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雯 何佩仪 周致英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一般需6周[1]。妊娠后由于保持子宫正常位置的各条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等松弛, 分娩过程均可致盆底肌肉、筋膜的损伤, 故产后可能导致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张力性尿失禁等[2]。为了帮助产妇腹壁和盆底肌肉张力尽快复原, 促进子宫复旧,顺利度过产褥期, 本院自2014年开展了产后康复运动训练以来, 明显减少了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产科200例自然阴道分娩产妇, 其中初产妇118例, 经产妇82例;年龄 20~45 岁 , 平均年龄 (29.00±5.66)岁 ;孕周 37~42 周 ,两组产妇均无并发其他疾病, 分娩过程顺利, 无新生儿窒息及畸形, 产后均进行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褥期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产后康复运动训练。于分娩24 h后即开始训练, 由主管护士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运动的具体指导, 原则是从轻微的运动开始, 逐渐加大运动量,以配合体力的恢复, 15~20 min/次, 控制在30 min以内完成,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院内连续训练3 d, 出院后在家继续训练直到产后6个月。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产后康复运动
1.2.1.1 深呼吸运动 去枕平卧, 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吸气时扩胸收腹, 双上肢向上举, 过头, 呼气时胸腹复原, 双手平展、后直放于身旁。于产后1 d开始训练, 每节做 4~8 次,2~3 遍 /d。
1.2.1.2 抬头运动 仰卧位, 双手托头部利用腹直肌收缩力前屈颈部, 使头抬起尽量贴近胸部, 然后慢慢将头还原。重复数次。于产后1~3 d开始, 2~3遍/d。
1.2.1.3 腿部运动 仰卧位, 双手放于身旁, ①曲腿运动:双腿屈曲, 使大腿尽量靠近腹部, 然后复原。②抬腿运动:双腿轮流上举, 尽量与身体保持垂直, 然后慢慢放平还原。每节做 4~8 次 , 产后 1~3 d 开始 , 2~3 遍 /d。
1.2.1.4 屈膝抬臀收腹缩肛运动 仰卧两臂放于身旁, 屈膝, 有规律地抬臀收腹离开床然后慢慢放下, 并进行缩肛运动, 吸气时收缩肛门括约肌, 呼气时尽量放松, 5次/遍, 于产后2 d开始, 2~3遍/d。产妇可以随时做收缩肛门和憋尿的运动。
1.2.2 运动配乐训练 运动期间保持舒适的环境, 播放轻松愉快悦耳的音乐或健身操音乐, 音量控制在27~36分贝。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子宫入盆时间 记录两组产妇子宫入盆时间。
1.3.2 恶露消失时间 通过上门访视记录恶露消失时间。
1.3.3 体形恢复 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腹围;BMI=实际体重(kg)/身高(m2), BMI<23 kg/m2为标准指数, 即形体恢复正常, 腹围沿平脐测量。
1.3.4 精神状态 分为良好、一般、较差。良好:入睡快,睡眠质量好, 醒后感觉舒适, 精神好;一般:入睡时间不太长, 醒后感觉良好, 有精神;较差:入睡时间长, 易醒, 醒后有疲惫感, 精神不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消失时间比较( ±s, d)
表1 两组产妇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消失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子宫入盆时间 恶露消失时间观察组 100 7.10±1.60a 27.1±4.4a对照组 100 10.81±1.80 31.6±7.5 t 15.41 5.18 P<0.05 <0.05
2.2 两组产妇体形恢复、精神状态比较 观察组体形恢复、精神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体形恢复、精神状态比较(n, ±s)
表2 两组产妇体形恢复、精神状态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精神状态 体形恢复良好 一般 较差 BMI(kg/m2) 腹围值(cm)观察组 100 89 11 0 22.13±1.15 86.1±6.72对照组 100 72 25 3 25.22±1.63 90.1±6.88 U/t 2.122 15.490 4.159 P<0.05 <0.05 <0.05
3.1 影响产妇产后进行早期活动的因素 中国传统的“大吃静养”的坐月子方式, 常常导致自己的身体较怀孕前从里到外变化非常明显, 乳房、阴道、子宫变形严重。在这个时期, 不仅会留下许多妇科疾病, 同时还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影响到夫妻感情[3]。多数产妇误认为在产后1个月内应卧床休息, 不下床、不活动才是最好的恢复方法, 导致产妇对产后锻炼的认识不足;加上盲目进补, 体重持续不降或上升, 出现肥胖。由于长时间的不进行户外活动, 产妇很容易在高凝状态下发生静脉血栓, 盆底部肌肉也因为缺乏锻炼托不住子宫直肠或膀胧而膨出, 发生子宫脱垂、子宫恢复不良[4]。传统的产褥期行为习惯制约着产妇产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应根据不同的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良产褥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使产妇认识到产后早期行康复运动训练能促进产后的康复和达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使产妇从接受训练→自觉训练→坚持训练。
3.2 产后康复运动训练可促进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除乳腺外)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合理的产后运动能促进产妇产后体力恢复、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 促进腹壁肌、盆底肌的张力恢复, 对产后子宫复旧有良好的作用[5]。产后康复运动是变被动恢复为主动恢复,可促进血液循环、乳汁分泌、恶露的排出, 子宫、盆底、体形等快速恢复, 使产妇松弛的腹壁和盆底组织的紧张度和弹性得到增强, 机体的代谢机能得到调整。深呼吸运动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的调节能力, 改善心肺功能, 减轻焦虑的心情, 缓解失眠症状, 利于子宫复旧;抬头运动可以增加思维能力, 同时提拉背部肌肉;双臂外展可以通畅乳腺管, 促进乳汁分泌, 防止乳房下垂;腿部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防止下肢静脉栓塞, 还可以消除下肢水肿;仰卧屈膝抬臀收腹缩肛运动可增加臀部、腰背部肌肉及腹直肌、骶髂关节韧带的张力, 去除双腿多余脂肪, 收紧臀部和腹部肌肉, 促进子宫和阴道复旧、体形恢复。缩肛运动可增加盆底肌肉特别是提肛肌、膀胱宫颈韧带、盆底筋膜的张力。合理适量的运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增加固定子宫位置的各条韧带的张力, 促进子宫平滑肌的缩复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康复运动训练, 能促进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 促进产妇体型的恢复, 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3.3 康复运动配乐训练 轻松愉快悦耳的音乐可通过神经中枢促使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等活性物质, 调节血流量, 兴奋神经细胞, 改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功能, 维护正常生理和心理平衡。声音较低的柔和背景音乐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 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6],能调动和激活潜在的情绪功能、提高产妇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促进思维联想等, 更有利于促进产妇身心康复。
综上所述, 产褥早期行康复运动训练能促进产后妇女的康复, 对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