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研究

2019-05-20 06:31崔苗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城乡居民

崔苗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300384

消费结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受自身需求和市场供给两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对各种品类、各种形式消费产生的消费额以及所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吴薇将居民消费按照消费层次的不同分为: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很显然,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水平受到收入的影响,京津冀地区虽然是我国三大都市圈之一,但与长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相比,经济发展并不均衡,整体协同度不高,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进而产生了三地不同的消费倾向。同时,由于受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当前针对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三地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有两种类型: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和边际消费倾向 (简称MPC)。APC是指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MPC是指增加的消费支出占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根据京津冀三地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2015年—2016年的统计结果。

(一)区域比较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居民消费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从表1中可见,京津冀三地随时间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符合凯恩斯理论。从三地横向比较来看,北京地区的APC值最低,原因在于北京可支配收入远远高于津冀两地,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消费心理,APC值不断下降,所增加的收入不会持续用于消费,还会用于储蓄和投资。而相比北京,津冀两地,收入水平较低,居民生活压力较大,收入基本都用于生活消费,使得APC值偏高。从MPC来看,津冀两地的比例值远高于北京地区,均在70%以上,说明增加的收入绝大多数仍用于消费,未来消费潜力较大。

(二)城乡比较分析

从表2京津冀三地城乡对比数据来看,城镇APC均低于农村,但河北省城乡差距最大,2015年和2016年差距均达到了10%以上,说明了城乡发展并不均衡。进一步从MPC来看,北京地区的城乡差距最大,达到了50.64%,说明北京城镇居民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持续减少,MPC呈现出递减规律。

表1 京津冀全体居民消费倾向

表2 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倾向

二、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一)生存性消费现状

通过表3可以看出,食品烟酒近两年消费支出较为稳定,京津两地金额接近,且明显高于河北,北京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所占消费支出比例为21.58%和27.28%,根据恩格尔系数,意味着居民消费已经进入了最富裕阶段。而天津城乡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比例为31.38%和32.17%,与北京有一定差距。

从衣着消费来看,京津冀三地差异不大,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占比介于6%-8%之间,但通过查阅整理统计年鉴,2006年—2016年,京津冀城镇居民年平均增长率维持在6%-9%,而农村居民中河北省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4.49%,为三地最高,增长较快,与京津两地差距缩小。

从居住消费来看,北京地区城乡居住消费占比达到了30%,远高于津冀两地,且高于食品烟酒的消费支出,坐稳了北京城乡居民消费第一的宝座。值得指出的是,北京城镇居民居住支出从2006年1213元,增长到2016年的12128元,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5.89%,增长迅速,一方面反映出了居住消费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房价上涨、房租上升,增加了居民支出的金额,也进一步挤压了其他方面消费支出的比例。

(二)发展性消费现状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发展性消费上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均高于同地区的城镇居民。进一步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京津冀三地农村居民的发展性消费由2006年的1116元、415元、402元提高到 2016年的3463元、3738元、2108元,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99%、24.58%和18.02%,维持在高速增长。其中,汽车、手机、电脑等家用设备的消费增长最快,未来市场潜力较大。

表3 生存性消费支出构成

表4 发展性消费支出构成

表5 享受性消费支出构成

(三)享受性消费现状

从表5可以看出,在享受性消费上,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方面,京津冀三地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城镇地区教育培训机构、文化娱乐场所种类繁多,供给充足,给人们提供了充分的消费机会。而农村地区居民人均收入较低,政府提供了一些形式简单的娱乐场所,文化教育方式更是侧重于公办的免费教育。因此,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机会明显不足,使得在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上处于下风。

在医疗保健消费方面,农村居民高于城镇居民,且北京地区的城镇居民所占比例最低。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地区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报销比例较高,因此所需自行支出的比例较低。而农村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缴费和报销比例较低,大部分费用仍要自行承担,增加了支出比重。

三、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通过上文的消费倾向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基础性因素。居民日常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受其购买力的影响,而购买力又直接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目标不同、水平不同,北京、天津作为首都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经济发展迅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节奏也在不断加快,消费倾向由基本的注重生活水平转移到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体现出生存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全面发展的态势。而河北省经济发展实力相对较弱,区域内两级分化明显,限制了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二)市场因素

消费市场的环境、种类、渠道等都影响着居民消费的水平和内容,相比城镇市场,京津冀三地的农村消费市场建设较为缓慢,限制着农村市场的发展。

京津冀农村地区消费市场仍以集市、小卖部等小规模形式为准,多以物质消费为主,品类单一,流通性差,很难满足居民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而在享受性消费的文化消费方面,与城镇居民差距更为明显。从文化消费市场投入方面来看,例如作为天津市中心区域的和平区2016年区级财政支出额为10016万元,而农村居民居住较多的宁河区仅为5640万元,文化投入差距明显,制约着文化娱乐消费活动的展开。

(三)制度因素

国家出台的各项法律、方针政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对消费结构转变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健全消费者保护法能够维持消费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减免农业税负,对农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对稳定食品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天津的小汽车摇号制度和新能源汽车的免摇号制度,也助推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京津冀互通卡的实行,有效整合了三地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消费。此外,自2015年推行的“棚改货币化”政策,增加了商品住房消费,同时也透支了购房需求,带动了家电、建材等消费的增长。

(四)文化因素

文化是消费活动的载体,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消费结构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任何地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都是当地某种文化的体现,都能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影子。随着京津冀协同、城乡一体化概念的不断深入,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消费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让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权,具有较高收入的居民消费习惯对周围居民起到感染、传导作用,使得区域消费表现出趋同特点,从而改变原有消费行为,向高收入群体靠拢。例如,通过上文数据,北京地区城镇居民的居住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进一步推动了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受城镇居民消费中透支消费、网购消费等影响,农村居民购物的选择也更加倾向这一行为,高档汽车、外出旅游、文艺演出等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内容,也在逐渐融入到普通人群的消费中来。

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优化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策略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体现了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针对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特点,优化消费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一)政策优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京津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导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要缩小消费差异,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首先可通过税收制度调节,如遗产税,调节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通过不同收入阶层制定不同的税率,减小收入差距,降低低收入群体的费用支出。其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健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最后针对低收入者,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逐渐缩小京津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居民消费结构

加快消费的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稳步发展农业,“民以食为天”,京津冀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仍占有较大比例,稳步发展农业,对保障居民的 “菜篮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优先发展绿色农业,构建高效、现代的农业生态系统。第二,做强工业,工业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三地应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迈进,北京在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上挖掘新的增长点;天津围绕智能制造,在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成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河北促进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整合、挖掘京津冀地区的教育、文化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资源,提供特色服务,为居民的享受性消费提供更多的消费内容。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消费市场供给差距

截至2016年,北京和天津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86.5%和82.93%,而河北省城镇化率仅为53.32%,差距明显。因此,河北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消费升级的必由之路。京津两地应充分发挥资金优势,促进产业转移,助力河北省资源均衡分配,加快推进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娱乐资源等在农村地区的合理布局、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顺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增强消费吸引力。

(四)遏制房价上涨,促进消费升级

从2018年7月获知的经济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8.8%,低于预期值9.1%,而与此相对的是居住类消费占其收入比重的33%,并在持续增长,自2015年以来的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发明显。京津冀地区中的北京由于超高房价的带动作用,使得出现了“消费降级”现象,人们“不敢花,省着花”的情绪充斥在日常消费中。因此,遏制房价上涨成为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遏制房价上涨,减少居住类消费的投机性需求,抑制有多套住房的人员炒房行为,减轻刚需住房者的经济压力,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高用于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的比率。

(五)传导正确的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有利于城乡居民合理消费活动的开展,妥善处理好自己的消费结构。正确的消费观应以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脱离现实经济基础的消费都是不可持续的。当然,人们有选择个人消费方式、消费水平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挥霍,奢靡无度的消费观与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背道而行,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势必会造成资本外流,资源匮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倡导过分节俭度日,“新三年,旧三年”的生活方式,显然也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落后的、奢靡的、过于透支的消费观,量入为出,正确认识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过分攀比、毫无节制的消费,综合满足自身消费结构中对生存、发展、享受的消费需要。

五、结束语

促进京津冀城乡居民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是政府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京津冀协同发展观建立以后,三地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发展,而是可以通过消费实现互通。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一步深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三地的人员流动,将迎来潜力无比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均衡市场供给,出台法律法规,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城乡居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