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基层电大层面出发,按照国家开放大学及省市电大思政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拓展网络思政工作,构建多维度网络思政工作体系。
关键词 开放教育;电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053-02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思政工作模式,在各普通高校中推广运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如何在电大积极探索构建成人教育思政工作新模式,实现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设,是亟待基层电大探索的新课题。
2 概述
定義 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定义是从网络的工具性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提出的,认为网络是一种传播工具。这些定义都比较保守,创新不大,基本都参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没有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第二种定义是从网络的本质出发,即抓住网络本质,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综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研究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1997年前后,基于高校网络建设和大学生网络思想行为发展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开始涌现。但有学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后得出结论,真正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进行系统阐述应该是在2000年。此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颇丰,论文数以千计,著作也很多。近几年,社会上不断出现各种网络传播新媒介,如微信、微博、各类APP,给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者与时俱进,从这些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出发,探究它们的运用模式、运用途径、影响策略等。
综观国内的文献资料,总体来说,我国对于普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及时全面且详尽的,宏观微观兼具,既有网络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体制的研究,也有具体思政课程教学的研究。但是以电大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支撑,很多实践探讨又缺少理论引导,整体研究相对不足,基于网络背景的电大思政教育工作研究更是存在一定空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国外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但是国外对网络的相关研究早于国内。他们的研究重点聚焦于网络教育的特点、阶段、模式、有效性等方面,注重网络实用性和工具性价值,认为网络教育是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与教育服务统一起来的高效学习过程,侧重于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入手,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理想、信念和国民教育,通过网络技能的学习实现文化引导,隐性地渗透意识形态。
3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健全和完善开放教育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理论。在网络环境下探索多维度的思政工作模式构建,不仅丰富了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拓展了电大成人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范围,为创新电大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创新了电大成人思政教育的工作理念。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高等学校,学生置身于社会且规模大、生源复杂,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教育效果。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多维度的思政工作模式构建探索,有利于创新工作理念,丰富电大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
实践意义 电大成人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互联网+”背景下多维度的思政工作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兴趣,发展学员的创新能力,增强学员对开放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打造具有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特色的独特校园文化,从而推动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朝着更科学合理和更具实效性的方向发展。
4 多维度网络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
新形势下,遵循学院“开放融合”的办学理念,以做有力度的开放教育为目标,针对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时代性和吸引力、引导性和说服力、创造性和竞争力。结合互联网大环境与本校实际小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提高新时期学院思政教育实效,构建多维度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向上做好网络思政工作的整体设计,向下抓好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指导学生思政工作。学院党支部统一部署,在广泛征集和讨论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统一认识,全员参与,把育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齐心协力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完善相关的学生思政工作管理制度,制订网络思政具体方案。同时在经费上予以制度上的保障,并将学生思政工作成效作为对相关科室及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
以思政理论课教师、党员教师、专职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政工作专业队伍。平时注重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定期进行网络技术特别是新媒体应用技术培训,丰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辨控能力、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以及新媒体运营能力,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增强网上传播的实效性,提升网络育人的质量。
向内充分发挥学院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向外积极联动社会资源,创建网络思政新载体
1)向课内延伸。做好学生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特点,创新基于网络的课程资源呈现方式和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学与讨论,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深挖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展课程思政微课比赛。把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每个班都建立专门微信群或QQ群,依托教师和学生双向定期上传时政新闻、精彩片段、生活经历等,使思政教育精髓和目的轉化为无数个不起眼、学生喜欢看、有很强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新闻等,实现正能量和好的新闻资讯占领大学生业余阵地,从而开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
2)向学生干部内延伸。抓好学生干部及党员队伍建设,各班建立学生党员群,利用学校网站、微信等平台,定期推送重要的时政讲座、学院的新闻、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对学生干部及党员进行定期培训,培养一支学生骨干队伍,并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起学生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形成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砥砺品格的新型育人机制。
3)依据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外联内引,积极联系社会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长期合作机制。如联合县创业办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设计网上就业创业信息板块,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培训,利用微信等大力推广优秀创业学生的经验分享,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助学生成功”的办学宗旨;联合社区及县域内红色教育基地(江南红村),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党员进社区进红村活动。
深层次层面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理论引导,浅层次层面搭建网络思政活动载体 思政工作创新向深层拓展就是加强理论引导,强化理论说服力。学院利用“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中的优秀资源,组织农民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团成员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定期下乡进村进行宣讲。浅层次层面通过搭建活动载体,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如举办各种学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建设学生兴趣社团,推广“周末公益小课堂”;积极推进各类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上述活动均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推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上,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加入自我提高的队伍中来,让思政工作做到润物无声。
首端推进入学教育,尾端利用网络技术强化毕业追踪 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向学员介绍开放教育具体的学习要求与方法,通过表彰优秀学员、学习标兵等,为新学员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学员思想上认可、情感上认同、行动上统一。定期对毕业生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毕业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展播,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刘锦鑫.智慧德育: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工作的转型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1):85-88.
[3]马侨惠.如何做好电大系统思政工作的相关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1):6.
[4]陈礼军,程志高,胡东坡.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思政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2(10):80-85.
[5]张曼晶.“思政导师制度”在电大开放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54-55.
项目来源:浙江省远程教育协会立项课题“基层电大多维度网络思政工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ES-18Y24)。
作者:章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开放教育思政教育(313199)。