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霞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 08—0113—01
一、尊重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之间会存在个体差异。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还要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教学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该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板着面孔的课堂上可能会掌握知识和技能,但他们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探索的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是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友好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大数目的认识”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大数时,提供一万人、几万人的情境,让学生数一数一万粒大米有多少。这样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农村学生生活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他们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却又知之甚少,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并运用设置悬念法、开门见山法、问题导入法、情绪感染法、游戏切入法等方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准备了一张大水牛的图片,上课时让一个学生描述大水牛的特征,其他学生不能看图片,而是通过前面学生的特征描述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学生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很快就猜出了答案。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能猜对?是因为前面的同学对大水牛的特征抓得准,而你们又在生活或通过其他渠道见过大水牛。生活中对特征的描述,数学中也有。比如三角形,你們都能从图形中找到它,但如果我让你们像描述大水牛的特征那样,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让其他同学一下就能猜到它是三角形,你们行吗?”学生们踊跃尝试,很快投入学习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加强合作学习。要使学生能高效地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同时,教师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并且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甚至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断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创造性的问题,更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