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而感染。我国布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以散发病例为主,但暴发疫情仍时有发生。2018年2月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发生了一起羊肉交易市场内的布病聚集性疫情,相继报告了3例病例,病例均为吴窑镇羊肉交易市场内从事屠宰羊的人员。为进一步掌握当地羊肉交易市场内从业人员的布鲁氏菌感染现状,探讨布病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开展本次调查。
1.1调查对象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羊肉交易市场内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育羔员和牲畜交易、屠宰、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
1.2 调查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 由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员采用现场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从业防护措施、工作和饮食习惯等。
1.2.2血清学检查 参照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采集每位调查对象5 mL静脉血,经离心后留血清冷藏待查。用布鲁氏菌虎红平板凝集反应(RBPT)进行初筛,对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者进一步做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及以上为阳性[1]。
1.3质量控制 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对参与现场调查、血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录入等人员进行指导培训。采血器材和检测试剂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配备,其它实验室检验设备、现场调查表统一由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和印制。现场问卷调查工作由4名以上调查员同时进行,问卷填写结束经调查员审核无误后提交给现场负责人进行复核,统一汇总后交由数据分析人员处理。调查数据采用平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血清学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血液样品采集、处理、保存与分析,保证操作符合质量要求。
1.4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利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利用Excel 2013进行数据整理,利用R3.5.1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不同组别的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1调查场所概况 吴窑镇羊市场与羊屠宰场相邻,羊屠宰场机械化流水作业操作,环境卫生尚可,所有羊均经兽医部门查验《动物防疫合格证》及免疫档案和畜禽标识后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入场,2017年9月至次年1月,由外地人承包了屠宰场,其他月份均不屠宰。通过联系承包商,既往屠宰场人员未发现类似症状,羊的来源较广泛,主要为甘肃、安徽、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羊,本地较少。羊市场作为交易点,但羊贩在交易点现场直接宰杀后售出较常见,宰杀过程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2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208名羊肉交易市场从业人员。年龄:最小29岁,最大77岁,中位数47岁;性别:男性152人(73.08%),女性56人(26.9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9人(90.87%);户籍:本地183人(87.98%),外地25人(12.02%),外地户籍主要为邻近的山东、安徽等;工作岗位:屠宰86人(41.35%)、内脏处理27人(12.98%)、羊肉交易41人(19.71%)、皮毛加工12人(5.77%)、养殖12人(5.77%)、运输贩卖10人(4.81%)和其他(挤奶、兽医等)20人(9.62%)。从业年限:最少3个月,最长42年,中位年限为20年;年平均从业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2个月,中位时间为7个月。防护情况:工作时穿工作服的123人(59.13%),戴手套的157人(75.48%),戴口罩的81人(38.94%)。行为情况:手上有伤口的25人(12.02%);吸烟的105人(50.48%),其中在工作中吸烟的46人(22.12%);工作中进食的66人(31.73%),其中在进食前洗手的58人(27.88%)。工作场所清洗消毒情况:工作场所清洗消毒由市场统一安排实施,每天1次,消毒剂为含氯制剂。
2.3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采集了所有208名从业人员的血清样品,经RBPT、SAT检测布鲁氏菌感染阳性11例,总感染率为5.29%,滴度分布为1∶100有1人,1∶200有3人,1∶400有1人,大于1∶400有6人。
感染者中,有7人(63.64%)曾经出现与布氏病相关的症状/体征,其中持续一周以上发热的4人、乏力/多汗的7人、游走性关节痛的3人,出现以上多种症状/体征的有3人。
感染率方面,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5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0年从业年限组感染率最高,从事屠宰的感染人数最多有8人,感染率为9.30%,从事皮毛加工的感染率最高,见表1。
2.4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根据感染情况将调查对象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感染组中从事屠宰的比例(72.73%)高于非感染组(4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3),提示从事屠宰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4.07, 95%CI: 1.05~15.81);感染组工作中戴手套的比例(45.45%)低于非感染组(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提示工作中戴手套是可能的保护因素(OR=0.25, 95%CI: 0.07~0.85);两组间吸烟、工作中进食和手上有伤口等行为因素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布病感染情况Tab.1 Infection of brucellosis among respondents
组别人数感染数感染率(%)χ2(P)性别 男15295.920.45(0.50) 女5623.57年龄组(岁) <30320- 30~4124.882.63(0.27) 40~6323.17 >507279.72从业年限(年) <53425.88 5~4212.38 10~5811.727.09(0.13) 15~3313.03 >2051611.76岗位 屠宰8689.30 内脏处理2713.70 羊肉交易410- 皮毛加工12216.671.83(0.40) 养殖120- 运输贩卖100- 其他200-
表2 布病感染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Tab.2 Relevanc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rucellosis infection
影响因素感染组非感染组+-+-χ2 (P)岗位 屠宰83781194.72(0.03) 内脏处理110261710.16(0.69) 皮毛加工29101873.29(0.07)防护 穿工作服74116810.10(0.76) 戴口罩38781190.67(0.42) 戴手套56152455.66(0.02)行为 吸烟7498990.80(0.37)工作中吸烟74391582.84(0.09) 工作中进食47621350.12(0.73) 进食前洗手38551420.01(0.96) 手上有伤口38221752.56(0.11)
2018年2月江苏省如皋市报告了3例从事屠宰羊的布病病例,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如皋市2013年和2015年曾报告2例布病,这2例患者均未明确传染来源。本次调查的从业人员布鲁氏菌感染率为5.29%,感染率低于江苏省重点地区的职业人群(21%),但高于邻省浙江的高危人群(2.40%)[2-3]。感染者中以从事屠宰岗位的数量最多,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屠宰是可能的危险因素(OR=4.07, 95%CI: 1.05~15.81),工作中戴手套是可能的保护因素(OR=0.25, 95%CI: 0.07~0.85),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4],可见从业过程中,屠宰这类赤手频繁暴露于畜类的肉、血、内脏和皮毛的岗位,较容易引起布鲁氏菌的感染。部分从业人员工作中吸烟、进食的习惯,其和感染的关联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相关影响因素的样本量不足所致,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究[5]。
针对如皋市羊肉交易市场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防护措施不到位,羊只来源复杂的情况,建议开展易于接受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时要穿戴工作服、口罩、手套,工作期间不抽烟、不吃零食,工作结束要及时清洗、消毒等;同时规范隔离、检疫、消毒、屠宰、销售流程服务等措施[6]。
利益冲突:无
引用本文格式:张正,高礼勇,谈忠鸣,等.208例布鲁氏菌病高危从业人员感染现况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5):472-474. 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9.0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