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挺 雷正光
摘要:德国巴伐利亚州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其职业教育体制密切相关,该体制的设计原理值得国内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借鉴。本文经调研,详细叙述当前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设计方案并以实例分析其优越性,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德国;巴伐利亚;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体制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C/03C-0107-05
一、引言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世界第四,欧洲最大的经济体,2016年GDP增长率达到1.9%,为欧洲第一。如此发达的经济效益依赖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职业人才大军,而德国特有的职业教育体制是培养造就他的根本原因。[1]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最富裕的州之一,其职业教育体制在德国总的教育体制框架下,又基于自身情况进行优化,最终设计出一套科学的职业教育体制,符合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使职业人才的发展路径多元化、合理化,[2]值得我们国内教育学习借鉴。
目前,国内对德国教育体制,尤其是职业教育体制的叙述较为笼统,且较为陈旧,对德国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最新情况更知之甚少。笔者参与“2017年上海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中德合作培训”,经调研,将阐述目前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设计方案并分析其优越性,为今后国内职业教育的相关改革作参考。
二、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设计方案
如图1所示,点画线框内为职业教育体制。
1. 巴伐利亚州儿童6周岁入小学,小学4年,10周岁毕业选择中学,开始第1次分流。
2. 中学有3种类型。在小学毕业时,学校会对每个学生近2年(三、四年级)的平时成绩做一个综合考评,并向家长推荐学生所适合进入的中学,按成绩从高到低,依此推荐到文理中学(或称完全中学)、实科中学、主体中学。这是一个学校引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的过程。按惯例,家长会接收学校的建议,因为进入与学生自身成绩不适合的中学,会跟不上进度,效果不佳。当然,家长和学生也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
3.主体、实科中学偏向职业教育发展,文理中学为普通教育。在进入中学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半年重选一次,但文理中学可选择去其他中学的对应下一年级。而主体转实科、文理中学,或实科转文理中学,只能从其中学第一年级开始。
4.主体、实科中学在第二年结束后可选择去巴伐利亚特有的经济管理学校,继续学习4年后等同中学毕业。这类学校针对培养文秘、行政、税务职业人员,小部分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其他毕业生拥有和主体、实科中学相同的升学资质。
5.文理中学8年学习,考试合格后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凭此可以申请任意普通综合性大学和专科类大学入学资格;也可以在被企业录用后进行3.5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期间申请大学的资格将一直保留。
6.主体、实科中学,经济管理学校毕业考试合格后取得中学毕业证书,继而在得到企业录用并签订双元制培训合同后,可以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培训学习3.5年;也可以进入职业专科学校学习2年,毕业后将取得专科类大学的申请资格。
7.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后,取得IHK技术员证书。可就业;可申请进入高级经社学院/技术员学校,学习3年后获得对应毕业证书成为高级技工,并获得专科类大学申请资格;也可进入职业高中学习2年后取得任意普通综合性大学和专科类大学申请资格,但如果是原先主体中学毕业的学生需读1年预科班才能进入职业高中。
8.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培训1年后,学生可转入职业专科学校的二年级。职业专科学校学生在读1年后也可转入职业高中的二年级。职业高中学生在1年后也可参加职业专科学校毕业考试,合格后可提前取得专科类大学校申请资格。
9.普通综合性大学,专科类大学均为3年(但很多会因学分未修满而延期),学生毕业时如获得学士学位可申请研读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读时间为2年。
三、 巴伐利亚州职业教育体制的优越性分析
(一)学生可通过不同教育途径成为高学历职业人才
由于人在各自成长过程中,智力、能力、品性和观念的发展变化各不相同。所以,巴伐利亚州看似复杂的职业教育体制,实际上给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更多的选择和转变的权利。每个学生可以在网络化的教育体制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历晋升和职业发展轨迹,不因个人成熟较晚或一次错误的选择而被埋没,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企业实践介入较早且充分,学生确定职业前已充分准备
对10周岁时进入主体、实科中学的学生,学校在思想和知识上都加入了职业教育成分,使其对行业、职业有了充分认知。部分12周岁如选择经济管理学校和其他特殊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此时已进入职业化实践教育培训。学生在主体中学15周岁,实科中学16周岁毕业后,便要进入职场和企业双向选择,最终得到企业录用签订双元制职业培训合同后,才能进入双元制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双元制职业教育期间,1/3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践工作。在申请高等教育前,学生已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对职业的认知和定位更成熟,接着对大专/大学的专业选择将更准确。
以卡姆市(Cham)的维尔纳-西门子职业学校(Werner-von-Siemens Berufsschule)2017年入职的6名新教师的教育生涯为例,他们在此时取得同一种职位,说明当前的能力和学识是同一水平的。然而经访问调研,如表1、图2,他们的教育与实践经历各不相同。
1.Markus Seidl、Martin Rohrbacher、Michael Meier三人小学毕业时学科成绩均不佳,被推荐入主体中学偏向职业教育。
其中,Markus Seidl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历练后,确定了“工程、学术类”的职业方向,于是讀补习班和职业高中,成绩合格毕业后,申请进入普通大学攻读工程类专业,继而攻读应用研究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Martin Rohrbacher在双元制职业学校毕业后对应进入高级技术员学校,走高级技工职业方向。但毕业后觉得不适合,重新决定走“工程、学术类”的职业方向,继而申请进入专科类大学攻读机械类专业,而后攻读电器科学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Michael Meier在主体中学1年后觉得自己成绩突出,因而转向学科要求更高的实科中学重头学起。毕业后进入职业专科,目标成为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但毕业后想独立生活,因而转向有薪酬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毕业后进入采埃孚集团(ZF)成为一名机械加工员。1年后认为需提升,最终决定走“工程、学术类”的职业方向,凭职业专科毕业证申请进入专科类大学攻读机电一体化专业,而后攻读电子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2.Thomas Bhm和Sebastian Speck小学毕业时学科成绩较好,被推荐入实科中学。
其中Thomas Bhm为了生活独立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毕业后确定了“工程、学术类”的职业方向,于是读职业高中,毕业合格后,申请进入普通大学攻读电子类专业,继而攻读教育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Sebastian Speck中學毕业后选择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为生活独立去BOSCH公司做技术工人,1年后得到感悟,重新确定了“学术类”的职业方向,于是攻读专科类大学的自然科学专业,继而攻读教育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
3.Kevin Molter小学毕业时学科成绩很好,被推荐入文理中学偏向学术类教育。中学毕业后因感觉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缺乏去了一家俱乐部做实习生。1年工作后确定了“学术类”的职业方向,申请进入普通大学攻读物理类专业,继而攻读教育类硕士,最后毕业成为职业教师。
由此可见,6名受访者确定职业方向的年龄虽各不相同,早期的学科成绩也差别较大,但在巴伐利亚州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不会因此失去获得高学历的机会,无论期间是进入普通或职业教育体系,其教育过程都能随着自身的能力和意愿的改变而调整转向。所以,无论何时确定职业方向都为时不晚,且有路可循。由此支持了本文提出的第1点优越性。
另外,6位受访者在申请普通大学前,均具备1-4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这表示在选择大学专业和今后的职业方向时,比较国内纯学校教育的高中毕业生要成熟理性很多。笔者继续调研了巴伐利亚州不同市县的另5所职业院校,获取每个学校4-6名新进教师在其学生时期,申请大学前的工作经验数据,如表2。
因此,该24名相近级别的新教师,在其学生时期申请普通大学前,也均具备1-4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整体30个样本在申请大学前平均工作经验约为2.4年,该数值可认为巴伐利亚州学生申请大学前整体企业经验较丰富,已具备对自身职业方向的认知和定位能力,有力支持了本文提出的第2点优越性。
四、 结束语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职业教育体制能成功推行并效果显著跟德国教育全民免费,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主导支持,社会经济普遍发展程度较高有关,所以如何将其设计中的优越性引入国内职业教育体制使之本土化,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另外,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实际职业教育体系,还包含有公共医疗教育、学前幼师教育、艺术类教育和特殊教育等。由于所占比例较小,本文不予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海宗,陈磊.德国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2]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