园中各个空间及要素的营造手法切入,探析陈从周先生如何在楠园营造中融入毕生园林思想。

1 选址布局

楠园位于云南省昆明安宁市百花公园东南角,由于园中建筑及家具木构材料皆选用当地楠木,而园中也植有楠木数株,故取名楠园。园面积不足6 666.67 m2,整体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00 m,南北最宽处约70 m(图1)。整体布局以中心山水区为主空间,园外四周环竹。1991年楠园竣工后,陈从周先生作诗云[2]:

新筑楠园水石奇,此身疑到习家池。

长廊曲槛徜徉转,幽径叠岩顾盼宣。

高树摇凉鲜欲滴,活泉涵影鸟争窥。

何须访戴山阴道,轩阁恰心未觉疲。

题诗的首句“新筑楠园水石奇,此身疑到习家池。”提到楠园中心水池有习家池之遗韵,而在明代造园名师计成所书《园冶》中,论述郊野地园林选址构园时也有文曰:“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3]这里提及的“构拟习池”便指构建郊野园林需要依循习家池的选址布局进行。而习家池是东汉时期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在白马山下所建郊野园林。他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钓鱼台,台上建重檐六角亭,池畔列植松竹[4]。而陈从周先生诗中之意,似乎已将楠园定义为郊野园林的性质,但它实际依然是一座城市山林。当代的楠园想保有古典园林最纯真的山水气质,“构拟习池”的郊野园林便是楠园布局的不二之选。而园林内外高大的树木与苍竹,隔绝园外高楼大厦,分割出一片自然山林空间,成为楠园的基调。

诗的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园中具体景致“长廊曲槛徜徉转,幽径叠岩顾盼宣。高树摇凉鲜欲滴,活泉涵影鸟争窥”[5]。长廊幽径、叠岩高树、活泉鸟影,丰富多样的园林要素体现着陈先生营构楠园时的着力点。楠园整体布局可分为五区。中心山水区作为全园的核心主空间,山、水、花木、建筑园林要素兼备,而北山南水确定了园林的整体山水格局。池东岸为园中最大建筑春花秋月馆,馆坐东朝西,是一鸳鸯厅形制,似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退思园的退思草堂。馆前有5 m宽的平台,台西向临水,可观戏赏月之用。与春花秋月馆隔池向望是春苏轩,轩同样坐西朝东,东侧隔一假山,山上多植桂树,让人联想到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与轩后黄石假山的关系。春苏轩南接池南水廊,廊中心处设一六角攒尖亭——楠亭,与北山形成南北对景。在主空间周围环以藏春小院、安宁阁院以及西、南两处入口院落共计四个次空间(图2)。而在楠园南侧有一约60 m长的通道,是连通楠园西、南两入口的快速通道,位于水廊背后,与园中部景致有一墙之隔,从围墙上的漏窗中可隐约见得楠园中部。通道沿途有四座南北朝向的一层古建,似是公园管理或服务用房。

3.“流泉”“宜秋”与豫园鱼乐榭隔水花墙对比

诗的尾句“何须访戴山阴道,轩阁恰心未觉疲”便是一句总结与感叹。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言:“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山阴一带的自然山水之美古人早有定论,而陈从周先生的故乡也是在山阴上虞。由于安宁的楠园已汇江南园林的精粹于一身,所以身在此园中便无须顾盼山阴之美。

2 园景概述

2.1 水与廊

“园林之水,首在寻源”楠园水源位于假山西侧,由怡心居小院东一方清潭中流出,经白墙下一小拱门流出,拱门内外分别书写“流泉”“宜秋”二字,水印泉门,形如满月。而此形式在陈从周先生主持修复的豫园鱼乐榭处也有一例,水经隔水花墙下半圆月洞门流过,墙上设花窗,墙内外空间通过水与窗景的联系变得生动有趣(图3)。

楠园流水从“流泉”门洞出,过一石桥,东流入大池中。假山东侧、春花秋月馆北侧为水尾,同样过一石桥,收于春润亭之下。池东岸紧邻春花秋月馆平台,南向蜿蜒东去流入通宜轩下,轩连水廊,环绕池之南岸。游廊为园林中的脉络,在园林中处极其重要的地位。陈从周先生在讲述园林游廊设计时有言:“游廊有陆上、水上之分,又有曲廊、直廊之别。造廊忌平直生硬,但过分求曲亦觉生硬勉强,网师园及拙政园西部水廊小榭,下部用镂空之砖,似为较胜。”[6]池南侧游廊便采用下部镂空的方式,同时水流从廊下穿入,廊内侧到园墙之间的空间,依墙叠石,围出一方小池,锦鲤可在廊下及水石间洄游。此外,“水廊佳者,如拙政园西部的,不但有极佳的曲折,并有适当的坡度,如《园冶》所云的‘浮廊可渡’,允称佳构”。而楠园南侧水廊亦有微妙的曲折高低变化,从通宜轩到楠亭段水廊名为春廊,春廊坡度先升后降,到达楠亭,而楠亭为六角攒尖亭,与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形态极为相似(图4、5)。网师园从濯缨水阁处到月到风来亭之间也有一段水廊相连接,此段水廊坡度亦先升后降,取名为“樵风径”,取之古代樵夫上山砍柴之意,而月到风来亭则是樵夫上山后歇息点。亭下叠石抬高亭基面,寓意月到风来亭为一山亭。古代文人崇尚渔、樵两种职业,视其为真隐士,而居于网师园的文人有着同样的追求。多年之后,张大千也选择隐居网师,而陈从周早年拜张大千学画时也对网师园产生深厚的感情,并且在他日后的诸多著作里也曾将网师园评定为小型园林的佳作。楠园南部从通宜轩到水廊、楠亭的格局与网师园极为相似,或许,陈老有意将自己最爱的网师风貌移植到楠园之中。

2.2 藏春小院

水池西侧,隔一土石叠山,山上栽种桂花数株,假山西侧为春苏轩,轩南北两侧留有1 m狭道,南侧狭道与池南水廊相连,北侧狭道则可通往藏春小院,小院东侧出口与水池西北角水口处的石桥相连,此出口为一月洞门形式,门上悬“藏春”二字,而从院内看月门上则书“引翠”二字,可见楠园西南角园中园有门内藏春,门外引翠之意。小院内高竹沿墙而种,围合空间,竹下多植杜鹃,春花烂漫,园可藏春。而从月洞门望向中心池水区,月门所框之景伞草石桥,远处春花秋月馆与水廊倒影水中,园可引翠。通过一道月洞门,主次空间相互渗透,既是相互借景,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路径引导作用。

2.3 “音谷”叠山与桥

从藏春小院内东望月洞门所框之景中,水畔立一巨石,上刻“音谷”二字,而出月门,渡石桥,便是假山西侧入口。叠山造“音谷”,似乎有参考寄畅园“八音涧”之意趣。八音涧是明末清初叠山名师张南垣与其侄张铖之作,山引惠山二泉,蜿蜒于假山之中,而陈从周先生如何将楠园假山营造出“音谷”的意境?从南向北观假山,高约4 m,山底洞内游径曲折蜿蜒,时而顶不留空,时而面水留洞,光影在山洞内随晨昏转动。山后竹树繁茂,鸟鸣四起,而“音谷”之意或许便指水声、风声与鸟声在山谷间的交响成韵。

沿山脚北行,过伞草径,水面浮一三折曲桥,曲桥贴水而建,正如陈先生所言:“……桥与水平,则游者凌波而过,水益显汪洋,桥更觉其危了……”桥侧不施栏杆,极尽自然质朴之感,相似的如苏州艺圃三折石板曲桥,池水穿桥下而过,流向假山。楠园中的桥共三处(图6),皆在池北侧,除了最中心的三折曲桥外,另外两处分别在东侧水口与西侧水尾处,石板微拱,环以石矶,有古朴之感,置于狭窄的水口与水尾出,划分空间参差,同时标识出了水的来龙去脉。过曲桥北折进入山洞,洞内曲折幽闭,洞中时而可窥见曲桥行人,可远眺楠亭;时而山顶开洞,可仰望天光树影。洞中三折后出洞,两侧依然巨石壁立,夹一曲径,东折上行可到山腰处,有路径可通往春润亭。假山上植有紫红色勒杜鹃,以及香樟和竹。

2.4 安宁阁小院

4. 网师园樵风径与月到风来亭

5. 楠园春廊与楠亭

6. 楠园水与桥

7. 楠园景观视线分析

沿山腰径到达春润亭,亭旁有植4株红枫,带来秋意。春润亭是楠园最东北侧建筑,地势较高,可俯瞰整个园中部景致。而从亭南行,经过春花秋月馆后,便到了安宁阁小院。安宁阁形式与苏州沧浪亭看山楼相似,下为一片叠石山洞,上坐一阁。而这处院落设计最为精妙之处在于沿石山有一墙伸出,墙边一小池,墙上有一小木门,似柴扉紧锁,门下有一1 m见方的木平台穿墙而设,平台仅容一人,下有池水流向墙外,而游人需经过池中三汀步石块方可到平台。柴扉墙之后是一块三角形院落,院北侧高竹一丛,紫藤一株,蜿蜒绕门;南侧便是安宁阁下的叠山,下有山洞可回到柴扉墙外,而上有13级石阶登道,通往二层安宁阁。小院的营造巧思便体现在用一园墙将空间切割后,施以山水小景,水池穿墙内外,联系着两处空间,而墙上一木平台,一柴扉紧锁,更是引人好奇。游人从山洞穿入,方可到墙后的三角空间,仿若《桃花源记》中的穿越之感,来到世外桃源。

从安宁阁小院出南行,便又回到了通宜轩,穿过通宜轩北出一梅花门,东出八边形园门,便到达楠园东南入口院落,此院一直石阶下行,两侧竹木参天,可想若从此门入园,便可体会城市山林的真意。

3 营园手法

3.1 东西向的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楠园中多处主体建筑皆以东西朝向,入口亦在园东南及西侧,无论从游园路径引导,亦或是整体建筑朝向都控制此园以东西向设计展开。尤其楠园中的五处主体建筑,即春花秋月馆、春苏轩、通宜轩、安宁阁、怡心居,其中除了怡心居坐北朝南外,其他四处皆东西向布置,这与《园冶》中所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取乎景,妙在朝南……”相背,而江南园林多守此法,如拙政园远香堂,退思园退思草堂。陈从周先生在所写的《有法无式格自高》一文中讲述“……至于楼台亭阁的布置,虽无定法,但按基形成,格式随宜,花间隐榭,水际安亭,还是要设计人从整体出发,加以灵活应用。古代讨论造园的书籍如《园冶》《长物志》《工段营造录》等,虽有述及,最后亦指出其不能守为成法的”。此外,云南气候四季如春,并无北方明显的冬季北风,因此建筑朝向也有其不墨守成规的理由,再次印证园林设计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性质。

3.2 视线引导

园林重在借景,《园冶》中有言:“构园无格,借景在因”,但借景往往指借园外之景,无论是远山近水,或是邻家红杏。对于大多数江南私家园林而言,高墙导致的封闭空间无法做到借景园外,因此,陈先生认为,园内尽量采用“对景”,如拙政园枇杷园的月门对景雪香云蔚亭,并说明“借景”与“对景”实际是一回事,“借景”即园外的“对景”。而在楠园之中,对景有三:一者,门中对景。从东南门开始,便一路受门中对景的引导。无论月门、方门、梅花门,所对之景皆设计巧妙,尤其藏春小院月门及安宁阁小院的月门,所框之景,内外兼佳(图7)。二者,漏窗之景。楠园的精巧漏窗集中在池南春廊上,春廊由东到西,曲折不大,但与南侧围墙时分时合。漏窗嵌在墙中,窗所对景致皆有所构图,尺幅窗,无心画的手法处处体现。步移景异中不仅体会到空间的流动,更是画中游的乐趣。三者,石框之景。楠园中的假山石洞有两处,一处是中部北假山,另一处则是安宁阁下假山。每个山洞的出口皆设计有良好的对景,尤其是北假山洞开三口,东向正对春花秋月馆与春润亭,南向对楠亭,东向正对三折桥与藏春小院月洞门。正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一般,每扇门正对一处重要的景致。

4 结语

楠园总体布局似寄畅园山、水、廊的关系;春花秋月馆似退思园的退思草堂,建筑同鸳鸯厅的形式,而建筑前留一平台,用以承载观戏顾曲、饮酒赏月、诗会雅集等活动;春廊与楠亭,妙似樵风径与月到风来亭的关系;苏春轩与轩后假山,似小山丛桂轩与云冈的关系,建筑背后依山,寓意山居;中心水池西北源头处“流泉”“宜秋”的跨水花墙,取意豫园鱼乐榭旁跨水花墙之法;北山以“音谷”取名,更是寄畅园八音涧神似与延续。山下贴水曲桥,则延续艺圃的古朴。

陈从周先生在楠园的设计中既融入了个人一直以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成就,又延续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精华,更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创新。楠园虽在云南,却是近代造园师陈从周先生实践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方法较为极致的一例作品,在中国园林史上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附:楠园小记

安宁有温泉,昆明之胜地也。

昆明景物,四季长春,世人所向往者。

安宁县邀余游,居之真神仙高境,

山水信美,遂有构园之思,以为游人憩息之地。

园有水一泓,倚山垒石亭馆参列,

材采楠木,为之故日楠园。

园可以闲吟,可以度曲。

更容雅集举觞,秋月春风山影波光,游者情自得之。

一九八七年丁卯夏至 陈从周

猜你喜欢
网师园周先生假山
假山
网师园的岛屿、深山与幽径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4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心理与健康(2018年7期)2018-05-14 10:01:50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6
岁月如歌,师恩难忘—纪念周小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歌唱艺术(2017年10期)2017-05-18 02:28:58
细腻不等于多情
空间·诗画·意境
礼必须到
简析园林工程假山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 14:11:06
我的小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