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可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儿童盆腔脓肿是由腹腔感染性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脓液集聚于盆腔,多由肠管或大网膜包裹而成;多见于阑尾、梅克尔憩室化脓或穿孔延误治疗后;由于儿童本身的特点,病史症状描述不清、体征多不典型,在基层医院极易造成误诊[1-2],我们对本院既往盆腔脓肿行超声定位经皮穿刺排脓治疗患儿分析发现:在超声辅助下脓腔冲洗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缩短感染控制的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小儿外科2008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经皮超声穿刺抽吸盆腔脓肿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穿刺术后是否行脓腔冲洗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抽吸组20例,脓腔冲洗组16例。
入选条件:(1)病史超过2周,腹部超声或CT证实为盆腔脓肿,直径超过3cm;(2)不合并有弥漫性腹膜炎。
在超声探头探及脓肿液化与体表最近距离处做一标记同时估计脓腔内脓液量,按无菌操作要求,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使用“12”号粗针头作为穿刺针(针头够不到脓肿时可改用硬膜外穿刺针)。术者边穿刺边回抽,抽到脓液后,由助手以止血钳夹住针头帮助固定,超声探头自腹壁监视、定位及观察抽吸情况,顺利抽到脓液后连续抽吸,适当调整进针深度及方向,尽量抽吸干净,单纯抽吸组据此方法执行;与此同时,脓腔冲洗组根据抽出的脓液量向脓腔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再次抽吸,反复冲洗多次,直至抽吸液清亮。穿刺后脓液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经验性使用三代头孢+奥硝唑(3岁以下使用甲硝唑)联合抗感染治疗,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回示后再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1]。
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及性别;同时记录患者治疗的相关情况,包括患者的退热时间、腹部压痛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反复抽吸的穿刺次数。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纯抽吸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4±0.6)岁;脓腔冲洗组:男9例、女7例,年龄1.9~12岁,平均(5±0.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6例儿童盆腔脓肿患儿均得到了有效治疗。与单纯抽吸组比较,脓腔冲洗组的退热时间、腹部压痛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缩短(P>0.05);脓腔冲洗组的穿刺次数亦有所减少,但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s)
表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比较(±s)
穿刺次数(次)单纯抽吸组202.35±0.674.70±1.4611.40±1.761.40±0.68脓腔冲洗组161.19±0.402.94±0.778.56±1.101.13±0.34 t 4.344.665.921.32 P<0.05<0.05<0.050.19组别例数退热时间(d)腹部压痛消失时间(d)住院时间(d)
超声引导下脓腔穿刺抽吸后行脓腔冲洗是否能够使患儿进一步受益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状况进行了观察,穿刺后脓腔冲洗利用水流的稀释作用彻底清除脓腔内残存炎症渗出物,改善脓腔壁表面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再次渗出,有利于预防穿刺后脓液的再次形成,使炎症快速消退,促进患儿尽快的康复[3];我们的临床总结也支持这一观点,所以,建议在脓腔穿刺抽吸后同时行脓腔冲洗,该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