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杨鑫,周潮滨,徐旭明,郑卫东,吴毅,王宇希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2.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311; 3.杭州临安敖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浙江 杭州 311311)
於潜镇位于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南麓,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丰厚深邃,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就建县设治,迄今已有2 100多年历史。农耕历史悠久,水稻、油菜、雷竹等经济作物均广泛种植。目前,曾被大力推广发展的雷竹产业正面临林地普遍土壤碱化、盐化、板结,部分竹林因此出现竹鞭上浮、竹子枯死、母竹难留、竹子生长力差、竹笋产量下降等退化现象[1]。通过科学的水旱轮作[2-3],将退化雷竹林改成水田恢复种稻,不仅能保证粮食供应稳定农业生产,还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但单纯的水稻种植经济效益较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本试验通过种植品种调整、探索多品种的水旱轮作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的同时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荸荠(Eleocharisdulcis)为莎草科多年生宿根性浅水植物,是果蔬兼用型经济作物,地下球茎作为食用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一定的保健功效[4],种植的经济效益较高。荸荠作为我国特色传统水生蔬菜,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长期生产栽培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我国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荸荠地方品种资源[5]。光明村敖干畈特产的敖干荸荠在临安地区曾经远近闻名,是一种名声在外的本地优质农产品,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可挖掘,同时具有较高的名果开发价值。本试验拟通过荸荠优良品种的引进种植,在竹改稻田恢复本地荸荠的种植产业,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在旱改水改良土壤的同时提高当地的农业收入。
分别从与本地环境气候条件相近的安徽引进荸荠安徽品系,从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荸荠新品种台荠1号[6]。
老一辈村民有较为丰富的荸荠种植和管理经验。本试验主要依照当地传统的荸荠种植管理方式进行,适当进行改进优化。荸荠于4月初催芽、5月初育秧、7月初定植,行株距为90 cm×70 cm,分蘖盛期或发病初期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
荸荠的采样测定方法参考《荸荠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7]。植株测定指标包括植株高度、分蘖性、花穗长度、叶状茎形状、颜色及粗度;荸荠球茎测定指标包括球茎重量、形状、皮色、脐部、肉色和顶芽长度;同时统计总球茎数、平均单果重、大果(重量≥25 g)率、中果(重量15~25 g)率、商品果(重量≥15 g)率和小果(重量<15 g)率。植株采样测定于荸荠球茎形成期间。荸荠球茎采样测定于2018年1月11日,2个品种种植区块分别随机选取3个1 m×1 m的区域进行荸荠采收,采收洗净球茎后测量及计数。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及作图,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tudent 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取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如表1所示,荸荠安徽品系和台荠1号的植株性状相近,植株高度分别为96.1和94.7 cm;两者均表现出很强的分蘖性,叶状茎均为绿色,管状光滑,粗度为5.7和5.5 mm;花穗长度为28.8和29.3 mm。
表 1 2 个荸荠品种的植株性状表现
注:表中数据为30 株植株的平均数。表 2 同。
如表2所示,2个荸荠品种球茎外形相似,性状均为阔横椭球形,表皮颜色为深红褐色,肉色为奶白色;安徽品系荸荠脐部凹陷较台荠1号更深更明显。经测定,安徽品系和台荠1号荸荠球茎的顶芽长分别为15.4和15.6 mm,高度分别为24.7和25.8 mm,横径分别为45.6和42.9 mm。安徽品系荸荠球茎的横高比为1.9高于台荠1号的1.7,且差异显著。
表2 2个荸荠品种的球茎性状表现
注:同列后标有不同的字母者表示其差异显著,表3同。
如表3所示,2个荸荠球茎的商品性状相似度较高。安徽品系荸荠的球茎单个均重为28.43 g,显著高于均重为27.06 g的台荠1号。样方中球茎个数安徽品系为107.7个,台荠1号为111.0个,由此折算667 m2产量分别为2 041和2 004 kg,两者差异不显著。安徽品系的大果率为74.0%高于台荠1号的70.3%,中果率为22.6%低于台荠1号的26.7%,小果率2.4%低于台荠1号的3.0%,在商品果率方面安徽品系为96.6%,台荠1号为97.0%,两者差异也不显著。
表3 2个荸荠品种的商品性表现
试验中2个荸荠品种667 m2产量均在2 000 kg以上,由于敖干荸荠名声在外,收获的荸荠在当地试销价格为14元·kg-1,礼盒包装为20元·kg-1,以96%的商品果率计算,收益可达26 880元以上。而光明农场其余竹园改种水稻模式667 m2产大米约350 kg,以大米6元·kg-1计算,收益为2 100元。由此可见,竹园改水田荸荠种植的效益远远高于水稻的种植效益,且差异在10倍以上。
雷竹种植是一种经济收益较高的农业模式,667 m2可实现3~5万元的收益,远高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水稻种植模式几千元的收益。但雷竹种植会出现竹鞭上浮、竹子枯死、母竹难留、竹子生长力差、竹笋产量下降[1, 8]等退化现象。光明农场通过将种植雷竹的旱地改为水田进行水稻种植的目的是通过水旱轮作进行土壤改良。对衰败雷竹林的改造[1, 3, 8]、旱改水田水稻的种植[9-10]及水旱轮作对土壤性状的影响[2, 11-12]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通过将旱地改造成水田进行水稻种植已被证实是对衰败土壤改造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低,且旱改水的投入成本较高,因而竹农对此模式并不十分支持。在本试验中,引进荸荠在由退化雷竹林改造成的水田进行种植并获得了试种成功,荸荠种植模式相比水稻种植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丰富了竹改稻田的种植品种选择面,通过种植品种的调整优化能提高竹农对旱改水改良土壤的积极性。但通过水田种植荸荠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是否能达到水稻种植模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本试验引进了2个荸荠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均获得了成功,且两者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产量等数据十分接近,与陈伟强等[13]对台荠1号等4个品种的荸荠种植研究的结果“台荠1号综合表现最佳,安徽种在部分性状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类似。但本试验中荸荠的667 m2产量均为2 000 kg左右,低于陈伟强等报道的台荠1号2 580 kg和安徽种2 456 kg的产量,这可能与本试验中对荸荠的种植管理技术薄弱有关,本试验中使用的种植管理技术主要为光明村祖辈传下来的传统种植管理技术,因此仍具有较大的提高及改进空间,有待下一步试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