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明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是一所创办于2007年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以“为了一生的幸福”为办学理念,积淀与生成了“童玩课程”到“慧玩课程”的递进体系,创客教育是“慧玩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为了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学校根据《苏州市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和《苏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暨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本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在2017年上半年制定了《白鹿小学实施创客教育的三年规划(2017—2020年)》,确定了创客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17.9—2018.8),实现创客教育的“三个一”发展目标,即至少开设一个创客社团、建设一个创客空间、配备一名创客专业教师。第二阶段(2018.9—2019.8),实现创客教育与学校统整课程的融合,实现创客教育的“百花齐放”,即培养一批创客教师、成立丰富多彩的创客类社团、收获师生创客教育成果。第三阶段(2019.9—2020.8),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渐生长增加内容,并形成良性的创意循环,实现创客教育定制、众创、生长的目标。为实现创客教育的推进计划,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创客实践室的建设
学校因地制宜,将原创客教室中的设施设备与两间计算机教室进行整合与规划,打造了具有七个功能区的创客实践室。
一是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创客作品,分为优秀作品展示区和童话天地两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区采用墙面板陈列学生在课堂或社团中制作的优秀作品以及自主创意作品;童话天地则结合学校的童话特色,每学期更新一个主题,展示由师生自主组建的设计团队打造的童话主题3D作品。
二是生成区。这是创客实践室的核心功能区。有3D打印机和电子积木,考虑到学生的设备操作能力和安装需求,还配备了实用的打磨、维修、安装工具。学生在这里将设想变成现实。
三是材料区。主要功能是保管耗材和电子元器件,用保管柜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好进出柜登记。
四是活动区。针对创客实践室兼作计算機教室的实际情况,活动区主要是由48台计算机组成的操作区,学生可利用教室前的空地进行电子积木作品的测试及小型班级活动。
五是阅读区。陈列创客类教材和书籍供师生查阅。书籍的种类和数量会不断更新,现有书籍已基本能够满足创客教学活动所需。
六是讨论区。由于室内空间有限,讨论区巧妙利用了创客实践室外的廊道。墙面上安装了“创想成真”板,学生可在上面表达创意或想法,如果觉得靠自己难以实现,还可用图文表达后贴在讨论区,请其他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先用跟帖的方式参与讨论,然后自主组成研究小组实现创意。
七是积分兑换区。也是实践室外的一块墙面区域,用墙面陈列柜存放教师的创客作品。学生由于课堂或社团中的优异表现、参与童话展活动、在创想小组研发出成果、参与创客活动得奖等而获得的积分,可以在此进行礼品兑换。
二、创客教育的师资建设
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创客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创客教育的经验,并聘请校外创客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从而满足了开设创客教育课程的师资需求。同时,在备课组内采取“传帮带”“师徒结对”的形式,促进创客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参与创客教育活动会计入教学工作量;创客教育指导教师负责创客实践室的管理和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其工作年限的二分之一将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在创客教育的理论研究、项目组织、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学生指导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
三、创客课程与活动规划
学校的创客课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在各年级的科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创客活动的基础上,还以校内九色鹿少年宫开设的丰富多彩的创客类社团活动为抓手,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级创客活动和比赛。
一是机器人社团。学生在机器人搭建、编程等活动中,掌握机械、电子、软件、仿生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兴趣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二是3D打印社团。3D设计使学生可以尽情表达想象,将虚拟设计打印成真实模型,发展创造思维。三是电脑艺术创作社团。学生通过学习各种软件,用技术表达美,提升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四是纸电路社团。纸电路作为传统物理电路的升级,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的知识,并以艺术手段表现成果。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创客活动,营造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学校在课后时间也会开放创客实践室,并安排值日教师指导活动及维护设备;每年4月举办创客文化节,其中包括家庭机器人比赛、3D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学校已逐渐形成良好的创客教育生态环境。
四、创客教育的愿景
在校外专业团队的协助、校内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创客实践室成为一个创新融合的独特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希望将个性化教学定制以及教学装备的合作融合,在课程、设备、活动的相互作用下,进一步打造定制、众创、生长的创客空间和创客环境。
一是可定制性。创客实践室除了提供学生日常的 3D设计与打印基础课程、电子积木编程基础课程、机器人基础课程以外,还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提出的创新项目进行研究与实践,室外廊道上的“创想成真”墙就是由此而来。学校正在研究如何将这一区域和微信留言版块相结合,使标准的科技创客课程逐步演变成基于师生需求的可定制课程,展示内容将根据学生提报的科创项目逐步更新,使课程与展示的内容不断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
二是可生长性。创客实践室不仅要能够提供基础的普及教学课程,还要能将学生自主提出的有意义的项目发展成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及其实施形式具有可生长性。成果也将从电子或3D的基础作品逐步变成由学生自己提出并完成的创意作品,展示内容与课程设置也将随着实践室的教学活动而不断成长与更新。
三是能力提升。创客实践室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科技创新项目的场所,还要提供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研究内容并形成团队、安排团队分工,通过合作共同解决科技问题的空间。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跨学科融合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能使学生演练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方式,不断提升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