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山西省芮城县南街小学启动了“楹联进校园”课题实验。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实践与研究,楹联教育已深入每位师生的心田。
要充分发挥国粹楹联的育人功能,必须得培养一支过硬的楹联教师队伍。多年来,校领导带领楹联骨干教师多次深入全国优秀楹联教育基地实地考察和学习;派年轻骨干教师赴北京中国楹联学会学习取经;多次聘请市、县两级楹联学会会长来校进行讲座培训;带领教师积极参加县楹联学会组织的楹联专题讲座等,不断提升教师的楹联知识素养。同时,我们还利用每周例会前3——5分钟,进行楹联知识学习和经典楹联分享。平日,鼓励教师撰写楹联论文、办公室文化联、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对擂等,使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为使楹联形成规模效应,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断进行优化,由一开始的部分实验教师参与到后来的全体语文老师为兼职教师到现在的专职、兼职相结合进行教学。为全方位开展楹联特色课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我们在校园的长廊、过道、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等处张贴、书写对联知识;教师办公室、各个楼梯口、各个功能室等处悬挂师生自己撰写的对联;校园中设有专门的楹联小擂台……时时处处将对联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是楹联教学的主阵地,我们注重将学习楹联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
1.鼓励教师用楹联导课、过渡或总结。例如:崔红萍老师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用“孩子渴求父爱;人民呼唤和平。”一联作为过渡语引导学生体会雷利丧父之痛;许蕾老师在《最后一头战象》结课时,以“英雄垂暮,初心不改;壮士高风,傲骨永存。”来总结课文,使整节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鼓励学生用楹联总结课文内容,妆点日记、作文,撰写读书心得等。例如:六(3)班刘佳欣同学在《怀念奶奶》一文中写道:“‘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不觉间又到了清明,望着奶奶亲手给我缝制的小棉袄,我不禁又想起了奶奶……”这些课本联、读书联等,让学生将学联、撰联、用联结合了起来,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于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3.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2011年,我们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编撰了校本教材《教你学楹联》。随着楹联教育的不断普及,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便捷地学习楹联,我们又编写了“南街小学联律通则歌”,鼓励学生熟读精思,积累内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联兴趣。
在不断积累、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2.0版本的《小学对课》,使孩子们能更科学、系统地学习楹联。
楹联课上,老师“指点楹联,激扬文字”,学生“新荷初露,小试牛刀”,楹联课外更是一派春意盎然景象。
每两周一次“非你莫属”擂台赛课程主要是以摆擂的形式鼓励学生对句。它位于学校花坛边,由一块黑板和一个信箱组成。学校有专人负责,每两周更换一次,由负责人给出上联或下联,学生对出另一句,并将结果写在纸上投入旁边的信箱。负责人在周末进行汇总,根据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并在升旗时进行表彰与评析。
同时,我们开通了“楹联教育教师平台和家长平台”。截至目前,已坚持到96期,每一期至少会收到来自师生、家长的对句二、三百副,优秀对句三十余副。如今,擂台赛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已深深融入广大师生、家长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
另外,我们还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课程。如:“讲楹联小故事”“我教家长学楹联”“背春联大赛”“春联知识普查”“春联积累清单”“广阔天地学楹联”“走进社区讲楹联”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提升认识。
(山西省芮城县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