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山作为著名旅游景点,给游客带来极致视觉体验和愉悦的心灵感受,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游客慕名而来。这一数量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当地经济收入的增长也提高全省经济增长水平。但是如今传统旅游业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疲软,通过旅游数量增加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不能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因此转变这种粗放式旅游发展方式尤为必要。
关键词:黄山市;旅游业;转型发展
黄山位于皖南地区,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并有“四绝三瀑”等著名景观。黄山总面积达160多平方公里,南北东西绵延不绝,凭借天然的地质地貌特色以及人文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并入选为世界地质公园,可谓集各大美誉于一身。但是随着游客消费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再满足游客的需求,快餐式旅游已不能迎合市场需求,景点越来越暴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诟病,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黄山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
一、黄山旅游发展现状
作为黄山市旅游业发展“龙头”2017年共接待外国以及港澳台地区游客237多万人次,相对于2016年增长了10.4%,以台湾游客为主。而在国内游客方面则以本省市游客为主,其次是江浙沪地区,这与黄山风景区实行本省市民分时段免票措施有关。虽然游客数量的增加是明显的,而在游客消费数量的增加上确是微乎其微的,国内游客从2016年的人均消费1502元到2017年的1589元只增加了87元,而外国消费数量的增加也是屈指可数。并且游客消费主要以购物和餐饮住宿消费为主,占消费比重55.78%,而游览消费仅占17.03%。对于当地民俗风情、民俗民居的兴趣度不如自然风光,而黄山历史故事、民俗表演、徽风皖韵是很丰富的,可见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潜力还很大。如今游客对黄山的肯定评价大多停留在美丽的自然风景而对黄山其他内容则持保守态度,这引起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也相继给黄山风景区管理部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二、对于黄山的SWOT分析
1.优势
黄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林木茂密。珍稀树种和珍稀动物众多。游客经常在登山时就会发现黄山短尾猴的踪影,生态环境极佳。而最负盛名的就是黄山四绝。一绝奇松。首数黄山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标志也是安徽省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二绝怪石。垂直节理的花岗岩地貌,形成众多的花岗岩造型石,如“猴子观海”。三绝云海。云海既有两峰之间云雾缭绕、云海翻腾之景。又有深秋红枫穿梭在云海之中,实为罕见之景。四绝温泉。传说轩辕黄帝在此沐浴,又称“灵泉”。黄山也有众多人文景观,包括上面提到的轩辕皇帝炼丹的传说故事以及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甚至当代邓小平等均来过黄山。山下民风民俗众多包括带有徽州特色的茶道文化、徽派文化、徽商故事以及当地特有节日习俗。
2.弱势
黄山长期依靠自然风光的过度饱和式经营方式,造成了当地亭台楼阁的废弃而旅社饭馆拔地而起,山顶大多数平地都变为商用,植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并且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如游客反响较大的就是景区缆车等待时间较长以及景区门票价格过高,片面追求數量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门票经济,黄山常年位于黄山市各景区门票收入的榜首,并居高不下,并且山上酒店宾馆的价格也是一般人消费不起的,导致许多人往往是上午爬山下午下山,一大半时间都花在上山下山的途中。上下山人群拥挤成一团,而地势又较为陡峭,危险系数直线上升。各景区之间的联系和交通均不方便,一些景点并没有吸引游客的前往导致游客的游玩消费潜力并没有发挥。
3.机会
目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要求企业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转变。因此在这一政策号召下,黄山积极转变旅游产业运营发展方式大势所趋,提升自身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迫在眉睫。2017年黄山市旅委开始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政府部门加强这方面建设旨在提升黄山市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示范区建设。并且电信数据部门和公安部门的信息合作已成趋势,合力建设国际化旅游大都市势在必行。随着收入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旅游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意愿的增强,给了黄山转型发展的动力,谁都不想错过这一块蛋糕。
4.威胁
随着全国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景点出现在市场上可供消费者选择,门票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以往景区都以门票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现在各地纷纷实施了自己的转型发展方案,正一步步倒逼传统型发展方式的改革。而交通条件的改善,只是加快快餐式消费的节奏并没有让游客感受到旅行所带来的乐趣。对于自然风光的游览,游客已经不太买账,更多的是愿意了解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而如今一些人文历史景观也让消费者以游览的简单方式一眼概括了。观光型消费游览方式不再满足消费者的胃口,体验式满足消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追捧。如泰山等其他景点越来越强调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而黄山依然是传统的追求游客数量的增加式消费,作为老牌旅游城市要想稳住旅游产业的“龙头”必须转变大而不强的发展状态。
三、关于黄山转型升级的措施对策
1.加强各景点的区域联系和一体化建设
以黄山为主体的景区建设必须加强与黄山市境内各零散景区之间的联系,统筹规划交通线路建设和班车运营时间,合理安排游客时间,让游客切身体会到较高的服务质量,减少顾客为景点和交通而烦恼。并且加强各区域之间历史文化的区间联系,如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徽文化和徽墨徽砚等特产的展览和历史故事的讲解,以城际为纽带吸引游客的驻足,务求一体化建设,引导游客的游玩兴趣和线路安排。
加强黄山与山下村庄的联系,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民宿产业,提升居民收入。并将太平湖统一划归黄山风景区建设,因为单一独立的景点缺乏有效科学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服务质量将让游客再次游玩的意愿大打折扣。
2.注重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提升旅行质量
黄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很多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习俗。当地应该加强对这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呼吁当地群众重视民俗的举办,让游客能够参与其中,体会当地传统习俗的乐趣。并且构建良好的民风,徽风皖韵代代传承,不仅在黄山也让全世界人感受这一份美好,正与迎客松的热情交相呼应,利于青年研学和故地重游方面的建设。古时传说轩辕黄帝在此炼丹,而炼丹之路艰难,但后来成功升仙。因此山上也要重视轩辕黄帝炼丹这部分历史传说故事的开发宣传,让游客体验黄帝的炼丹之路,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并且加强对亭台楼阁的修复,重视历史故事的还原让游客遐想连篇。通过人文历史文化的延伸也潜移默化的对游客进行精神文化熏陶,提升游客对黄山的了解和文化涵养。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接待能力
景区门票价格过高而接待能力却不足,通过提高价格来限制游客数量来迎合落后的配套措施显然是不行的,游客精神消费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能通过提升门票价格就能遏制的。自身设施服务以及接待承受能力不改善,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通过建设大数据中心了解游客的出行需求精准服务。开拓多条旅游路线并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又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利用不同时间段不同的价格来迎合不同的游客消费需求以便缓解山路交通拥堵以及乘坐缆车的等待时间。在游客等待时间内又可以通过在大屏幕播放宣传片让游客了解黄山的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在山顶鉴于山地面积有限,可建设的床位有限,可通过丰富山顶夜间活动、举行花灯娱乐表演等吸引游客的停留而不是下午就匆匆下山,并且可以提供帐篷的租借提升了游玩的乐趣。
4.提升环保力度,构建文明旅游城市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游客群体水平参差不齐,乱丢垃圾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根据相关数据报道攀登黄山的人群中以本科文化水平为主,可见平均文化水平较高,但是不乏一些游客素质和涵养较差。相关部门加强风景区环境保护宣传和惩戒力度实为必要,积极引导游客文明出游;政府要给予旅游企业以政策照顾,鼓励其生产低碳可持续产品;景区加强广播宣传,时刻提醒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并且对游客自觉保护环境和捡拾垃圾进行表扬颁发证书奖励等。一个旅游文明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也需要来此的每一个游客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周永广,马燕红.基于携程网自由点评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及游客管理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02):97-100.
[2]刘慧琳.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探究——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12):185-186.
[3]高舜礼.对山岳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思考——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泰山为例[J].中国经济周刊,2008(35):38-40.
[4]章尚正,孟春.黃山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7(01):78-83.
作者简介:程剑锋(1996- ),男,汉族,安徽黄山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