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零售业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商品需求,便利店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且飞速发展。因此,对于传统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改革与策略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便利店的根本属性是便利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便利店其独特的服务便利性,以及便利店服务价值提升的定位要求和服务缺陷,进而探讨便利店如何进一步实现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便利;标准化;服务;对策
以人为本,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新的时期,人民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服务价值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反复提到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从服务人民的角度去谋发展。便利店,作为直接贴近大众的小型零售店,旨在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加油”。在服务价值理念的驱动下,便利店的实际服务功能也更加突出,内涵式发展成为时代趋势,而传统的便利店也正面临着一场全新洗礼,便利店的标准化建设也正合时宜。
一、便利店具有独特的服务便利性
便利店,是为顾客提供便利的店铺,它的“职能定位”就在于满足顾客在生活上的便利性需求。可以说,它的功能与超市是互补的。现代化的便利店,作为零售业的一种重要业态模式,是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利用新型设施和管理技术,为顾客提供24小时连续性服务的店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购物便利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也为便利店业态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017年,我国便利店的总数量多了1/4,根据《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2017年36个样本城市中便利店增长率高于10%的比重达到61.1%。
按照服务的宗旨,便利店在服务上主要体现在四大优势:一是在时间上的优势。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一般都比超市等零售业态要长,往往都是24小时持续性营业的。而超市一般的营业时间是早上的9点半到晚上的10点左右,这就不能满足一部分上班族或者夜班人员的消费需求,而便利店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条件。二是在空间上的优势。从地域分布来看,便利店比超市等零售点更加贴近消费者,由于布点密集,一般消费者步行10分钟以内便可以到达,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虽然超市在商品种类上占據绝对优势,但是并不能满足家庭快速购物,特别是一些偏远的乡镇,去超市购物往往不太便利。三是在商品上的优势。一般便利店内的商品种类大约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每一种商品在商品特性、包装及规格等方面都尽量体现出便利性特征,满足居民消费的小容量和即时性,也满足消费急需性和调剂性。在门店的商品摆设上,便利店的货架较超市明显要低,而且商品的布置简单明了,购物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根据顾客自身需要而选择,满足顾客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根据不完全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最后付款完成所用的时间大约仅有3分钟。四是在服务上的优势。除了商品以外,服务也是便利店需要提供的重要内容。国内已有许多便利店都为顾客提供了各类服务,如快递服务、银行服务、复印服务等等。依托便利店服务化,许多便利店也开启了社区服务中心的打造。
二、便利店服务价值提升的定位要求
从服务机制驱动的角度看,便利店从自身开店的理念上确实存在着时间上、空间上、商品上和服务上的优势,而对于当前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价值的不断提升,则是未来各类零售业态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照服务价值提升的方向,便利店未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定位要求:
一是本业化。便利店,顾名思义就是要带来顾客便利需求,因此便利店的开设,必然要走服务便利化之路。在国内便利店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难免会走赚销量的路径,这就可能会使它们背离便利这一本质。所以,在服务驱动下,便利店一定要回归提供便利这一商业本质,想方设法获取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
二是简单化。便利,决定了无论是商品选择还是商品交易,都要带给顾客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因此,简单化也应作为便利店服务价值提升的重要定位要求。首先,商品的结构要确保简单化,方便顾客选择。其次,门店的布局设置要简单化,方便顾客进行购物活动;最后,操作也要简单化,这样既能方便员工操作,提高经营效率,还能方便顾客交易,节省顾客等待时间。
三是便利化。服务,越来越成为便利店需要为顾客提供的重要内容。当下便利店的竞争,与其说是商品的竞争,不如说更是服务的竞争。为了提高顾客的返客率,便利店需要的是赚取更多顾客的信任,因此要在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可以考虑为顾客提供送货服务、休闲茶吧服务、免费充电服务等等。
四是快速化。便利店是需要与当前快节奏的时代相适应的,因此要尽量满足消费者对快节奏购物享受的需求,保证顾客选购商品尽量快、支付结算尽量快。同时,快节奏也意味着变更速度快,因此也要满足商品更新换代快、门店换装更新快。
从以上几个定位要求来看,无论是简单化、便利化还是快速化,都需要便利店在运行模式、软硬件设施还有相关规范上追求标准化,确保流程的标准化、设施的标准化、商品的标准化、管理的标准化。可以说,在服务价值驱动下,便利店的标准化是风向标。
三、便利店在服务上仍有较多顽疾
从目前国内便利店的服务供给水平来看,总体上还是处于中等水平,许多便利店的服务质量依然是差强人意,有些便利店在光鲜的表面下也有基本服务上的缺陷,离标准化还有较大的距离。
第一,服务方位相对不足。这是受便利店小体量和低收益等直接约束的。受到各种成本上升的影响,便利店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迫于此,许多便利店会减少商品种类,尽量多选择销量好的商品,这便与本业化的宗旨和快速化的节奏相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便利店平均每日的销售额仅为4800元,与发达国家便利店差距较大。在诸多因素限制下,便利店能够提供的服务也会相应减少,难以给顾客很多优质的体验,这也就较难赚取顾客的返客率。
第二,门店形象和商品货柜布局同质化明显。时髦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追求,便利店的大部分顾客是年轻人,对新鲜度的热衷度相对较高。而从国内大量的便利店来看,门店装修特征雷同的情况不占少数,内部商品货柜布局相似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可以说,便利店的外在形象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趋势,这不利于便利店的发展。
第三,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便利店的标准化,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还体现在软设施的标准化。其中,服务人员给顾客带来的服务也要向标准化贴近。但是,目前国内便利店的服务人员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的顽疾,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在日本,7-11便利店有着“只有顾客想不到,没有7-11做不到”的良好口碑,但国内便利店却非常罕见。甚至,也有些便利店带给顾客的感受就是没有服务关怀,服务人员面对顾客的需求存在着挂着面孔、事不关己的情况,与便利店的服务宗旨背道而驰。
第四,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不强。国内的大部分便利店更加注重规模的扩张,从开设之日起,就以迅速占领市场为目标。但是,在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等建设上却没有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强化,许多管理方式都是从别的便利店那里简单复制过来,没有真正从服务顾客的角度去设计。
四、便利店标准化的路径思考
面对当前便利店服务方面存在的顽疾,未来便利店的标准化建设,以服务驱动为导向是根本要求,也是大势所趋。聚焦在服务这一理念上,便利店标准化的路径主要可落脚在以下几个“标准化”。
第一,供应链的标准化。许多便利店的商品种类不够丰富,主要的瓶颈还是在于进货渠道单一,物流配送对供应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去统筹考虑标准化建设。应从商品丰富程度、商品质量、商品供应速度、资金流管理等角度,综合考量上游供应商,尽量选择满足这些条件的供应商作为长期合作对象,促进供应链的标准化,这样才可能实现商品优、效益优、服务优。
第二,门店形象的标准化。门店的形象整体统一且各有特色,这是对便利店特别是连锁便利店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要把便利店的品牌设计、装修标准都置于一个足够的高度来考虑,尽量使便利店的文化形象能够满足现代化特征,并且能够契合本地区域特色。在商品陈列方面也要加强标準化管理,优化设计货柜布局,对常规货柜、焦点货柜、专属货柜、单面靠墙货柜等都要统筹做好布置,既要突出商品陈列,又要方便顾客购物选择。
第三,设施技术的标准化。要提升便利店的服务水平,就必然要提高便利店的设施技术投入,要考虑建立专业的技术团队,从服务顾客的角度,量身定制各类服务设施。限于便利店小体量的特征,应在统筹优化便利店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加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利用店内和店外的闲置空间,布置手机充电装置、免费无线网络等信息设施,解决顾客因手机没电或者网络收费等局限性而无法顺利购物。同时,也要加大基本生活上的人性化设计,布置免费热水装置、休闲空间场所等,提高顾客的生活体验性。
第四,配送服务的标准化。对于国内的许多便利店特别是社区便利店,配送服务方面还需提高服务能力。虽然便利店有明显区位优势,但是“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要求对便利店配送的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应有效利用“O2O”技术,加强便利店与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将线上服务有机融入到便利店功能,增强电商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购物便利性。
第五,员工服务的标准化。便利店提供的服务,必须要把握好以顾客为中心,顾客就是上帝。针对当前便利店员工服务意识总体薄弱的顽疾,要从员工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去大力弥补。要加强员工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让员工真正掌握服务顾客的本领。同时,也要鼓励和倒逼相结合,从绩效的角度去考核员工,对顾客反映服务不周的员工,酌情给予降低绩效,对于服务周全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
第六,管理体系标准化。一家好的便利店,离不开一套好的管理体系作支撑。因此,要提高便利店的服务水准,必须加大便利店的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可按照便利店的门店区域分布情况,将管理组织进行有机划分,在总部设立较为完备的管理组织,在分店设立管理分部,确保每个分店都有与总部保持一致的管理技术,也增强分店之间的联系。各分店之间建立起互通网络渠道,针对商品的供求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缺货商品。对于一些特殊的商品如生鲜类商品,应建立专门的实时管理系统。
第七,行业规范的标准化。便利店的标准化建设,不仅仅是某家便利店的事情,而应从全国的角度去统筹建设。因此,便利店零售业态相关行业规范也必须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国家应制定便利店的相关行业标准规范,地方根据国家的标准,结合地方特征进行细化实化。同时,也要加强对便利店的监管力度,对不合规范的便利店要予以取缔,避免一些不法商家借便利店的渠道来牟利,稳定便利店的行业运行秩序,充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回归便利店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曾繁斌.Y公司基于服务价值链的互动营销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2]闫长征.服务价值链理论指导下的营销实践[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04):81-84.
[3]杨笑冰,曹庆仁.定制营销的服务价值链探析[J].江苏商论,2006(09):107-108.
[4]李雨虹.便利店实质性“便利化”的定位与特色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8(36):8-10.
[5]梁鑫鹏.以商品服务的多元化引导顾客消费习惯的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18(3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