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照护对宫颈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2 08:33:38李雨琦马筱慧
广西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灵性宫颈癌满意度

李雨琦 马筱慧 林 岚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1 肿瘤中心护理平台,2 神经内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61,电子邮箱:347307027@qq.com)

宫颈癌是一种死亡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的疾病,截止2012年,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52.8万,死亡病例约26.6万[1],2012年中国新发61 691例宫颈癌患者,死亡29 526例[2]。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患病率高居全球第2位,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患病率位居第6位[3],并且近年来宫颈癌患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晚期宫颈癌患者大部分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身体的疼痛与内心的焦虑让患者对未来有不确定感,加上对死亡的恐惧感,患者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灵魂的探究。灵性照护是指医护人员、牧师、社会工作者等通过作用于患者的信念、信仰、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联系,协助其在健康状态不佳时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联系人际关系及寻求内在和外在资源,以超越目前的困境,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舒适[5-9]。灵性照护作为全人照护(身、心、社、灵)的一部分,国外已有较多的应用研究报道,但是我国对灵性照护的认识尚浅,相关研究也较少。我科将灵性照护引入宫颈癌晚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以期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精神慰藉,使患者内心平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6月入院的宫颈癌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年龄35.2~61.5(39.5±3.6)岁;农村21例,城镇11例;有宗教信仰8例,无宗教信仰2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1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2例;宫颈癌Ⅲ期18例,宫颈癌Ⅳ期14例。将2017年7~12月入院的宫颈癌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年龄36.1~64.8(38.5±4.7)岁;农村20例,城镇12例;有宗教信仰7例,无宗教信仰2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2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3例;宫颈癌Ⅲ期20例,宫颈癌Ⅳ期12例。纳入标准:(1)所有入选患者经组织病理学、细胞学、盆腔MRI、肿瘤标志物检查均诊断为宫颈癌,并符合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10];(2)肿瘤病理分期均在Ⅲ期及以上(含Ⅲ期),肿瘤分期标准根据国际妇产联盟2009年宫颈癌分期标准进行[11];(3)需转入肿瘤科行放化疗者;(4)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低下者;(2)患者或家属不愿意参加本活动者;(3)语言功能障碍,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情绪、感情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疾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肿瘤、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以及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等,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拉近护患距离。(2)入院第2天,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家庭成员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收入、家庭主要负担、病程、具体治疗措施等,在这过程中密切观察影响患者情绪、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每次交流时间为20 min。(3)归纳总结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查阅文献,并于护理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4)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讲解战胜疾病的方法和具体事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内心平和,充满精神力量。心理护理周期为3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灵性照护,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灵性照护小组,由5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组成。(2)对组内成员进行有关灵性照护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灵性和灵性照护的基础知识、灵性需求量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何识别患者的灵性需求以及灵性照护实施的注意事项。共计15课时,每课时40 min,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灵性照护工作。(3)患者入院时,使用灵性需求量表(Spiritual Needs Scale,SNS)[12]对患者进行测评,判断其灵性需求的程度;依据测评结果,对患者实施灵性照护:① 关爱、陪伴与倾听,走入患者的内心世界;② 进行同理心的回应,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③ 协助宽恕与和好;④ 活在当下,帮助患者肯定生命的意义;⑤ 识别并满足宗教需要,使患者得到心理慰藉;⑥ 尊重并满足意愿,减少患者的人生缺憾。(4)护理3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价,患者出院时,再次应用SNS评定患者的灵性需求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应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中文版)[13]评价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5个维度(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宫颈癌生活特别题目),42个题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题计分0~4分,0=一点也不、1=有一点、2=有些、3=相当、4=非常。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2 焦虑、抑郁评分: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该量表分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2个维度,信度为0.92,7~13分为可能存在焦虑;14~20分为轻度焦虑;21~28分为中度焦虑;≥29分为重度焦虑。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4]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7~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3 灵性需求:应用成琴琴等[15]翻译的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SNS评价患者的灵性需求。该量表共5个维度,包括与超自然的关系、意义和目标、接受死亡、希望与和平、爱与联系等,共计23个条目,内容效度为0.980,重测信度系数为0.902,采用Likert 5等级评分法,1=根本不需要,2=很少需要,3=有时需要,4=常常需要,5=非常需要。总分23~115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灵性需求越高。

1.3.4 满意度:采用医院统一使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包含4项内容,其中医院环境4个问题、对护士和护理工作满意度6个问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个问题、对清洁员满意度2个问题。共计15道题,每题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1=不满意、2=相对满意、3=满意、4=非常满意,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焦虑、抑郁得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比较(x±s,分)

续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护理前后SNS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59.0±0.7)分,对照组为(58.8±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5,P=0.093),观察组患者入院时SNS评分为(75.3±0.5)分,高于出院时的(52.7±0.4)分,(t=192.733,P<0.001)。

3 讨 论

3.1 灵性照护对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灵性健康作为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提出重视并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灵性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照顾[16]。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曾在《护理札记》中提到,全人护理是护理法则的中心,其中包括满足患者的灵性需求[17]。灵性,有精神、灵魂的意思,也有生命动力之源的含义,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哲学家的不同见解,灵性的定义也有所不同。Weather等[18]认为灵性是个人存在的一种方式,个人对于与自我、他人和(或)至高者或自然联系的体验,对生命意义的意识和对自我、日常生活和痛苦的超越。而灵性需求[19]是指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的个人寻找人生意义、目标和价值观的需求及期望,这种需求可以与宗教相关,但即使无宗教信仰或者非宗教群体的个人也具有赋予生命意义和目标的信念。每个人都有灵性需求,并且对灵性需求的表现也各不相同[20]。有研究显示[21],每个癌症患者至少有一种灵性需求。宫颈癌患者的灵性需求主要集中在克服内心恐惧、寻找希望、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需要找到精神支持等方面[22]。我们研究发现,当宫颈癌患者知道自己病情无法逆转后,内心常常会产生恐惧、绝望的负面情绪,导致不思饮食、睡眠紊乱、抵抗力降低,最终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3-24]。我国国民多数信奉唯物主义,大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患者内心即使特别脆弱,也不敢过多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过分表达自己的恐惧、绝望,会被认为是软弱、无力的象征。所以多数宫颈癌患者都喜欢隐藏自己的灵性需求,只有在护士不断引导、鼓励下,患者才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灵性需求,正视自己内心的感受、直面自己的不安。通过护士的灵性照护,患者学会从痛苦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并宽恕自己的错误、接受并向身边的人表达爱意,希望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灵性照护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灵性照护可以让宫颈癌晚期患者树立新的人生目标,重燃人生希望之火,并对生活充满期待。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灵性需求低于入院时(P<0.05),提示住院期间经过护士的灵性照护,患者的大部分灵性需求得到满足,内心趋于平静,充满力量,对生活重燃希望。

2.2 灵性照护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宫颈癌晚期患者随时要面对死亡的考验。这种不确定的痛苦,让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同时,部分患者还伴有剧烈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这些痛苦体验聚集在一起,使患者的精神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帮助患者摆脱困境。灵性照护可以帮助患者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寻求内在和外在资源,以超越目前的困境,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舒适,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2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灵性照护激发了患者内心的希望和爱与被爱的感觉,并让患者感觉到自身被神灵或者超自然的力量保护,内心充满了力量。

总之,我国的护理工作模式经历了功能制护理、整体护理以及优质护理服务阶段。整体护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对患者展开全方位的照护,使患者身、心、社、灵都得到照护成为可能,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是一个大的跃进,而优质护理又促进整体护理的完善。灵性照护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护理理念,其对癌症晚期和临终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精神的安适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灵性宫颈癌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工会博览(2023年3期)2023-04-06 15:52:34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38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杂文月刊(2019年15期)2019-09-26 00:53:54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2
Survivin、NF-кB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