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洁 刘丽萍
(1 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玉林市 537000,电子邮箱:huiwj0902@163.com;2 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宁市 530021)
专利,即专利权,指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是国家专利部门依据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置的专有权利。申请专利保护,可防止科研成果流失,并可占据新技术及产品的市场空间以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专利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有利于科技进步[1]。护理专利是护理领域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其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2]。积极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可促进护理技术与器具的革新,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精确度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了解近年来广西护理专利申请状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对2013~2017年广西护理专利信息进行分析。
1.1 检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护理专利,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SooPAT专利检索网站对专利进行检索和分析[3]。具体步骤:登陆中国知网官方网站(http://www.cnki.net/),点击专利检索,类目下选择“医药卫生科技”→“临床医学”→“护理学”,将“申请时间”设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国省名称”为“广西”,点击检索,根据检索结果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http://www.sipo.gov.cn/)、SooPAT专利检索网站(http://www.soopat.com/),获取每项专利的申请时间、申请人、申请地区、主分类号、专利类型、法律状态等专利信息。同时检索全国其他省份的护理专利信息,方法同上。将2013~2017年护理专利申请数量居前5位的地区与广西进行比较。登陆中国统计年鉴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7/indexch.htm),获得2016年注册护士总数。
1.2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专利总体情况、申请趋势、申请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及专利技术分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总体情况分析 2013~2017年度,我国共申请护理专利12 501件,申请量排名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山东、江苏、广东、浙江、河南。广西排名第18位,申请总量为160件,占全国总量的1.3%(160/12 501),占广西临床医学专利申请总量的21.7%(160/737),占广西医药卫生科技1.0%(160/15 528)。5年来广西护理专利申请量在我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数量基本持平,外观设计专利是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检索的护理专利中未包含此类。见表1。
表1 2013~2017年广西和申请数量居前5位地区的护理专利数
2.2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申请趋势 按申请年份统计,2013~2016年广西护理专利申请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3~2015年,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相同,2016年实用新型专利多于发明专利。2017年专利数量与2016年相比有下降的趋势。见图1。
图1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申请趋势
2.3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申请地区分布 2013~2017年度广西申请护理专利的地区,其专利总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柳州59项,南宁37项,桂林22项,玉林15项,百色10项,河池5项,北海5项,钦州3项,防城港2项,梧州、贵港各1项,见图2。
图2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申请地区分布
2.4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数量居前10位的机构分布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数量居前4位的机构依次为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4个机构专利的总量为62项,占广西2013~2017年度护理专利申请总量的38.8%(62/160)。而广西医学院校中仅有桂林医学院申请护理专利1项,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等院校未见有申请护理专利的报道。见图3。
图3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申请量居前10位的机构
2.5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法律状态和专利权人分布 按照我国《专利法》对专利权和专利权人的规定,对160项护理专利的法律状态和专利权人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有35项为无权状态,其中19项实用新型专利均因未缴年费导致专利权终止,16项发明专利均因视为专利撤回而无权;无权专利中有15项为职务发明,20项为非职务发明。授权专利61项,其中职务发明37项占60.7%(37/61)。正在审核64项,职务发明36项占56.3%(36/64)。88项职务发明专利中,授权专利占42.0%(37/88);72项非职务发明专利中,授权专利占33.3%(24/72)。见图4。
图4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法律状态
2.6 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技术分布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的主分类号,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的技术构成可分为A61G和A61J两大类。A61G是适用于患者或残疾人的运输工具、专用运输工具或起居设施,以及手术台或手术椅子、牙科椅子等。A61J是专用于医学或医药目的的容器、专用于把药品制成特殊的物理或服用形式的装置或方法、喂饲食物或口服药物的器具和婴儿橡皮奶头等。2013~2017年度广西护理专利技术分类主要以A61G12/00和A61G7/00为主,分别为43.8%(70/160)和14.4%(23/160)。见表2。
表2 2013~2017年广西护理专利申请的技术构成(n=160)
3.1 广西护理专利申请现状分析 2013~2017年,广西护理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但在全国位于中等偏后水平,且存在一定数量的未缴费、未实施的无权专利。科技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实用新型专利数量持平,专利技术内容主要集中在护理操作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紧扣护理工作需求,实用性强,体现出护理专利较高的社会效益,但缺少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产品。因此,广西护理专利的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此外,本结果显示专利申请者主要分布在柳州、南宁、桂林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这可能与地区专利政策支持、经济水平、机构重视程度、专利管理与保护制度、人才和投入等因素有关[3-5]。申请者所属机构以医院居多,说明临床护理人员是广西护理专利申请的主要力量。医学院校护理专利申请量偏少,原因可能是院校专利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不完善、支持平台不足、在校师生专利意识淡薄和创新能力不够、临床实践经验缺乏等[6]。有研究显示,职务发明专利较非职务发明专利有更稳定的资金保障和更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市场前景好,专利维持的能力和意愿也更强;而非职务发明因其专利转化和推广困难、承受市场冲击的能力弱,获得专利授权后的维持难度相对较大[7]。
3.2 促进广西护理专利发展的建议
3.2.1 完善政策环境:近20年来,广西相关专利政策的施行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促使广西专利事业发展迅速,但未建立完整的专利政策体系,重点区域、部门、行业专利政策缺乏,专利技术转化实施政策也需加强[8-9]。同时,医务人员对相关政策认识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也常常导致错失申请专利的良机[10]。广西护理专利发展需要完善政策环境,对此提出以下建议:(1)推进政策体系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办医主体、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保护和规范管理知识产权,努力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配备专业的专利管理人员,制定完善制度和计划,并设立专项资金及配套支持。(2)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奖励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变科技创新评价中重论文轻专利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将专利纳入评定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奖励评审、护理人员职称、职务评定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指标和条件。(3)推动护理专利转化实施方案。加大护理科研投资,强化转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护理专利产业化。邀请成果转化部门对护理专利进行评估,对应用前景好的专利给予资助,减少因未缴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的情况。引进市场投资,鼓励企业对护理专利进行评估遴选和实施转化。(4)加强护理专利宣传培训。开展专利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专利管理能力。重视知识产权的宣传,通过定期培训、系列讲座等方式,提升全体护理人员的专利意识和能力。
3.2.2 加强医院专利工作:科研实力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专利则是衡量医院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临床护理人员是专利发明的重要主体,医院应重视和促进护理专利发展:(1)加强医院专利管理工作。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奖励机制等对专利的申请、授权、维护、转化等起关键作用[11],可通过普及专利基本知识、加强专利管理队伍建设、制定专利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实行知识产权跟踪管理、加强专利权保护、做好专利成果转化和专利权维护,提高医院专利管理的水平[12]。(2)设立护理专利基金,加大研发投入。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显著相关[13],促进专利成果生产化,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带来更多的研发投入。增加经费来源除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外,还应通过搭建技术成果推介平台、利用企业和社会的市场行为加强专利成果的转化和产出。(3)提升护理人员创新能力。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是加快护理专利发展的根本,我国护理人员当前创新能力总体依旧薄弱,影响因素包括学历、职称、职务、年龄、护龄、科研资金等[4,14]。针对上述因素,可通过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将专利作为评优晋级的加分项,提高护理人员申请专利的意识和积极性,分阶段、分形式、多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培训以提高护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充分利用院外支持平台。医院缺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且无专利管理专职人员、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通畅、无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团队是造成医院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15]。医院可委托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把握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规范专利申请书的书写、宣传专利知识及法律法规、评估遴选有价值的专利等。另外还应关注政府搭建的知识产权平台、技术转移大会等,获取专利实施转化的信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与学术交流。
3.2.3 发挥医学院校作用:护理专利发展的根本和源头在于创新,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医学院校则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摇篮。目前很多高校在教育理念、培养过程、培养制度以及人才评价方面都体现出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但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成果保护的引导,学生对专利知识不了解,缺乏专利战略意识,不懂得运用专利权保护自身利益[16]。在校护生具有学历高、综合能力强、科技获知率高等特点,是护理专利发明的潜在力量,为提高在校护生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为学生进行专利发明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师生对专利的重视,提升师生专利素养。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对专利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受高校评价指标影响,重论文而轻专利,据调查显示,护生也普遍认为学校对学术重视度大于专利[17]。因此,高等院校层面首先应重视专利,完善专利成果奖励机制。将专利发明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职称评定标准、奖学金标准,引导师生创新行为倾向;通过课程、培训鼓励师生积极学习专利申请、利用、保护等知识;还可通过创新大赛帮助师生实现申请专利,并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支持,帮助师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获得收益以激发师生创新发明的热情。(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搭建专利支持平台。高校专利的开发、保护及推广离不开专利管理机构的推动[18],管理部门应建立明确详细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倾向,成立专门的专利事务所,建立专利专项基金、交流平台,成立发明指导小组,为护生进行创新发明和申请专利构建良好的支持环境。此外,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医院、企业等在选题、资金、技术、护理器械生产等方面提供帮助,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创新学术团队的建设,高校、医院、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发展模式,为专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9]。(3)开展专利文献检索教学,开设创新发明相关课程。专利文献信息是集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于一体,并具新颖性、首创性和实用性的信息资源[20]。教师除了全程指导课题设计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习检索文献、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研究现状以及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选题。另外,开设护理科研相关课程,如创新和改进护理器具课程,是护理创新教育的要求,其利于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1-22]。总之,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培养护理创新型人才,推动高校护理专利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