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改革初探

2019-05-20 06:2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课程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建筑给排水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从人才市场招聘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看,社会与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均有所欠缺,新形势下,要求老师及时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拓宽学生知识面,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实践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程定位及主要内容

建筑给排水工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归属土木建筑大类主要针对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建筑热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及室外管道系统等方面。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工作内容的不同,按照简单到复杂、理论到实践、任务驱动到成果展示的项目教学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其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管理、科研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最终达到能够在建设施工企业、工矿企业、设计院等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课程的进一步强化学习和未来职业素养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主要内容(图略)及目标如表1。

表1 建筑及排水工程课程目标

二、课程主要设计理念

(一)学科交叉,优势互补

为满足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发散思维,高职院校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应有所侧重,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理念,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现与土木、水利、环境工程等学科间的知识互补与深度融合,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融入可不断优化课程的内容体系,给排水工程与水利工程两者具有相同的研究对象,都是以水为研究主体,学科的融合可以更好地进行研究,在进行污水收集与处理时,需要环境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去设计环保的给排水工程。

(二)环保节能,合理选择

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环保节能理念也深入到包括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在内的各行各业,因此设计时,需考虑节水设备、节能设计及管材等方面,在水循环系统中,为有效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水龙头的选择应注重节能环保,对水嘴的密封性要求很高,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为确保结果准确性,回水系统设计时,应通过计算机严谨计算;为避免生锈,出现腐蚀现象,选择管材时,应优先选择适合长期使用的优质塑料管材。

(三)增强认知,提高责任心

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素养和职业道德,也对保证工程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每项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设计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设计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中,既应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也应把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放在教学设计课程的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举例让学生更真切感受责任心在设计人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督促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保障工程设计安全。

三、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标准及内容缺乏规范性

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同一门课由多位老师讲授,每个老师都会根据自己习惯、特点及经验编讲授本专业教学内容,而老师们之间沟通和探讨的欠缺,使课程教学缺乏规范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所片面,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当下专业人员的要求。教材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只能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而部分年轻教师在初期教学时缺乏经验,编排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知识点存在一定的重复,章节划分逻辑次序上有所混乱,出现内容赘述,照本宣科的现象,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手段单调,课程缺乏创新

当前,一些教师辛苦备课,教学内容精挑细选,详细设计,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严重打击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手段单调,忽视了讲和听的区别,未充分考虑学生感受,缺乏讲授技巧,授课方法和手段上也没有创新。虽然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也采取措施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多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未纳入最终考核目标,更未对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来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存在明显不足。

(三)课件质量偏低,教学互动不够

当前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现象明显,多媒体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必不可少,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展,但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的地位和作用,若老师备课过程中,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缜密的安排和设计,盲目使用,易导致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脱节,不能达到优化教学结构的效果。教师授课时,忙于演示课件,与学生交流有限,缺乏互动和有效监控,无法了解学生的反映,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如今,教师制作课件需耗费大量精力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进行教学的分析与运用,教师有限的软件技术水平和大量的课件素材搜集时间,严重制约了多媒体教学质量突破。

(四)传统课程体系与目标存在一定局限性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与其它课程比,建立早,内容与结构固定,方法成熟,传统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主要侧重于掌握工程技能,包括原理的理解、方法的运用及绘图能力的掌握等,创新能力有所欠缺,改革开放后,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多样,但本质上,仍沿用以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变化不大。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解决技术问题,而且要有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新工艺新技术的问世,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出的创新能力要求。

(五)学生思想认知欠缺,考核方式单一化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多采用操作简单的“平时+ 期末”传统考核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但这种不用动脑的懒人考评方法,只需考虑期末成绩与平时的考勤和作业,是对学生严重不负责的一种表现,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却寄希望于期末考试,频现作弊现象,因此变革考核方式对促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是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再在大三时进行设计方面的学习,而此时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也不够,学生即将毕业,精力主要集中在就业上,大部分学生对课程设计敷衍了事,态度散漫,不再进行详细的学习和研究,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软件应用效果不佳

互联网的快速进步,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为使学生更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课程应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的强大功能,提高复杂图形的绘制精确性,提高作业效率。但运用计算机绘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用计算机时容易出现绘制抄袭等问题,学生容易复制与拷贝现有成果来快速完成课程作业,不假思索,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科发展,严重影响着建筑给排水课程的顺利开展。

四、课程改革措施与建议

(一)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育理念与方法

课程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制订目标,确定内容与方法,选择教学手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培养并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教师作为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主要作用在于把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入学生的脑海中。为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凸显特色,研究型和应用型院校均开设相关课程,前者是培养研发型人才的摇篮,后者造就的是一线技术型人员,两类人才对能力的侧重有所不同,目标不同,因此,大纲修订时,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电教手段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多媒体的使用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同样至关重要,建筑给排水课程教学改革可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教师应将双向互动理念融入教学,不断从教导学生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规范课程标准,促进与现行规范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时,主要分为明确课程性质,做好课程描述、确立课程目标、分解课程任务、学习情境方案设计、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设计四个步骤。课程性质和概述是基本定位,是先要考虑因素,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各项能力目标,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十九大指导思想融入课程目标中,以技能型、应用型为主线和素质培养为核心,逐渐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化整为零,将课程分解为多项任务,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不断涌现。因此,教师应穿插最新知识,促进书本与现行规范有机结合,可通过拷贝、教学平台发布更新或提供典型学习网站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

(三)完善教材建设,加强与相关课程的紧密结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现有教材虽经过多次修编,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新不全面,需依据国家规范要求进一步改进,以培养学生能力,强调实用性为主线,注重多门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应补充有关供热、通风、供电等设备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能力和意识,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学科发展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目前教育理念下,学时压缩,因此教学内容选择应突出教学特色。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有所侧重的进行讲授,也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编写最新版教材。应用型院校应侧重学习专业原理、方法及工程预、决算等施工方面知识,训练学生的绘图工程管理能力,研究型大学在进行本科生教学时,应着重介绍当下工程技术和设备存在的技术难题,并着重介绍新技术及新设备特征与原理,了解新产品的产生、改进及提高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教案,将不同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其恰当、精要的讲解来感染学生,活跃气氛,使教学生动富有特色,使学生对一些抽象教学内容了解清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认识的飞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通过创设课程网站的方式,按照计划和学生兴趣灵活选择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并定期将最新版电子教案上传,供学生查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关系,实现良好交流互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并为学生提供中国建筑设备网、中国给水排水网等典型的网站学习最新专业知识,拓展自身专业知识面。实物和现场是获取专业知识最直接客观的来源,有利于深层次理解,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个别工程也可录制视频,使枯燥内容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化,使学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五)加强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职责的差异对工程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线工程师侧重专业技术的操作,可短时高效的完成技术操作,并贯穿最近技术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二线工程师学历一般比一线工程师高些,成员组成中含有较大比例研究生,在校参加过很多专业项目课题研究和设备的强化训练,具有一定的研发水平,工作后,会注重于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创新,不断促进专业相关工艺的发展。现实生活中,一线工程师和二线工程师在研发和建设中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前者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不可或缺的素材供后者不断研究攻关实现技术的突破,后者研究出的成果资料进入市场也需要前者的不断使用和推广,并在实际生活不断检验,实现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

(六)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在课程教学初始,教师应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工程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现场学习相关工程案例,参观学习水泵房、水箱间等,听取专业技术人员图纸讲解,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拉近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全局认识,指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也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或将工程实例插入教学内容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给排水相关专业软件的应用,由于软件操作简单,通过训练后,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纸质量,解决内容繁多和工程量大的问题。

图2 建筑给排水课程内容设计图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内容设计如图2所示,课程分为环环相扣的五大模块,螺旋式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自身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工程类课程与现实工作关系密切,在讲解管道配件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表2教学单元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教学展现形式。在期末考核时,除设置一些常规考题外,还应设置开放型作业,构建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规范和标准,掌握设计方法,提出多样化工程设计方案,合理布置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表2 管道配件教学单元设计思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应定期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课程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建筑的“芯”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子午工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